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标准中电涌保护器设计图的分析,比较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装在SPD的电源侧和装在SPD的负载侧的不同,得出当采用"3+NPE"模式进行保护时,由于NPE模块是一种放电间隙型模块,不会在线路中导致接地故障,因此可解决电涌保护器(SPD)安装位置受限制及高接地电阻地区电涌保护器(SPD)因串联断路器无法脱扣导致的烧毁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电子设备抵御电涌能力,分别设计了整流桥结构、TVS管结构和TVS阵列结构等三种构造的电涌保护电路,并对三种构造RJ45型网络接口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进行组合波测试,对比其残压,其中整流桥结构下的冲击残压相对于只用TVS管和TVS阵列结构偏低,但信号类SPD由于流过的是高频信号,SPD的分布电容对信号传输会产生严重影响。结果表明:TVS阵列的分布电容比整流桥结构下的分布电容低,如果对信号传输保真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整流桥结构的SPD;而对信号传输有较严格要求时,应使用TVS阵列结构的SPD。  相似文献   

3.
罗志勇 《广东气象》2015,37(3):51-54,59
针对现行民用建筑电源SPD的检测方法缺失所造成雷害风险问题,从电源进线方式和电源供电制式开始考虑,根据电源SPD产品设计参数来确定所用产品是否与被保护的线路设备相适应。再根据电源SPD的震荡保护距离、感应保护距离和SPD有效电压保护水平来决定被保护的线路设备是否处于SPD的保护距离内。最后再对电源SPD的安装工艺和接地电阻等具体数值进行检测,以综合系统的分析来确保电源SPD的检测质量,保障居民线路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个防雷设计方案的分析,阐述了如何正确理解防雷设计方案中电涌保护器(SPD)的标称放电电流、电压保护水平(Up)等参数。通过对两个型号的Ⅱ级试验SPD检测报告中数据的对比分析,指出不应仅以SPD的铭牌上标注的电压保护水平(Up)值作为电压保护水平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依据,应结合SPD检测报告中的数据综合判断。建议生产商根据检测报告,标注几个标称放电电流值以下的特征电流对应的Up值,或者在产品说明中绘制冲击电流残压曲线图,完善SPD限压特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组合型电涌保护器(SPD)中主要防雷元件之间的能量配合问题,依据IEC 62305-4与GB 50343—2010的规定要求,通过对气体放电管(GDT)、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瞬态抑制二极管(TVS)进行理论概述,再对这3种常见的防雷元器件进行并联组合后,分别进行多次冲击实验,发现不同的防雷元件的合理并联配合使用对于提高SPD整体的响应速度,缩短动作过程时间,提高SPD的通流容量与限压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实验结论对于组合型SPD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征  游志远  刘岩 《气象科技》2018,46(4):792-798
氧化锌压敏电阻(MOV)和热脱离保护装置是限压型电涌保护器(SPD)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SPD的安全性能。深入分析这2个部件的失效模式,总结出部件设计需要考虑的参数因子十分必要。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MOV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下工作温度升高、冲击电流过大及暂态过电压3种情况下的故障模式,并在MOV故障模式下对热脱离保护装置进行性能试验,得出提高限压型SPD安全性的措施:(1)选择匹配的MOV(包括通流能力和残压、高温稳定性、过大冲击电流下工频耐受能力、暂态过电压耐受能力);(2)设计可靠的热脱离保护装置(包括材料属性、取热点位置、脱扣距离、脱扣力及其焊接工艺、增加内置式过电流保护装置等)。  相似文献   

7.
汪飞燕  齐晓朋  宋峣 《气象科技》2017,45(2):405-408
为探讨Ⅱ级试验防雷SPD(浪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I_(max)(8/20μs)值与Ⅰ级试验防雷SPD的冲击电流I_(imp)(10/350μs)值之间的等效关系,采用将I_(max)(8/20μs)电流波和I_(imp)(10/350μs)电流波分别等效为斜角波的方法,分别计算Ⅱ级试验SPD承受的I_(max)(8/20μs)电流波能量和Ⅰ级试验SPD承受的I_(imp)(10/350μs)电流波能量,令两者的能量相等,分析计算出I_(max)(8/20μs)和I_(imp)(10/350μs)应满足的比值关系。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当Ⅱ级试验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值与Ⅰ级试验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值相等时,Ⅱ级试验SPD的最大放电电流I_(max)(8/20μs)值为Ⅰ级试验SPD的冲击电流I_(imp)(10/350μs)值的21.56倍,两者所能承受的能量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8.
刘洁  陈玉宝  王箫鹏  韩旭  邵楠 《气象科技》2022,50(4):500-505
针对天气雷达固定测试平台存在无法完成雷达系统、分系统关键参数测试;便携式移动测试平台不具备对雷达自动控制功能,无法实现一键自动化测试功能;以及雷达故障诊断不具备智能诊断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天气雷达移动测试保障平台的自动智能化测试系统,该系统由软件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测量仪器功能组件以及测试适配接口四大部分组成。该系统基于标准总线与合成仪器的架构,采用高集成度的射频收发硬件平台和具有二次开发能力的开放式可扩展软件平台相结合进行设计。通过仪表和雷达自动化控制、测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测试报表自动生成、基于逻辑判断的故障智能定位等技术,实现了雷达参数自动化一键测试和定标,以及雷达故障智能定位等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提高雷达现场测试、定标和故障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Pc因子是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雷击建(构)筑物导致电气电子系统失效的概率参数值,该因子的选取方法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度.通过对Pc因子的分析,从概念出发,探讨定量计算该因子参数值的方法,得出结论:选取Pc因子的参数值既要依据国家标准判断分析电涌保护器(SPD)的设计合理性及SPD的保护局限性,又需要通过当地闪电定位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来确定雷电流峰值的分布概率;Pc值的选取应在确保评估对象SPD设计科学、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估位置雷电流峰值概率,判断SPD的保护概率,以定量确定Pc因子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0.
董金虎 《气象科技》2009,37(6):782-784
低压配电系统因接地形式不同而被分为IT、TT、TN几种供配电制式,不同的配电制式在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时有不同的SPD接线方式。对于这些SPD接线方式应当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如使用不当,则常常导致SPD故障,甚至起火,有时还公破坏配电系统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关于电涌保护器国际标准的出版情况,通过对最新发布的关于低压电涌保护器测试标准IEC61643 11:2011与该标准2005和1998年版本中的条款内容进行比较,阐述了新标准在分类、适用性、电气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内容,着重分析了新版标准中出现变化的重要内容及原因,可帮助电涌保护器制造厂、检测机构和用户等快速了解新版标准中的变化,掌握新版标准中提出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指出我国电涌保护器标准和市场应按国际惯例采用CQC认证,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2.
介绍在设备电源线路上安装的低压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简称 SPD)的基本要求及电涌保护系统最常见的元件及浪涌保护器主要的技术参数。为微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减少雷电浪涌的危害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奇  李传柱 《气象科技》2020,48(6):808-815
根据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高频放大链前级组件重要功能模块固态放大器和射频脉冲形成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和维修需要,设计了一套支持固态放大器和射频脉冲形成器组件测试与维修诊断系统。此系统详细阐述了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硬件,电源,电路接口,控制逻辑和显示电路等设计,为测试维修固态放大器和射频脉冲形成器提供所需的各种电压、控制信号、时序逻辑信号等,满足对固态放大器和射频脉冲形成器故障的电路信号测试,判断故障点及元器件。系统以直接输出故障指示的方式快速完成测试及故障定位,从而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雷达设备不受二次损坏,保证了雷达故障修复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罗霞  屠周益  牛萍  田德宝 《气象科技》2016,44(2):344-346
建筑物内低压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SPD)设计和安装等依据的技术规范为GB 50057-2010和GB 50343-2012。由于两个规范对SPD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防雷工作中SPD设计、安装等标准无法统一。从SPD术语、安装位置、放电电流、级别设置相关条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SPD术语仅翻译不同。2GB 50343对SPD安装位置要求较准确;GB 50057关于SPD放电电流的规定更合理。3SPD级别设置的计算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退耦电感是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级联配合核心元件, 对于限压型SPD能级匹配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退耦电感与限压型SPD能级匹配问题, 基于行波传输理论建立多级限压型SPD能量匹配模型, 并结合更接近自然雷击的10个8/20μs多脉冲试验进行研究, 试验结果可知: 恒定波阻抗下, 增大SPD线路间退耦电感值, 可有效减缓雷电瞬态过电压上升速率。SPD并联时, 氧化锌压敏电阻压敏电压对前后级分流比影响较小, 与残压值呈正相关关系。SPD级联电感值越大, 前级SPD泄流越多, 后级SPD箝压水平越高, 能级匹配效果越好。当出现磁饱和时, 前级SPD泄流显著降低, 后级SPD的泄流显著增加, 为避免出现该现象, 实际装设SPD时, 级间选装的退耦电感值在合理范围内应稍大于理论电感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雷电波在遇到串联电感时,不同的时刻折、反射系数会发生变化,雷电波通过它们时将发生波形的改变.雷电波的陡度降低,雷电波的电压幅值也相应降低.根据这一原理,利用ICGS冲击平台进行大规模的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在多级电涌保护器的设计中,采用串联电感的方法可以降低电涌保护器的残压,相对地增加SPD的承受能力,提高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效果,对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体放电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保护特性,合理选择退耦元件参数,实现多级SPD间的能量配合,并结合光纤的保护性能设计RS-232接口的保护电路.最后利用雷电冲击试验平台LST-6kV/3 kA、ICGS冲击平台以及DF1641C函数发生器对保护电路进行实验,以验证设计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加上保护器件后,通信端口的抗雷电过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入该保护电路以后基本不会对原电路产生插入损耗.  相似文献   

18.
激励放大器是发射机射频放大链电路前级功率放大器,对雷达探测资料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一方面可以解决台站技术保障人员无法故障定位到芯片级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芯片级故障维修可达到大大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雷达故障一般分为参数调整不当导致性能下降故障和器件损坏造成参数异常故障。为此,通过总结出CINRAD/SA(B)发射机激励放大器信号流程、故障树图集,在依据同步信号时序关系及关键点波形参数基础上,研究出规范化的激励放大器调试技术和方法,以及激励放大器芯片级故障诊断定位流程,并列举了依据激励放大器芯片级故障诊断定位流程,修复激励放大器集成块N8损坏,导致+8 V电源不正常,造成激励放大器无功率输出,以及激励放大器的第二级功放模块故障导致激励放大器输出功率低的两个故障的典型个例,以检验维修效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芯片级激励放大器故障诊断定位流程可以快速定位发射机激励放大器故障点到故障器件,方法简洁、思路清晰、操作规范,基层雷达站技术人员容易掌握;激励放大器调试技术和方法,能解决激励放大器参数调整不当导致激励放大器性能下降故障,可有效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南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屏蔽措施、安装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和合理敷设信号线路等方面,探讨了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常见问题的解决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屏蔽措施、安装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和合理敷设信号线路等方面,探讨了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常见问题的解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