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玲  张敬阳  吴季怀 《矿物学报》2007,27(2):121-126
利用蒙脱石的层间活性,用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的配合物改性蒙脱石,通过测定改性蒙脱石对直接大红染料的脱色性及XRD图,研究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种类、配位体种类、制备方法等对蒙脱石层间结构及吸附较大分子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正电的配合物离子能够有效进入蒙脱石层间、增大层间距;4或6配位数的配合物改性蒙脱石能明显提高对染料的吸附性;采用金属离子为先驱体,先插入蒙脱石层间,再原位生成配合物的两步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第二部分 高比缔合物形成的光度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度分析的灵敏度,一些分析工作者对缔合物的发展是:研究和选择适宜条件,使中心离子和配位体形成配位饱和而电价不饱和的、体积庞大的多价络阴离子(例如中心离子和某些酸性染料形成的螯合阴离子,和二氯化锡形成的双金属络阴离子以及和钼、钒等形成的杂多酸等)或多价络阳离子(例如中心离子和邻菲罗啉、吡啶等形成的络阳离子),然后在必要时改变反应条件(如原有条件适合于缔合反应则不改变),使之和多个强烈显色的抗衡离子(前者主要是碱性染料的RH~ 型体,后者主要是卤代萤光素或三苯甲烷酸性染料的阴离子)缔合。由于在反应中增大了显色分子和中心离子的缔合比(一般是2∶1—5∶1),因此新发展起来的这类光度法的克分子吸收系数多为  相似文献   

3.
第二部分高比缔合物形成的光度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度分析的灵敏度,一些分析工作者对缔合物的发展是:研究和选择适宜条件,使中心离子和配位体形成配位饱和而电价不饱和的、体积庞大的多价络阴离子(例如中心离子和某些酸性染料形成的螯合阴离子,和二氯化锡形成的双金属络阴离子以及和钼,钒等形成的杂多酸等)或多价络阳离子(例如中心离子和邻菲罗啉、吡啶等形成的络阳离子),然后在必要时改变反应条件(如原有条件适合于缔合反应则不改变),使之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有机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有吸附性能的络合物产生的所谓“络合吸附波”在催化极谱法中的应用。不讨论氢催化波及一般的络合物吸附波和单纯的吸附波。因为这几种情况在综述论文和专著中已有较好的介绍。 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文,认为:络合吸附波的产生与组成金属络合物有无吸附性有关。对络合吸附波的形成,具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络合剂(或称配位体)必须在电极上有吸附,配位体和金属阳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可以在电极上吸附。其二,络合剂(或称配位体)可以在电极上有吸附,金属  相似文献   

5.
刘绮洪 《岩矿测试》1987,(3):241-244
在钛的多元显色体系中,氨三乙酸(NTA),邻菲啰啉(Phen),氟离子作为钛的辅助配位体均已用于钛的光度测定,但氟离子与NTA(或Phen)共存下的四元体系,特别是三者共存下的五元体系尚未有过研究。实验证明:上述三个辅助配位体相互搭配,钛(Ⅳ)与铵试剂Ⅲ可形成Ti(Ⅳ)-NTA-Phen-铍试剂Ⅲ,钛(Ⅳ)-Phen-F-铍试剂Ⅲ,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论证了花岗岩风化壳中存在有机质,含有丰富的一元脂肪酸和二元脂肪酸,腐殖酸及多糖化合物。REE能以RE(H2O)配位离子从原岩溶出,一些有机介质和无机介质有助于REE从原岩溶出、迁移,其中以脂肪酸溶出量最高。溶出过程配位反应与水解反应同时出现,溶出和在风化壳中保留同时进行,反应受pH控制。风化壳中REE存在有机结合形态,可能与长链酸或腐殖酸关系比较密切。活性态REE除了与粘土矿物关系密切外,可能与多羟基化合物或多糖有关。  相似文献   

7.
弱透水层中有机污染物(菲)的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高渗透压渗流试验装置模拟已被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越流通过弱透水层污染深层地下水的过程,研究了有机污染物(菲)通过饱和粘性土弱透水层时的自然衰减特征,以及非生物因子-配位体对于弱透水层中菲迁移转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菲的衰减曲线明显分为三阶段:初期吸附截留显著期,中期微生物降解旺盛期,后期微生物降解稳定期;溶液中共存离子HCO 3-、Ca2+与菲形成络合物,SO42-参与菲的生物降解;溶液中主要配位体不同时,菲与阴、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同,以络合作用为主。渗透水中菲含量有99%以上被衰减,仅有极少量菲穿透弱透水层。  相似文献   

8.
各种分散元素能聚积成为有工业价值者,主要是呈类质同象混入物或机械混合物存在于这种金属矿物中.这些类质同象的形成或浓集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元素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2.晶格类型一致;3.基本晶胞大小的近似.即取决于元素离子本身的性质(键型、离子半径、电荷、配位数、极化、晶格能等),其中尤其以键型、离子半径及外层电子数,决定了一系列化合物晶体的化学性质,同时,温度、压力、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等外部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温度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对不同的类质同象型影响也不同,某种分散元素在各  相似文献   

9.
高岭石水溶液的界面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岭石的表面荷电性、溶解及其对 Cu2 、 Pb2 的吸附等实验结果表明, 高岭石的零净质子电荷点 pHPZNPC=5.2,但端面 >AlOH的 pHPZNPC在 6.5~ 7.0之间,而 >SiOH的 pHPZNPC < 2.3;然而,在 pH 2~ 10范围,ζ电位均为负值,即电动电荷等于零对应的 pH (pHIEP) < 2;且在 pH < 4溶解时, Al溶出率比 Si高,表明高岭石表层形成富 Si贫 Al层.随着溶液 pH由酸性往碱性的变化,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表现为离子交换与表面配位模式并存,并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 pH < 6.5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在 pH < 4时由于受到高岭石 Al的高溶出及较高的离子强度影响,高岭石对 Cu2 、 Pb2 的吸附率较低,但在 pH 5~ 6附近吸附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有个吸附平台;在 pH > 6.5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均为重要的吸附机制,若 pH再升高或重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时甚至发生表面沉淀.研究还表明,溶液 pH与离子强度影响高岭石水界面反应过程,表面溶解与质子化反应改变高岭石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荷电性和表面位化合形态,因而调控 Cu2 、 Pb2 的界面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气石微粉吸附水中Cu2+、Pb2+、Zn2+的过程,讨论了吸附时间、粒度、用量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电气石对含Cu2+、Pb2+、Zn2+废水的吸附机理。电气石加工成超细粉体时,表面产生大量的不饱和键,在溶液中与水配位,使水发生解离生成羟基化表面,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到晶体负极,使局部金属离子浓度增高与电气石表面羟基离解而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各种沉淀或碱式盐析出,直到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提出了凡是氢氧化物难溶于水的金属离子,理论上都可以使用电气石微粉进行吸附净化处理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微粉对Cu2+、Pb2+、Zn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铁矿/水界面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针铁矿对Pb2+、Cu2+、Cd2+等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开展矿物/水界面反应性研究.金属离子(M2+)在矿物-水溶液间分配有多种表面反应机制,这些表面反应发生作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吸附质水化学性质和矿物表面荷电性,因此,溶液pH值是影响矿物/水界面反应性的关键因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 表面羟基可通过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反应而使得矿物表面产生荷电性并发生改变,而金属离子的水解则可显著加快金属羟基配合物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矿物/水界面反应.本实验条件下针铁矿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吸着量随pH值升高而升高,在一个较窄的pH值范围内吸附率急剧升高,呈S形分布.针铁矿对3种不同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顺序是Cu2+>Pb2+>Cd2+.无论是Langmuir方程还是Freundlich方程,都能较好拟合针铁矿对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n值均在0.1~0.5之间,说明重金属离子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配位或双配位模式,可能存在着多种吸附结合形态.表观吸附常数KM值的变化规律,说明重金属离子与针铁矿表面反应模式及其表面吸附形态发生了变化,具体的吸附形态还有待谱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杨吉 《世界地质》2002,21(2):142-144
宝石矿物的颜色是过渡族离子在晶体场作用下d电子跃迁的结果。配位多面体的对称程度,配位体的成分影响d电子跃迁。影响宝石吸收谱特征的因素为中心阳离子的价态,配位阴离的多少和距离,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及选律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对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3缩氨基硫脲(APT)的合成、光谱特征及其在分析上的应用。基于金属离子与APT的显色反应原理拟定出一套简易迅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在只有金或其他金属离子与之共存的情况下做微量金的测定。形成的黄棕色络合物(λmax=365nm)置人乙基醋酸盐中萃取。在pH4-7范围内,金与试剂按1:1进行反应(金属对配位体)。金浓度在0.1—12.3微克/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的摩尔吸收和桑德尔灵敏度分别为2.12×10~4l·mol~(-1)·cm~(-1)和0.0092μg·Cm~(-2)。对于45微克金(Ⅲ),经十次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71%。通过对各种离子干扰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测定某些合成样品中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宝石矿物的呈色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吉 《世界地质》2002,21(2):142-144
宝石矿物的颜色是过渡族离子在晶体场作用下d电子跃迁的结果。配位多面体的对称程度、配位体的成分影响d电子跃迁。影响宝石吸收谱特征的因素为中心阳离子的价态、配位阴离子的多少和距离、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选律等。  相似文献   

15.
天然褐铁矿处理含Hg(Ⅱ)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合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表面重金属离子发生吸附作用的原理,进行了天然褐铁矿处理含Hg(Ⅱ)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用量、粒径、废水浓度、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振荡器转速等因素对Hg(Ⅱ)的吸附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pH值的影响最大;Hg(Ⅱ)在天然褐铁矿上的吸附等温曲线不同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而为台阶型,符合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颜色电气石中致色元素的化学状态及其化学环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对绿色调(墨绿色、蓝绿色、淡绿色)和粉红色调电气石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调和粉红色调电气石样品中均含有少量的过渡金属离子,如Fe,Mn,Ti,Cr,且不含Li和Be。不同颜色的电气石晶体中过渡金属阳离子的化学状态相同,且分别为Fe3+,Mn4+,Ti4+,Cr3+,但其与阴离子配位的环境有所差别。绿色调电气石样品中虽然Fe的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差别,但均有部分Fe元素与F结合,即占据晶体结构中的Y位;粉红色电气石样品中,Fe离子没有与F形成配位,仅占据结构中的Z位。相反,在粉红色电气石样品中,Mn主要与F结合配位的方式存在,占据结构中的Y位,而绿色调电气石样品中大部分的Mn与O配位成键,只有少部分的Mn与F结合配位。由于Fe3+,Mn4+离子对之间电荷转移的可能性不大,故电气石的颜色可能主要由于d—d电子跃迁和氧与金属离子(O2--M)间电荷转移吸收引起,尤其是由于化学环境的差异(包括配位阴离子种类、杂质缺陷、结构畸变等)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硫酸盐矿物主要是表生作用和热液后期的产物,均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于硫酸盐化合物来说,由于其结晶条件相似,那么,各种离子(或离子团)在不同的硫酸盐化合物中是否占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高压下随着压力增加,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中的阳离子会发生从配位数低的多面体向配位数高的多面体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是由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发生改变引起的。对SiO2在高压下形成的各种多形的氧和硅的离子半径进行计算,发现氧离子半径是随压力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逐渐缩小,但硅离子半径随压力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有明显的增大。这种现象可能是在高压下离子化合物逐渐向金属相化合物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结构矿物学的新成果(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从氧离子最紧密堆积的观点研究氧化物矿物的晶体结构氧化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到目前为止,巳发现300余种,其中除SiO_2外,主要为Al、Fe、Mn、Ti、Cr、Sn、Ta、Nb、TR等元素与氧结合的化合物.结构中的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因此氧化物的结构一般可用最紧密堆积原理来阐述.离子最紧密堆积是阴离子和阳离子一起作最紧密堆积,其结构则服从鲍林法则(Pauling's Rule)和其补充法则波尔法则(Baur's Rule).但如果阳离子的配位数为4、6,即四面体配位和八面体配位,这种情  相似文献   

20.
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一般大于50%)的粘土矿物.蒙脱石属二八面体含水的层状铝硅酸盐类矿物.由于蒙脱石结构单元层中的硅和铝离子,分别被铝和镁离子置换因而层间出现电荷有吸附阳离子的作用.根据层间阳离子的不同,可分为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镁基膨润土以及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