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正要充分地理解一门学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查阅和渗透地理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教材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发现过程,明确地理学习的内容不是机械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并在人类实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获得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历史与社会》是多门学科的综合,注重了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关注了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曹传道 《地理教学》2005,(10):27-29
纵观近几年的综试卷和地理单科试卷,不难发现试卷中的很多地理信息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基本上是一题或一组题一图,这些图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们大部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和拓展,因此综合性强,迷惑度大,给很多学生带来难度。所以,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立足课本插图充分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复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的设计正进行着一些稳步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试题设计越来越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例如,2003年上海市地理高考试题中有一题要求考生分析长江年均输沙量下降的原因和对长江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类试题既考了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不是一门单纯依靠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这类试题对于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关人类发展和环境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开拓思路,使地理高考试题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现特另举一些试题例子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骏 《地理教学》2013,(10):19-21,42
正一、地理课程目标特征1.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强调适用性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需要出发,中学地理不再停留于机械地介绍地理知识和阐述地理原理,而是密切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发展需要。这样使教学既反映时代气息,又具有实用价值。课程将所述知识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案例不仅起到验证作用,而且起到分析作用,但是这种案例并不完全替代知识的讲述和原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所述知识蕴含于案例分析和有意识的引导之中。如德国教材《环境  相似文献   

6.
浅谈地理愉快教学法──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探索俞晖(福州市第三十八中学)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的地理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旧教材有较大的突破,其突出特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初中学生实际;既重科学性,又重可读性;既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能力的培养。文字生动...  相似文献   

7.
各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格中各有所长,而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的综合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和专长去熏陶学生,铸就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乡土地理是向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开展社会实践的生动教材。但是我县的乡土地理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1)照本宣讲。上课只是读课本,既没有地理课特色,又缺乏乡土味道,学生没有兴趣。(2)教法呆板。教学过程中很少用市、县、乡的教学挂图和图表、教具等等,缺乏空间概念,不能吸引学生。(3)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三地理选修课本,是建国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重大举措。它以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一系统地理为基础,一方面吸取了原教材的许多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注意克服原教材的不足,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使教材更系统,更具综合性,同时,在加强国情知识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加强直观性和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学科,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体现了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因而,深刻领会地理教材中的辩证法思想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有效地利用地理教材,发挥地理教材的功能 地理教树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深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对于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建立在对地理教材的充分有效地利用基础之上。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个体,也不仅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的文本,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成为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地理强调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实践能力素质。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等,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用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在此方面恰恰具有特长。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决不是为了取代和削弱地理课堂教学,相反,它有赖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会促进学生加深、拓展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象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又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在中学阶段一堂地理课讲授的成功还是失败,往往与教师能否充分且又恰当地运用图象模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苏燕萍 《地理教学》2007,(10):37-38
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GIS辅助地理教学在日本地理课堂中通常是以呈现资料的工具而不是决策工具的形式出现。日本《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初中从2002年开始正式开设综合学习课程,它不是课外活动,而是利用教学时间进行的正式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严萍 《地理教学》2006,(2):28-2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初一部分是以地理学科为主,初二部分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初三是以政治学科为主。由于众多历史现象的发生与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在初一地理内容教学时,多方面结合运用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朱海红 《地理教学》2007,(12):25-26
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作为对陈代光教授的一种纪念,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这门又古又今、既要看书、又要走路的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桂兰 《地理教学》2006,(10):13-14,12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地理教材中。高中地理图册作为与课本配套的地理教材之一,在课程改革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在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高中“旅游地理”(选修3)《地理图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育理念,它将这些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予以展现,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学习与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