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四圣心源》之“水胀篇”的分析探讨黄元御治疗水胀的思想。黄元御在治疗水胀时,认为水胀之根源在于中气之败,治疗应以燥土疏木为主要原则,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水胀治疗体系,临床运用此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逆法是在仲景伤寒原方四逆汤的基础上由四川卢门一氏发展创新而来,卢氏上承《周易》《内经》《伤寒论》,下继钦安《医学真传》,形成卢氏扶阳医学流派, 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并以“阳主阴从”为指导思想,治病立法强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四逆法则是在扶阳立论的指导下所延伸出来的扶阳治则,是在“理”指导下的“法”。回归根本,卢氏扶阳之道仍是对中医重阳思想的高度掌握。本文从四逆法中探讨关于卢氏扶阳思想的核心,以期为临床治疗阳虚一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的本质是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不仅包括医学技术,同时也包括医学人文。笔者通过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广泛研读,反思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学、中医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提出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和新挑战,思考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气机圆运动及荣卫圆运动出发,强调中气圆运动的关键性,探析桂枝麻黄各半汤所体现的“圆运动”思想。根据《伤寒论》中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条文分析,从病因病机探讨该方于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失圆”,从组方规律探讨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复圆”。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方药组成中以辛温主升与苦寒主降使升降相合,泄卫气与敛荣气并行使荣卫交合,调补中气使轴转轮行,整体上调轮之升降以运轴之旋转,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圆运动”思想促使仲景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得以升华,为后世医家临床应用仲景经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博士提出的的,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影视翻译、旅游英语和医学英语中。同时,该理论在中医英语翻译中也使用广泛。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的文本特点,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伤寒论》翻译中的运用,为中医经典古籍的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甘草、茯神、当归等药物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人参-远志”“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聚类处方有3类:甘草、茯苓;人参、远志、茯神;朱砂、麦冬、当归、酸枣仁、生地黄。结论: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治疗心悸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文教育融入中医针灸点穴实验课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预试验基础上,设计并完善“自评互评表”和“点穴考核表”2类人文教育评价表。以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课程为平台,以点穴实验为切入点,教学改革分“三阶段五步骤”实施。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对学生各类考核成绩进行统计描述,171位学生《中医学》总评成绩在及格以上,通过率99.42%;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点穴专业成绩成正相关(r=0.22,P<0.01),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中医学》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20,P<0.01),《中医学》总评成绩与《中医文化与健康》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30,P<0.01);《中医学》的评教结果为99.63分,《中医文化与健康》的评教结果为99.10分,均为优秀。结论:人文教育及评价融入点穴实践课程可行且有效,有利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为四个方面。本文围绕中医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分别从心、性、情、志四个方面探析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并结合《古今医案按》中的典型病案,探索中医心身医学与治未病的关系。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发挥了中医学“治未病”的优势,对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预防与养生调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实践,秦汉之际中医心身医学理论雏形已成。《古今医案按》系清代医家俞震所纂的医案类书。《古今医案按》凡十卷,辑历代名医医案而成编。该书在清代医案类书中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研究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其中医证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血压测值为诊断标准,结合文献研究、专家共识意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望”“闻”“问”“切”4个方面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通过信息整合设计问卷的整体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系统分析整理出由封面信、《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指导语构成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其核心内容是由14个模块及两百余条症状构成的《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此外还增加了健康教育处方,在临床诊疗的同时,亦重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结论:本研究完成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便于临床医师对高血压病相关中医证型特点作出分析总结,有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高防治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理论根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中医学临床基础,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学经典,做临床”成为无数中医学子的座右铭。然而,现代高校中医经典教学却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医学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中医经典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泰医学中的养生保健方法包括泰式按摩、“元素”养生、泰式瑜伽、养生草药等,中医学可以深入学习并借鉴,将其应用于中医养生学中,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标准化患者(SP)教学模式已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开展,且中医标准化患者(SPCM)的规范化培训和应用已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校自身特点,提出“SPCM是一名中医化的合格标准化患者”的培训目标,从制定培训方案、组建培训师资团队、撰写培训资料、SP公开招募、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规范的设置和实施。经考核合格的SPCM已应用于《中医内科临床能力训练》《中医内科夜间开放课》以及中医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等实训课程教学和考试。  相似文献   

14.
傅山乃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不仅精通医学,更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世人称其为“医圣”。其著《傅青主女科》以其医论独到、立法严谨、制方精良、用药精简、疗效卓著等特点对后世影响颇深,是中医妇科之经典著作,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笔者研读该书之血崩篇,发现其治崩之法及组方用药精炼巧妙,不禁叹然,自觉获益良多。现从其治病求本、治法独到、组方精要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中心思想,对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思想入手,论述了“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出自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对于“风中于前,寒中于暮”中的“前”与“暮”的释义,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为了更透彻理解条文,通过追溯《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其中的“前”与“暮”可以理解为:“前”指疾病过程的前期,“暮”指疾病过程的后期,即疾病前期以风邪为主,疾病后期以寒邪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的中药处方,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整理,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中药复方416首,涉及中药364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包括当归、甘草、肉桂、人参、酒等;四气以温性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辛次之;归经以脾经为主,心、肝经次之;功效以补虚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频次≥30次的药物组合有24组,共形成5个核心类方。结论:《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处方具有独特的药物使用规律,健脾养血、温经化瘀是其主要治疗法则,对当今产后病的防治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地区的基面》(此文载《海洋预报》1992年第9卷第1期,该文还载交通部四航院编辑的《港湾建议》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华文”)文中“四”谈到“……原来所使用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与新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两者相差为0.0286m。华南沿海地区的地形和地物的高程值或水文站的水位,如果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话,则原来使用《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水准点以及由此发展的地物高程或水文测站的水位,应一律减去0.0286m”。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院校核心课程《方剂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方案:一是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二是修订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大纲,匹配教学设计;三是强化自我教育,纳入分数考核;四是督导与评教结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五是将课内教育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拓展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改革,使学生在《方剂学》教学中全面接受医德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中医药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 思想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现代理解,尝试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中医体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和应用原则,通过多样且包含中医思想的手段参与体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构建独特的中医体质量管理模式,以期为体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