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研究了地价对城市土地开发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南京市基准地价和土地市场价格基本情况;从征地价格角度分析了地价对征地数量、类型和开发区用地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行政区划为研究单元不能合理直观表现土地价格时空格局的问题,以南京市为例,以片区为研究单元,根据2005~2016年南京市的住宅土地出让数据,运用GIS方法,分析了南京市住宅地价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参照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片区划分;河西板块为地价最高点,插值结果与片区划分一致;市中心呈地价高—高相关特征,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实际一致。因此,以片区为研究单元可以较好地探索南京市住宅用地价格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插值的城市基准地价更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对深圳市网格基准地价标准进行快速更新,对克里金插值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基于空间插值的地价更新方法符合地价更新的准确性要求,能够较快速地更新地价标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内插地价监测点进行土地级别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土地级别范围调整问题,提出了内插地价监测点调整土地级别技术在建立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空间内插模型,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城镇内每个点的地价,然后根据一定的地价幅度生成等值线图,进而由地价等值线图结合原有土地级别进行土地级别范围的确定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土地新政的出台实施和地价提升,对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经济开发区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增加了招商引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产业水平提升的新机遇。在新形势下,雨花开发区  相似文献   

6.
建立城市地价监测体系,对完善我国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市场机制形成土地价格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以GIS为工作平台,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建立的标准出发,以有利于工作数据的采集为目的,采用Oracle数据库建立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图形编辑、地价发布、地价预警等多功能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城市地价监测体系,对完善我国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市场机制形成土地价格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以GIS为工作平台,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建立的标准出发,以有利于工作数据的采集为目的,采用Oracle数据库建立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图形编辑、地价发布、地价预警等多功能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对比城镇基准地价测算的两种方法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新颁布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提出了针对某一土地利用类型,运用土地市场交易样点地价与样点总分值建立数学模型,以此测算评估区域的基准地价,并自动绘制基准地价图的方法。作者在深圳市宝安区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应用了此种方法,并在所开发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中设计实现该功能。  相似文献   

9.
地籍测绘     
CH20050541内插地价监测点进行土地级别调整的研究=AdjustingLandRankwithInterpolatingtheLandPrice InspectionPoints/雷蓉,章牧(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郭永梅(武汉市规划国土局汉阳分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10).-937~939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土地级别范围调整问题,提出了内插地价监测点调整土地级别技术:在建立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空间内插模型,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城镇内每个点的地价,然后根据一定的地价幅度生成等值线图,进而由地价等值线图结合原有土地级别进行土地级别范围的确定和调整。图2…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NGIS预测地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借助GIS技术平台,建立起地价各影响因素化值的计算系统,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起地价与其影响因素量化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二者结合建立起一种量化、智能化的地价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李玉华  冯强 《现代测绘》2007,30(1):39-42
南京市1:1万、1:5万、1:10万系列全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工程在南京市是第一次,使用了南京市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最新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编图的面积涵盖了整个南京市6 586 km2.该项工程的建立,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及社会化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本文通过此项缩编工程的实施,对其设计方法及数据建库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全面、现势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是一个国家摸清其土地资源家底,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从数据源、处理手段与采用的技术方法对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基于图件更新技术流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对图件更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总结,继而提出了一套集RS/GIS/GPS技术于一体的图件更新技术方法与流程;同时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CASM Im-ageInfo,将整个作业流程一体化,构建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软件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13.
简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于ArcGIS设计、编绘方法。以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为例,介绍使用ArcGIS平台进行编绘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国土调查与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分析集成,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南京市林地调查数据的整合为切入点,进行第三次国土调查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交叉分析、林地分类标准梳理及映射、空间冲突规则制定、林地调查数据整合流程探索,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一张底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克拉玛依市商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但目前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依据,本文以克拉玛依市2007年土地调查商业用地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商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高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属于强空间自相关;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结构,交通道路对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地价定量化研究和空间可视化表达的方法体系已日渐成熟的现状,该文以2008至2014年间,石家庄市主城区土地交易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GS+软件平台,分别建立石家庄市城区商业和住宅数字地价模型,并依据模型进行地价数量特征、剖面特征、等值线形态特征分析等一系列空间分析。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城区商业地价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围绕一个传统的一级商业中心和一个新兴的次级商业中心向边缘衰减的圈层结构;住宅地价分布呈现出多峰值、多方向山脊状圈层衰减的结构,且聚集效应不及商业地价明显,衰减趋势较平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如何利用MapGIS软件建立1:10000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几种数据质量检查办法。文中的建库方法和数据质量检查办法均实际运用于青岛市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项目,有效提高了建库质量和建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南京市1988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首先用辐射水准归一化法将1998年影像校正到1988年影像的辐射水平上,再经过几何校正、训练区纯化等预处理,对两期影像分别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然后在Arc/Info的GRID模块中编写AML语言,对得到的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置运算,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10a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系列土地调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快速、准确地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软件系统的需求、特点、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该软件系统将整个图件更新作业流程一体化,实现了GPS、RS、GIS技术集成支持下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20.
Generating maps of small areas using conventional aerial photography is of great interest for small engineering firms. The main problem is the high cost of the sophisticated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workstations usually employed. In this paper, a low-cost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ic software package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points on the land surface from a photogrammetric flight at a scale of approximately 1:5000.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type of scanner used to digitise photographs (consumer-grade or photogrammetric scanner),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gital images and the number of control points required are examine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btained at the check points, using a low-cost close range software package, scanning aerial images with a photogrammetric scanner and 24 ground control points, were around 116 mm for X and Y coordinates, and 191 mm for Z. These levels of accuracy allow the generation of planimetric maps at a scale of 1:1500 and topographic maps with a contour interval of around 1 m. When the images were scanned with a consumer-grade scanner,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were around 150 mm for X and Y, and 271 mm for 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