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认识东亚500hPa环流与盆东伏旱强度关系,我们利用1951 ~1980年500hPa的平均图资料,取110°E经向剖面,计算出各类旱年平均地转西风风速分量的时间演变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伏旱同期和前期东亚上空500hPa环流演变特征,并运用分析结果建立了判别预报指标,可为制作长期预告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气象》2004,30(12):96-96
20 0 4年 1 0月 50 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  环 流 指 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 平 均12 345 6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北界位置平均位置平均强度中心位置经度纬度强度亚欧地区IZIM1 700 5 41 5 50 6 41 900 2 41 5 10 711 6 30 4 51 6 50 6 01 970 6 1亚洲地区IZIM1 930 5 31 830 5 92 0 20 2 72 0 00 6 62 0 50 4 71 5 60 6 52 110 5 516 3195 2 2 2 6 135 2 4 310 0°W 80°N 172 0 0 4年 1 0月亚洲地区逐日 50 0hPa西风环流指数…  相似文献   

3.
东亚低纬地区局地Hadley环流特征及其与大气臭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75—2008年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1975—2001年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比资料,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亚低纬度地区之局地Hadley环流的结构及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异常时对应大气臭氧的空间距平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东亚低纬度地区局地Hadley环流既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又具有明显区别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自身结构特征:除冬季存在明显向南、向北输送的两闭合环流圈外,局地Hadley环流在其余季节均以向南输送为主;(2)该局地Hadley环流具有不同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在整个研究时段上以振荡变化为主,并没有表现出象纬圈平均值那样明显的增强趋势;(3)区域赤道上空平流层20~50 hPa大气臭氧的正负距平异常中包含有局地Hadley环流的异常信息:当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强时,区域赤道上空20~50 hPa大气臭氧有一显著负距平异常中心,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局地型相似系数(LPAC)的计算方法。利用NCEP/NCAR850hPa月平均风场41a再分析资料,得出多年平均月际局地型相似系数图,由此分析了环流的季节变化,并结合长江流域洪涝的1998年,分析了东亚环流季节转换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局地型相似系数图能很好地揭示环流的季节变化,并能反映季节转换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北半球平流层月平均环流的若干基本事实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用北半球平流层20年月平均的高度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30、50和100hPa各层平均高度的时、空分布、年变程、月变程以及平均环流的演变特征。分析指出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由冬到夏表现为:由极地涡旋完全转变为极地高压,高层(30 hPa在4月中完成)比低层(100hPa在6月完成)早一个月以上;由夏到冬反之,由极地高压完全转变成极地涡旋,高层(50hPa在8月中完成)比低层(100hPa在10月完成)也提前一个月以上。把这些基本事实与对流层的环流年变相结合,将有助于长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6.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夏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按铜仁地区夏旱出现的先后区分出洗手干 ( 6月 )和伏旱 ( 7~ 8月 )两类夏旱天气 ,并据此分别对两类夏旱的 10 0hPa环流异常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以进一步揭示形成我区夏旱的大气环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资料     
《气象》2005,31(2):96-96
20 0 4年 12月 5 0 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环 流 指 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 平 均12 3 4 56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北界位置平均位置平均强度中心位置经度纬度强度亚欧地区IZIM1 3 70 551 790 3 81 550 591 3 50 581 3 30 610 930 611 2 70 51亚洲地区IZIM1 170 541 850 3 31 600 481 430 3 81 0 20 710 190 680 950 65162 112 0 151814 0 1112 80° 75° -72 0 0 4年 12月亚洲地区逐日 5 0 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 (12 0…  相似文献   

8.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时的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庆云  陶诗言 《大气科学》2003,27(3):369-380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时东亚热带季风、梅雨锋及中高纬环流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异常偏南或脊点异常偏西时,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弱,850 hPa矢量风距平场上东亚热带地区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副热带地区呈气旋性环流,500 hPa垂直速度距平场上东亚热带地区上升运动减弱,梅雨锋区上升运动加强,500 hPa高度上东亚高纬鄂霍次克海区域出现阻塞高压,高纬冷空气直达中纬度,梅雨锋扰动加强,造成江淮流域汛期降水偏多.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异常偏北或脊点异常偏东时,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强,东亚大气环流系统的活动出现了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异常型,江淮流域汛期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通辽市境内7个气象站,1959—2008年夏季(6-8月)降水量及7月500hPa环流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夏季降水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50a累计减少18.6%,目前处于少水阶段,是50a降水量最少时期;(2)降水量的多少与7月500hPa环流特征以及东亚阻塞高压、太平洋副高、亚洲纬向环流指数、青藏高压、东亚槽均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使用NECP/NCAR1958~1997年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50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对有关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该年春夏干旱发生的500hPa环流特征,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典型凝冻年及无凝冻年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丹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1,25(3):14-15
以贵州 4 7个代表站的凝冻指数 ,按一定标准确定典型凝冻的 57个侯 ,对贵州凝冻天气过程的侯平均环流进行分型 ,并以贵州平均凝冻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主要依据 ,确定了贵州典型凝冻年 1983年和典型无凝冻年 1986年 ,诊断分析了典型重凝冻年和无凝冻年的 1月 50 0hPa高度场及距平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典型重凝冻年和无凝冻年差异最显著的地区在西欧沿岸到格陵兰岛 ,为强的负差值区 ,其南部为强的正差值区 ,强度达 +2 0位势什米 ;在亚洲地区为北正南负的差值分布。在西欧沿岸到格陵兰岛 ,1984年 1月为负距平区 ,在东亚呈“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 1987年 1月为正距平区 ,西欧脊和欧洲槽异常发展 ,冷空气主要侵入欧洲地区 ,东亚呈“北低南高”的环流形势 ,盛行纬向环流 ,东亚沿岸 50°N以南正距平占优势 ,东亚大槽平坦 ,是造成我省 1987年 1月无凝冻的一个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2.
福建伏旱期旱涝环流特征及其预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1960~2000年全省25个代表站7月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500hPa面上的极涡、中纬度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即高原地区等压面高度场)、副热带高压等74个环流指数为素材;首先标定伏旱期降水的异常指数和严重旱涝年例,其次分析严重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最后揭示预测概念模型,得出秋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欧亚经向环流和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变化是预测福建伏旱期降水的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一次春季连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500 hPa平均环流特征、700 hPa切交演变特征、连阴雨结束时的环流调整、相对湿度的径向垂直剖面空间结构等方面对长治市2009年5月9-15日历史罕见的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是以500 hPa长时间维持的南支槽为背景,700 hPa切变线为影响系统,平均相对湿度经向垂直剖面在450...  相似文献   

14.
周鸣盛 《气象》1992,18(6):9-14
本文以30年500hPa和海平面气压月平均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东亚和北美大气环流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气候特征。如美国龙卷风灾害频繁。而中国季风雨带明显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9~2006年月平均OLR、850 hPa、200 hPa风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4月降水异常年的前期秋、冬季热带地区对流活动特征,发现前冬1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与山东4月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分析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与冬春季东亚大槽、东亚局地的Hadley环流以及Walker环流的强弱紧密相连,且对流活动强(弱)年相伴随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恰与山东4月降水异常少(多)年的特征相吻合,因此,12月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强弱可作为山东4月降水预测的一条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月娟  周任君  简俊 《高原气象》2002,21(6):536-545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春季 (3~4月 )Nino 1+2区为冷、暖水时 ,当年夏季 (6~ 7月 )东亚季风区中 85 0hPa等压面上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和东亚季风区的垂直经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 ,在冷水期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比暖水期高 ,季风环流圈的上升支北移 ,东亚夏季风环流较暖水期强。  相似文献   

17.
梅雨期及其前后东亚地区的径向环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东亚地区各期平均的径向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和东亚热带及副热带季风环流具有显著差异。研究指出,江淮流域梅雨是亚洲夏季三个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径向经向环流上升支中的产物,同时又与其它两个季风系统密切相关,梅雨结束则与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减弱南撤、西太平洋高压加强西伸、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北上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继玲 《气象》1992,18(11):26-29
通过对暴雨出现候前第2—3候500hPa候平均图上的大气环流长波、超长波特点,进行人工归类分析,归纳出5种较大样本暴雨征兆型环流形势,并具体论述了各种环流的形势特点及其与暴雨间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4,30(9):64-64
20 0 4年 7月 50 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  环 流 指 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 平 均12 345 6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北界位置平均位置平均强度中心位置经度纬度强度亚欧地区IZIM0 720 4 50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气候变暖以来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场背景分析,偏多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偏少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形势演变,偏多年前期北半球500hPa距平场上极区为大范围正距平,极涡偏弱,鄂霍茨克海有阻塞高压存在,东亚大槽偏强,阿留申低压活跃,偏少年时前期极区为大范嗣负距平,极涡偏强,鄂霍茨克海没有明显的阻塞高压形势,东亚大槽偏弱,阿留申低压也不活跃.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是造成春防期森林火险高火险日数多少重要原因,通过前期的环流背景对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做出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