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结合四川汶川8.0级地震、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应急总结,提出西藏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是西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地震。本文就这次地震史料的发掘及其可靠性怍了论述,并对发震时间、地点进行了考订,在此基础上对其强度的判定进行了讨论。这次大地震的存在对认识西藏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构造带不同部位大地震特征,以及大陆构造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工程地震研究、西藏资源开发和国土整治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Harvard和USGS矩张量反演的震源参数,计算1999年3月28日西藏6.6级地震体波波形并与记录到的波形对比。结果显示Harvard CMT得出的震源参数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得到1 461个地震的定位结果。发现,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的分布更加集中,且明显呈NS向条带状分布,与该区域的活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精确定位后的断层走向和震源机制解的走向也吻合。对该序列的b值随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认为西藏该地区的地壳分层应分为4~5层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李滔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10,22(2):25-31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首先确定了对异常反映最为明显的计算参数,接着对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6.6级地震震中(37.55°N,95.80°E)附近3°×3°范围内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周边300km范围内的ML≥.5级地震前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反映,特别是大柴旦6.6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幅度明显,形态清晰。因此,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可以作为周边ML≥5.5级地震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章明  曹忠权 《地震研究》1989,12(2):96-96,146
韩同林在《地震地质》第6卷第4期上曾以题为“西藏1411年9月29日8级地震震中位置的讨论”为题报告了他在实地考察及航、卫片的解译结果。文中描述了当雄北、宁中北,羊八井西及九子拉四个地点的“地震形变带”。其中,对宁中北“地震形变带”的描述如下:“宁中北地震形变带位于北纬30°24′,东经90°47′左右。地震形变带绝大部分发育于第四纪堆积坡地上,仅北东地段部分切割基岩。走向北35°东左右,倾向南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布喀达坂峰附近 ,即昆仑山口西发生MS8 1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 3 6 2°,东经 90 9°。这是自 1 951年 1 1月 1 8日西藏当雄 8级大地震以来 ,在我国大陆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震后 ,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同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工程震害进行了调查。野外考察表明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位于昆仑山南麓近东西向展布的昆仑山断裂上 ,这条地震断层以左旋走滑破裂为主 ,兼有少量的逆冲滑动分量 ,最大左…  相似文献   

10.
德令哈6.6级地震前青海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德令哈6.6级地震前后前兆异常用常规分析方法和部分“十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此次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形态及特征,探讨了此次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在8.1级地震的影响下,外围区域应力场调整,地壳介质变化,是此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出现异常较多、分布广泛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现行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表示方法:归一化、相对变化量、比值、从属函数、相关系数和斜率等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无量震前兆参数的地震前兆特性及其年变化、日变化、随机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震的复发周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正荣 《地震研究》1990,13(2):117-121
本文提出了一个计算某一地震带(区)上地震复发周期的简单公式: T_M=m·10~(bM-a)式中T_M为震级是M的地震周期,m表示在求震级—频度关系式logN=a-bM中的系数a及b时,使用了m年的资料(时间单位也可以采用年、季度、月、旬等等)。 采用上述公式,作者研究了地震预报中的长期、中期及短临预报的问题。一些震例的研究表明:复发周期在地震预报的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不失为地震预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温泉与地震空间分布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以章  肖秀清 《地震地质》1990,12(4):343-350
辽东半岛是温泉和地震都比较多的地区,本文在分析地震和温泉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两者在空间分布上是不一致的。因此,区内温泉不能作为判断地震危险区的依据,确认这一点,对地震预报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深受地震灾害磨难的国度。在地震预测预报尚不尽人意的今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引导普通民众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地震的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技巧和方法,这将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论述了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宣传重点。  相似文献   

15.
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地壳垂直形变散度计算公式,对华北、南北地震带和河西─祁连山地区的水准资料进行计算,并绘制出各时间段的等值线图。通过对各区的地震活动与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时空特征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中强地震的震中位于零散度区或其零值线附近,散度场变化越强,零值区越大,在本时间段或下一时间段内,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警(报)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阐述了地震预警(报)系统(利用震灾区某点相对震中区地震波的走时差来进行预警)的设计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功效,8级左右大震其减少人员伤亡率P^-可达到70%以上。进一步的分析计算还发现,震害损失和地震预警(报)系统减少人员伤亡率P^-i的极大值均不在高烈度区和低烈度区,而是在中等烈度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岩石的破裂过程,认为地震是非线性系统失稳的结果,加卸载响应比反映了岩体趋近应力峰值的程度,其异常仅标志着某地区具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指出临震预报的困难在于地震往往发生在应力峰值之后,同时还讨论了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灼礼  丁鉴海 《地震》1997,17(3):317-324
文章全面介绍了1966 ̄1996年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历程及所获得的主要成果,针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震源浅、地震灾害严重的特点,以大陆板内地震活动规律和前兆观测研究为主要目标的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着重从我国地震及前兆观测台网建设和研究,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确定以及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探索,但由于板内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极其复杂,多样,我国中长期  相似文献   

19.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震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和泥石流是自然界常见的灾种。对地震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后认为,强烈地震区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往往也是泥石流高发区;地震通过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水源、动力条件和激发条件等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具有滞后性、周期性、区域性和多沟同时暴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