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验光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本文根据视光学系验光课程教学的人才需求特点,对照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验光课程的设计思路,即确定教学目标、找准教师定位,构建完善的线上教学沟通及自主学习平台,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改善评价体系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托超星学习通建立《针灸学》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医学专业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分析针灸学目前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并观察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中医学专业202位同学参与研究,观察组采用超星学习通开展混合式教学,并采用“两对接,两结合,多元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予以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形式及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平时(点名考勤+作业)-操作(画经定穴+刺灸操作)-理论考试”加以评估。学期结束后对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开展观察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中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绝大部分同学针对多元化考核对执业医考的认知帮助及能力提升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同学表示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愿意接受多元化考核并积极参与。结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契合教学模式的变革,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有助于形成对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初步认知,一定程度上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学课程内容难点,采用“图示法”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05名学生分为观察组(52名)与对照组(5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用“图示法”(经脉循行图、局部腧穴定位示意图、操作流程图及思维导图)教学,观察2组学生学习效果及岗位胜任力。结果:观察组腧穴定位、刺灸操作、腧穴主治及针灸治疗循经取穴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基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中“有很大提高”的人数,和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信息管理与学术研究能力中“有较大提高”的人数均较对照组多,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图示法”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针灸学中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耳针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针灸推拿专业二年级学生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33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33名,采用传统课堂模式。比较2组学生课后的测试成绩及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成绩、耳穴定位成绩及耳穴应用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与预期效果一致。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耳针法”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语人才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传播主体意识不强、日语水平不够、实践能力不足3个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医院校日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教学中加入“四个介绍”: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日医学交流史介绍、日本汉方医药发展现状介绍;采用“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三个贴近”: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贴近教学对象、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实际运用;做到“三个融合”: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与中医药词汇的融合、与医疗场景对话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对日传播能力,以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线上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慕课、微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线上教学手段和方法更趋于完善,但全面使用线上手段完成教学仍处在尝试阶段。面对特殊的情况,充分利用前期网络资源库,做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落实完善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开展思政教育,是我校线上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新方向。同时,面对教育部提出的“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课程建设口号,我校以线上教学为切入点深挖学科特点,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的尝试,更是为探索中医药类金课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20年初,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实行“线上”教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多网络教学平台相融合,整合优势,备案充分,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并因势教学,结合时事进行思政教育、心理疏导、科学普及、教法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针灸学科特色的网络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CIPP评价模式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用于针刀实训课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1名针刀方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4名和对照组27名。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采用实训考核结合CIPP评价模式来评价。结果:实训技能考核研究组平均(94.208±0.421)分,对照组平均(89.556±1.16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1,P=0.004)。研究组的教学场所、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多样、信息化程度、课程设计性、教学规范性、课堂参与性、学生专注度、学生兴趣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独立思考习惯13个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针刀实训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针刀实训教学效果,为针刀实训课程建设改革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师思政培训导向及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发现,认为目前该校本科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入思政教育来解决的学生问题主要包括择业、学习目标、心理、文化自信4个方面。笔者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出发,以《内经选读》课程中养生篇章、病证篇章以及阴阳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就目前的《内经选读》教学如何与思政教育结合提出了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抽象复杂、内容繁多,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压力与学习负担。“漫画笔记”是将漫画与针灸学结合以应用于针灸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起着构建知识网络,突出课程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应用;培养“象思维”,强化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模式,提升课程质量的作用,在维持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性,并能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符合新时代多元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重理论,强技能”为导向,探索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中医药特色教学内容与实施路径。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问卷方式评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结果: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较高。95.83%的学生对整体上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满意,97.92%的学生对中医健康管理相关教学内容兴趣浓厚。学生自我评价中,对所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均超过85.00%。6个模块中学生印象较深、感兴趣程度较高的是“治未病中心见习”与“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模块,公认难度最大的是“形象化的中医基础知识”模块。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集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加实践机会”(出现5次),“多去见习”“理论内容不好理解”“内容较多”和“增加课时”(均出现4次),“基础知识补充”(出现3次),“技法多一些”“更多时间”(均出现2次),其他内容均出现1次。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满意,尤其是“体验式教学”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教学反馈启示,仍需要在细化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更新理论课教学手段两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运用素质,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如做好课前准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其次,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骨伤科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模式是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临床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从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动作要领分解及传承创新实训3个方面阐述一指禅推法的教学。认为了解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是学习掌握该法的前提,分解动作要领与步骤是学习掌握该法的重要细节,而提升传承与创新实践是学习掌握该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妇产科学”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为“妇产科学”多元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48名为网络直播教学组,采用网络直播模式教学。选取2018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66名为LBL教学组,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采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对2组学生“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组在教学效果、学习形式、课堂氛围、课程难度、课程讨论形式的满意度及到课次数、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课程时长安排与后续课程安排方面,网络直播教学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直播与现场教学效果相当。日常教学或者特殊时期,网络直播可作为“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经通督”刮痧疗法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疏经通督”刮痧疗法、梅花针叩刺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90.3%(28/31)。结论:“疏经通督”刮痧疗法结合梅花针叩刺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介绍柳刚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柳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病机可总结归纳为“首责于肝,脾为之要,肾为其根”,并认为该病与后循环的解剖学结构密切相关。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独创颈椎横突旁针刺法配合耳穴压籽疗法。颈椎横突旁针刺法可快速松解横突周围肌肉,减轻对横突内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改善大脑供血;耳穴压籽则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两法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眩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医药人才院校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弱化,特别是中医特色实验教学项目匮乏的问题,提出开发并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基于‘阳虚寒积证’的辨治及含附子方剂的安全使用和中毒诊治”项目为例,从“阳虚寒积证”的辨证论治、温脾汤煎煮、附子中毒诊治等方面介绍项目建设内容,阐释混合式教学过程,探讨中医方剂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以有效提升中医药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漫画在“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教学漫画的选择首先应引入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漫画,同时鼓励学生、教师自创“针灸学”漫画。漫画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借用漫画导入新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用漫画突破难点,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借用漫画,创设情境。在“针灸学”的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漫画素材,将漫画元素与专业知识点有效融合,不仅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临床有效率和痊愈率两方面综合评价耳穴疗法或以耳穴疗法为主(包括单纯耳穴治疗、耳穴为主联合西药治疗、耳穴为主联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PSI)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自建库起至2021年3月10日耳穴治疗PSI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相关内容整理规范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相关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耳穴相关疗法治疗PSI的临床有效率[OR=4.57,95%CI(3.24,6.45),P<0.00001]、痊愈率[OR=3.17,95%CI(2.32,4.33),P<0.00001]均高于单用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图形基本对称,提示所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耳穴疗法治疗PSI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日间功能、提升睡眠质量等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其中以耳穴为主联合西药疗法疗效最佳,其次分别为耳穴联合其他疗法、单纯耳穴疗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医药院校和企业医院逐步开展合作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以国医精诚班为载体,从双向互动育人才、双师带队促实践、三巡管理出成果、线上线下增影响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机制,企业医院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人才联合培养,以期培养更多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基于该模式探索下,湖南中医药大学已成功培养了第一批创新型应用人才,对各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