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很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撞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分析和改进对这类碰撞的预报,确定撞击时刻和撞击点位置,以及今后研究撞击黑斑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彗木大碰撞的联想余新惠悲哉?壮哉?94之夏的“替木大碰撞”为人类展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宇宙奇观。地球人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浩瀚宇宙间的木星。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深这的茫茫夜空中在古闪烁,令人高深莫测,有史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3.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包纲  陈道汉  马月华 《天文学报》2004,45(3):279-287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与木星相撞后,在木星上观测到的以常速度(~450m/s)向外扩展的圆环意味着这是碰撞在木星大气中引起的线性波动.我们选取:非旋转、无粘性、密度分层、不可压缩的木星大气模型,而且木星大气以水平速度U=b az运动;给出初始扰动压力P(r;0)作为碰撞的初始条件,用流体力学方程组求解了彗木相撞中的惯性引力波.结果表明:当木星大气以速度U=U0(~170m/s)运动时,彗星碎片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产生内波,同时还得到彗星碎片的撞击深度H与水平相速Vp的关系式.当木星大气以速度为U=b az运动时,木星大气的扰动能量不再是在动能和势能间均分。  相似文献   

6.
心事浩渺连广宇──记彗木碰撞标志征集活动今年春天,苏梅克一利维9号慧星即将于今年7月份撞击木星的事件在我们北京天文台一批年轻天文学者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决心以团委名义组织一项活动以纪念这一历史性天文事件,同时希望借此普及天文知识,宏扬天文文化,增...  相似文献   

7.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万古奇观—彗木大碰撞及其留给人类的思考》卞德培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大32开正文108更形色拍页4页定价6.60元1994年7月中下旬发生的管星、木星大碰撞,留给我们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密切注视这类宇宙“交通事故”的同时,许...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周期彗星的21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事件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文中概括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家对彗木相撞事件的光学和射电观测网点、课题设置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天文爱好者》2010,(2):48-49
彗木相撞 撞出的天文情缘 陈韬与天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1994年7月的彗木大相撞。(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万一有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悲剧是不是会再重演?”还在读初中的陈韬胆大无惧,决心去搜寻、发现那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天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睹为快──各地爱好者观测彗木碰撞之二@7月19日天气晴朗,我们天文选修班的几名同学在崔忠民老师的带领下,登上学校新建的天文台平台观测。我们使用100’’t’l’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用200倍目镜观测,木星圆面非常清晰,条纹鲜艳漂亮。19点15分,我们...  相似文献   

12.
Shoemaker-Levy0号彗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已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一周,说明它没有受到彗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彗核撞击点在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也曾受连珠炮式的撞击林文祝苏梅克一利维9号慧星连续撞击木星,所产生的景观引人注目。观察这一次慧一木碰撞不仅可以获得慧星“杂质”和木星较深处的物质成分,而且还可以提供我们有关行星演化史上的撞击事件的信息。物体相互间碰撞是太阳系行星演化的基本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4.
K.ZHANG  陈道汉  C.Jones 《天文学报》2004,45(2):176-185
提出了一个彗木相撞的线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木星大气看作是一个分层的、不可压缩和无粘滞的流体层,而与撞击相联的引力波则由一个初始冲力所造成.采用初始冲压P(r,z,0)代替初始表面形变作为初始条件.发现这种做法使得问题的数学处理更加方便,特别是在计算流体粒子的垂直位移和摄动势能方面,后者可以表为P(r,z,0)的有限傅立叶正弦和余弦变换.导出了一个联系彗星碰撞参数、木星大气参数和所设初始冲力之间的关系式.还对两种P(r,z,0)的假设形式分析地导出表面波波高.  相似文献   

15.
张璞  陈道汉  马月华 《天文学报》2007,48(2):190-199
提出一个彗木相撞的修正了的线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木星大气视为一个转动的、分层的、可压缩和无粘滞的流体层.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撞击能量仍然转换成内波能量,但不能忽视可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16.
Shoemaker-Levy9号童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己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周,说明它没有受到营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管核撞击点在水面上的位置与预报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一睹为快──各地爱好者纷纷观测彗木碰撞为了观测这次撞击事件,福建省福州少年宫购进了一台口径35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北京天文台赵刚博士等两名观测人员携带专业仪器前来福州少年宫指导了这次观测活动。我作为少年宫兴趣小组的一员,十分高兴地参加了这次观测。7月1...  相似文献   

18.
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留下的思考苏梅克一利维9号誉星(HLg)1994年7月憧击木星南半球后,几个月以来人们一直在关注着木星上的撞击点。在浩瀚的资料中今天文学家最感兴趣的是碰撞后抛出的残骸构成的羽状物,以及在撞击点上空形成的暗云。最近天文学家正在对暗云...  相似文献   

19.
一颗彗星将于今年七月撞击木星冯占良,周洪楠美国天文学家预测,一颗名叫“休梅克一洛维9号”的营星将于1994年7月撞击木星,碰撞引起的爆炸威力将比地球上现在所有的核武器的爆炸能力大10万倍。这颗音星在1992年7月首次经过本星时遭到毁坏,木星的引力使这...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周期慧星的21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事件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文中概括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家对慧木相撞事件的光学和射电观测网点、课题设置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