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俞维贤  谷一山 《地震研究》1994,17(2):177-182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列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分区性是造成县城区建筑物破坏强度出于灶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澜沧-耿马地震前后两期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发震区的地质资料和震后地表形变破坏带的调查资料,运用顾及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联合求定了澜沧-耿马地震的两个发震断层的位错模型参数,由反演后的位错模型推算的地震应力降同用地震波燃料的估算的应力降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3.
澜沧—耿马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俞维贤  侯学英 《地震研究》1991,14(3):203-214
本文通过对澜沦—耿马地震所形成的地震形变带中地震断层和构造地裂缝的追索、调查和实测,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地面破坏的组合类型及其与构造线的展有关系,对形成澜沧—耿马地震的应力场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澜沧-耿马大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有一个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下降时段,震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利用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岩石圈介质波速模型,计算了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和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2次双震间及对后续地震的应力变化影响,同时对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龙陵双震属共轭型双震活动,前一次地震的发生对后一次地震有抑制作用;而澜沧-耿马地震则属于牵动型双震活动,澜沧7.6级地震对其后的耿马7.2级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其库仑应力变化值为0.35bar;2绝大多数后续余震受到了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其中龙陵双震触发效果较明显;3根据震后粘弹性松弛应力场变化得出,现阶段NW向的腾冲-龙陵、永德-勐省以及澜沧东南地区,NE向的瑞丽、镇安、大理、上允、永平等地区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这与该区地震活动性增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中强与强烈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全喜  张明灿 《地震学报》1992,14(3):325-331
通过一年之内的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连续观测,总结了中等强度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统计对应率及信号与地震的关系.分析研究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电磁辐射特征,并与中等强度地震的前兆进行了比较.对该前兆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及应继续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澜沧—耿马地震生命线工程及特殊构筑物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财  杨继恩 《地震研究》1993,16(4):425-430
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作者对一些生命线工程和特殊构筑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着重对一些道路、桥梁、水库、邮电和特殊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的破坏现象及破坏程度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新建或扩建工程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陵-澜沧断裂带双震型强震活动破裂模型讨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瑞琦  虢顺民 《地震地质》1998,20(3):70-268
龙陵地震和澜沧-耿马地震是龙陵-澜沧断裂带上两次典型的双震型强震活动,但它们在地质构造背景、应力场分布、发震构造和烈度分布等方面却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龙陵地震发生在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的地块内,地质构造比较均一;地震处在NNW向挤压的统一应力场中;两主震的发震构造走向和两个Ⅸ度区长轴近于直交。澜沧-耿马地震发生在一古板块边界附近,震区构造复杂,耿马7.2级地震和澜沧7.6级地震发生于不同的应力环境中,发震构造和极震区长轴近于平行,呈斜列状分布。通过对龙陵地震和澜沧-耿马地震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双震型强震活动的共轭型和牵动型两种破裂模型,并对各自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景来 《地震研究》1996,19(4):396-404
地震是云南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制约了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云南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本研究了云南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1950年以来地震对云南国民经济的影响,自1970年以来,云南发生的通海,昭通,龙陵和澜沧-耿马四大地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大,通海地震经济损失占当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5%,而澜沧-耿马地震则达到7.6%,作认为,防震减灾工作要做在地震发生之前,如果用国民生产总值的1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对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景泰县城为实例,综合地震地质、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和场地条件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以前定性的各类指标尽可能定量化,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成图,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更加准确直观.  相似文献   

11.
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北川老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北川新县城选址与建设中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遭受的地震地质灾害及北川新县城地质条件的分析,在地质考察、地质钻探、断层探测等基础上,对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会发生断裂地表破裂、砂土液化等灾害;在新县城南部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新县城南东侧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局部可能发生轻微滑坡灾害。建议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上述灾害引起注意,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县城房屋建筑地震损失预测及抗震设防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军  尹力峰 《内陆地震》1997,11(2):168-173
以玛纳斯县城现有房屋建筑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县城的房屋建筑进行了分类。作了抗震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易损性矩阵。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及县城房屋建筑的发展情况,给出了未来10年房屋建筑的震害预测结果,并对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和加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岫岩西北部的偏岭地区属海城地震的余震区,地震活动受北西向海城河断裂的控制,这里具备发生5-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在有旋扭构造发育的地区,当外区有强震发生时有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合肥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肥地区区域(R=200 km)和近场(R=25 km)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对区域和近场地震地质构造、区域重力场和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郯庐断裂及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近场区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自公元294年以来区域范围共发生Ms≥43/4级地震47次,1970年以来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级地震有25次,其中ML3.0~3.9级地震5次;该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这几组方向的断裂形成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区域Ms≥6级地震多发生在这几组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合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华北地震区的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其中安徽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涡阳-凤台地震危险区和江苏的溧阳地区等未来可能发生中强震的地区,是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潜在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历史回顾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地震记载悠久而丰富,反映了前人对自然现象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其中还包含了不少朴素辩证法或唯物观的推测。这份可贵遗产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宝库。但是,终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主要是对现象的片断记录和灾害的宏观描述,而较少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On the day Wu-wu of the second month in the second year of Chuyuan period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Yuan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at is, April 17, 47 BC, an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county seat of Huandao County, Longxi Prefecture. This earthquake caused serious damages to the city wall,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s and civilian houses in the Huandao county seat, many people died, landslides, ground fracturing and spring gushing, etc. occurred. On the basis of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e affirm that the ancient Huandao county seat locates at the new Wangjia Village of Santai, southeast of Wenfeng Town in Longxi County at present. The ancient Huandao county seat is the most seriously damaged area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so it should be in the meizoseismal area of this earthquake. The epicenter intensity of this earthquake is about 9~10 degree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7. Considering the intensities of other towns damaged during this earthquake, we draw the isoseismal lines of this earthquake, with its major axis directed NNW. The direction of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 line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epicenter ar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Gangu-Wushan secondary faul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western Qinling fault zone. This fault segment has clear evidences of new activity during late Holocene,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ing with normal components; the fault dips NE and faulted the T1-T2 pluvial and alluvial terraces. Up to now, there are some surface deformation traces, such as deeply-incised seismic fault grooves, densely developed structural tensional fractures in the loess stratum, landslides and a series of beaded dolines etc.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relocation of small to moderate earthquakes in the research area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ir distribution features in plane and profile, we get the results that the causative structure of the 47 BC Longxi earthquake is the western segment of Gangu-Wushan secondary faul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western Qinling fault zone. This fault zone is an important active block boundary fault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en block, and has the tectonic condition to generate M ≥ 7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past an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交城断裂为太原盆地西界的主控边界断裂,为查明交城断裂在这一地区的确切位置和地裂缝与交城断裂的关系,采用地震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对在此范围内交城断裂的具体位置和地层错断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交城断裂交城县城段并不是位于基岩隆起区与盆地倾斜平原的分界处,而是位于距该分界东南约200 m处。交城县城西北侧的地裂缝与地震勘探在这一带所探查到的交城断裂的位置相当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地裂缝的产生与交城断裂有关,属构造地裂缝。指出,在进行活动断裂附近的城市规划或重大工程建设时应对“山根”的倒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地震地质野外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岳阳地震地质环境,湘江断裂带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岳阳地区在新构造差异运动部位、湘江断裂带构成的广兴洲—城陵矶地堑等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