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宜良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属一套典型的浅海台地相沉积,玉龙寺组、妙高组、关底组地层发育齐全,生物门类繁多,以腕足类为主,次为双壳类、介形虫、腹足类,尚有少量珊瑚、三叶虫、苔藓虫类等,属浅海底栖固着生物、底栖爬行及底栖浮游生物群。该区大戈比河及龙潭沟剖面地层特征及生物群组合特征,均可以与曲靖地区剖面对比,从时限来看曲靖地区关底组被认为属中志留世,而本区关底组出现了Aesopomum、Spirinella、Metathyrisina晚志留世分子,相当于Ludlovian早中期层位,因而本文认为关底组应属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2.
简论滇东的志留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正> 滇东的志留纪地层在曲靖城西南的廖角山以南地区发育最好,自下而上分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丁文江、王曰伦,1937)。由于对化石的研究程度不够,关于它们的时代与对比问题,迄今尚未圆满解决。本文拟就上述三组地层的时代隶属和对比方案以及滇东志留纪地层名称的取舍和建阶的问题,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 一、地层时代的讨论 滇东的志留纪地层历经许多工作者的研究,认识正在深入。通过对各层位具体时代的讨论,关于将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全部划归上志留统的意见,目前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唯各组的具体时代仍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关底组和玉龙寺组。  相似文献   

3.
<正> 滇东志留、泥盆系的界限,实质上是关于玉龙寺组的归属问题;而玉龙寺组的归属,又是对玉龙寺组的涵义及其所含各门类动物的时代争论问题。玉龙寺组是1937年丁文江、王曰伦创名于曲靖城西约10km面店村东南的玉龙寺,以马龙沧浪铺至黑牛山剖面为准,与下伏妙高层整合接触,同属上志留统:  相似文献   

4.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正>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的时代,是近年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关切的重要问题之一,几乎在所有关于我国志留、泥盆系分界的文章中,都论述到玉龙寺组的时代,但都未能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1980年,尹赞勋在论述志留、泥盆系的分界,提出有三种不同意见(171页),指出三说论证都不充分。看来,在曲靖寻找笔石和牙形刺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6.
滇东曲靖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7.
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5,19(2):88-95
根据200余口钻井资料,运用了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建立了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早白垩世为盆地断陷期,发育了含热河生物群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中晚白垩世为盆地坳陷期,发育含松花江生物群与明水生物群地层,包括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剖面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筇竹寺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石龙洞组和陡坡寺组。孔明洞组采用石龙洞组一名,同时对筇竹寺组、阎王碥组及陡坡寺组进行细分,并讨论了各组段的空间变化规律。首次将该区寒武纪地层划分为四个层序、一个超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组成和时限。认为该区寒武纪地层具明显的东西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早期热河生物群保存于冀北的中生代地层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层位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限定热河生物群的演化、鸟类的起源与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年代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将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早白垩系地层划分提供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磁性地层学证据。此外,还将为限定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可靠"深时(Deep-time)"约束。基于1 100余块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高精度的磁极性序列。磁性地层对比分析方案表明,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的磁极性序列对应于标准磁极性柱的M12—M9,属于Valanginian中期至Hauterivian中期。从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早期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于早白垩世的Valanginian期。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凌源盆地含2个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序列及相关地层的野外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产出地的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阐述了凌源盆地含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层序及其与周边地区中生界的对比关系.西台子和帽子山一带含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对应白垩系义县组,确定含道虎沟生物群沉积层序的地质年代还需进行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保亭县南好地区特列奇期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报道的来自海南岛南好地区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处早石炭世腕足类实为志留纪化石。在该组多个化石点发现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软骨鱼类等化石,这些化石组合指示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南好组一名应予废弃。依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等重新厘定了志留纪足赛岭组地层层序,将足赛岭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代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专留系发育良好,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丰富了区内志留系的研究内容。笔者详细记述了稗子田专留系至下泥盆统下部剖面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的垂直分布状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新的地层系统,提出地层划分的对比依据和建议。新方案除对志留系底的黑  相似文献   

13.
浙江早古生代孢粉型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西北部早寒武世荷塘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早奥陶世宁国组、晚奥陶世长坞组和文昌组、早志留世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中发现孢粉型化石,孢粉型化石包括疑源类,隐花(陆生)植物孢子类型等,计66属、112种、31未定种。同时讨论了这9个层位孢粉型化石的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中朝地台北缘活动陆缘带志留系比较发育,有桃山组、西别河组(至少其大部分)等。李河荣等根据牙形刺将朝鲜半岛太白山盆地的桧洞里组划归志留系,但是从层序、岩石和安太庠修定的牙形刺化石来看,桧洞里组可能不是志留系,而是与中朝地台华北区峰峰组八陡段(或包括部分耀县组)可比的中奥陶世地层。微体古生物学家安太庠和李河荣分别为中国和韩国的牙形学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年早逝,对东北亚地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等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的城门山和望夫山两个剖面的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城门山剖面原来被认为是志留纪西坑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面貌为新元古代或早寒武世的化石,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工作,推测其时代为早寒武世,该地层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望夫山剖面仍旧为正常志留纪西坑组地层,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瑞西坑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特列奇阶。九瑞矿集区“扬子抬升”的开始时间应该晚于特列奇阶,结束时间应该晚于中泥盆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
在北羌塘三岔口一带采获丰富的腕足类:汉伯矮正形贝及比较种Nanorthiscf.hamburgensis(Walcott)。建立了早奥陶世岩石地层单位——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中、晚泥盆世拉竹龙组与下伏志留系、奥陶系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进一步确定,证明了羌北-昌都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亲缘性,为羌北-昌都板块属性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18.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地区志留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地区的志留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6个岩石地层单位,即下统的羊肠沟组、塔尔组、拉垅组、下地组,中统的马尔组和上统的卓乌阔组。并对各组的生物群特征及时代进行了讨论。首次在该区发现早志留世珊瑚动物群,主要属种有Amplexoides,Kodonophyllum cf.leijiatunense,Ceriaster,Mesofavositesshiqianensis,Fletcheria cf. sinanensis等,可与扬子区石牛栏期珊瑚群对比。对该区志留纪沉积、生态环境特征、白龙江裂陷槽演变也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对志留系的铀、金来源、成矿带及富集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志留系在博罗科努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且厚度巨大,岩性、岩相稳定。但对其内部划分,尤其是中、上部,缺乏标准化石作为依据。1988年笔者在原划归上统的库茹尔组中,首次采到角石Sichuanoceras sp., Parahelenites cf. rarus和三叶虫Encrinurus sp.等化石。因而库茹尔组很可能属志留系中统,而非上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