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宁夏卫宁盆地晚泥盆世中华豆石介族(介形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尚启  王成 《地层学杂志》1995,19(3):204-207
通过对中华巨石介族的研究,指出宁夏卫宁盆地中宁组下段为法门期滨海相沉积,泥盆纪时属华南生物地理区系。根据生物群和沉积建造的相似性,并结合古地磁资料分析、推测在晚泥盆世期间,包括卫宁盆地在内的河西走廊地体可能还未完全脱离华南地块。  相似文献   
2.
<正> 1968年,广西第二地质队将广西大新下雷锰矿含锰地层划归晚泥盆世榴江组,并把与这套地层呈过渡沉积的上覆和下伏地层分别划入早石炭世岩关阶和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广西地质研究所的同志提出下雷含锰地层可能代表着一种浅海盆地相沉积。1980年10月,我们和韦灵敦、封永汉、耿良玉、杨家谦一起观察了下雷矿区含锰地层剖面,系统地采集了化石。发现较丰富的介形类(足介类entomozoids)。现将下雷含锰地层剖面(据广西第二地质队1968年矿区综合柱状图)由上而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太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美珍  王尚启 《地层学杂志》1989,13(2):144-147,119
  相似文献   
4.
湘中佘田桥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学平  孙元林  白志强  王尚启 《地层学杂志》2004,28(4):369-374,i004
湘中佘田桥剖面的佘田桥阶大致与弗拉斯阶范围一致 ,其下为吉维阶泥质灰岩 ,含腕足类 Emanuella tak-wanensis等及竹节石 Viriatellina kienelensis等。佘田桥阶自下而上分别为榴江组、蒸水河组、老江冲组。榴江组主要是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互层、底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蒸水河组下部以灰黑色及暗灰色钙质泥页岩为主 ,含介形虫 Bertillonella erecta、B.cicatricosa?、Franklinella calcarata、Entomozoe(N ehdentomis) tenera及菊石 Meso-beloceras?sp.;上部泥质灰岩、似瘤状灰岩、粉砂质泥岩含牙形石 Palmatolepis cf.semichatovae、大型菊石 Mantico-ceras sp.及介形虫 Entomozoe(N ehdentomis) pseudorichterina。老江冲组以泥页岩为主 ,顶部附近则出现一些泥质灰岩、似瘤状泥灰岩层 ,产丰富的小嘴贝类、无洞贝类及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 ,少量海绵 (?)及珊瑚等。佘田桥阶的顶界与弗拉斯阶的顶界一致 ,即以无洞贝类和大量四射珊瑚的绝灭为标志 ,而 Yannanellina腕足动物群的出现开始于锡矿山阶 (或法门阶 )。综合各类化石资料 ,佘田桥剖面的榴江组大致相当于牙形石 falsiovalis带— punctata带 ,蒸水河组相当于 L ower hassi带— L ower rhenana带 ,老江冲组相当于 U pper rhenana带— linguiform  相似文献   
5.
广西泥盆纪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根据古生态,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底栖的和浮游的。底栖类型的介形类主要产于近岸、富氧的“象州型”沉积中,自下泥盆统到上泥盆统均有发现,尤以下、中泥盆统最为丰富,并且保存较好。浮游类型的介形类主要产自水体平静、滞流的“南丹型”上泥盆统沉积中,大部分为内模和外模。 根据现有的资料,本文概略地介绍这两种类型介形类化石在广西泥盆系的纵向[表  相似文献   
6.
介形类中华豆石介族(Tribe Sinoleperditiini)主要分布在华南及邻近地区. 其所有成员均发育下垂“V”字型肌痕, 是豆石介科中的一特殊类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下垂“V”字型肌痕不断向腹部延伸. 中华豆石介族的产出时代仅限于泥盆纪, 延限与泥盆纪几近一致. 根据广西象州上伦村早艾姆斯期中-晚期上伦组中华豆石介族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所含下垂“V”字型肌痕垂直高度与闭壳肌痕垂直高度比值(th/ah)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地层序列——泥盆纪中华豆石介族生物地层序列. 此序列由11个组合组成, 涵盖泥盆系7个阶.  相似文献   
7.
甘肃靖远王家山盆地中侏罗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王家山盆地位于靖远北面,是西面封闭向南倾伏呈北西、东南向的向斜构造。中侏罗世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根据沉积层的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特征,本文对王家山盆地的中侏罗世地层,试行进一步的划分和对比,并初步讨论其古气候的变化。 在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西北133煤田勘探队的大力协助,并提供实测剖面资料。王水、卢辉楠鉴定轮藻,陈丕基鉴定叶肢介,林启彬鉴定昆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鱼类组鉴定鱼化石,于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8.
<正> 榴江组原称榴江系,冯景兰教授于1929年所创,标准剖面在广西柳州以北鹿寨县寨沙镇(旧榴红县城)的东侧,生物群面貌一直不清楚。1982年,笔者在家沙镇测制了上泥盆统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现将成果作一介绍。本文引用的五指山组牙形刺由宁宗善同志鉴定。  相似文献   
9.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