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实时监测气象设备布设网点不断扩大和加密的现状,提出利用现有的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实时在线、通信质量高和维持费用低等优势,设计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功能,系统中远程测控终端的硬件结构组成,相关的电路芯片使用。阐述编制相应控制软件的方法,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环境下开发管理中心软件的方法,以及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在信息传输环节,厦门市自动气象站采集的信息传输更适合采用无线方式完成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多点对单点主从式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传输系统。系统中各自动气象站点的数据采集器完成气象要素信息采集,各站点的GPRS通信模块在GPRS网络中通过DDN专线与租用静态IP地址的移动中心服务器构成数据通信传输网络,中心服务器与厦门市气象台网络信息中心通过TCP/IP协议实现实时通信,气象观测终端软件完成数据的存储及加工。截止到2010年9月初,系统已稳定运行8个月。该系统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成本低、建设快,适用于各类气象自动站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气象检测的需求,试制了物联网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风、气压、降水等气象传感器节点以及路由器、协调器构成局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并通过数据通信器利用3G、GPRS、Internet等与远程计算机组成广域网。远程计算机接收、解析数据,并经质量控制后保存到网络实时数据库。实现了气象数据的管理及分发,并可通过用户手机或互联网实现实时数据查询。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海洋综合气象监测装备建设网点不继扩大和加密的现状,依靠现有的卫星通信网络,利用其覆盖范围广、通信稳定、实时在线和维持经费等优势,设计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该系统的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智能处理终端的硬件组成,硬件电路芯片选型与使用;介绍系统软件的控制和编制方法,简述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Visual Studi0 6.0集成包环境下开发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步骤;讨论基于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网络的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GPRS网络LED屏气象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公共气象服务的需要,利用现有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实时在线、通信质量高和维持费用低等优势,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LED显示屏气象信息发布系统。介绍系统结构和各部分功能,以及系统中远端显示控制卡的硬件结构组成和信息显示过程。阐述系统服务器3个管理程序、终端用户程序和矢量文字信息转换为点阵文字信息的方法,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源、海量、实时气象数据的特点和高交互天气预报预警的业务需求,设计开发了MICAPS4网络平台,该平台包括服务器和网络前端结构,该平台可以实现网络气象数据叠加显示和交互分析等功能。该平台基于统一气象数据模型和分布式实时计算处理框架对多源海量、实时气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计算分析、网络传输和发布,基于HTML5渲染绘制技术实现了浏览器端气象数据的标准实时渲染绘制和交互操作等。MICAPS4网络平台及基于该平台搭建的国家级、省级专业气象网络应用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海量气象数据的网络快速处理分析、高效渲染绘制、预报预警制作交互操作等功能,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气象网络应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引言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的实施,为了适应气象预报服务等气象现代化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Visual Basic6.0开发了自动站数据远程接收系统软件。主要目标是基于局域网,针对远程异地自动气象站采集的定时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可同时对多个自动站采集的数据进行异地远程接收,并以多功能窗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旱灾害、雪灾、火灾、环境事故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快速采集事发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洛阳气象局购置了气象应急指挥车。该指挥车集成了车载气象监测、通信网络、信息传输、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应急指挥、系统保障等功能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克服卫星通信系统使用费用较高困难,我们在应急指挥车上增设了基于3G网络的VPN通信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应急指挥车与远程指挥中心之间的气象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实时通信,大大提高了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可将被监测点实时采集的图片、视频文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可实时动态地报告被监测点的情况的传输系统,该系统在视频测点安装数字摄像设备,通过GPRS网络建立TCP连接传输数据和指令,现场视频处理模块通过GPRS Modem与GSM基站通信,GPRS分组数据包从GSM基站发送到SGSN节点,再由SGSN送到GGSN网关节点,GGSN把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转换为可在Internet中传送的格式,最终送给远程视频服务器端.  相似文献   

11.
GPRS业务在自动气象站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引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GRPS无线业务通讯技术,取代常规电话拨号方式,用于完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中22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采集和传输。在实际气象业务试运行中的结果表明,GPRS通讯方式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登陆快捷、收费合理、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间断、突发性的或频繁、少量的气象数据传输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适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气象资料采集和传输的需要。根据GPRS的发展前景,对该业务未来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运行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昭林  李雁  陈挺  石城 《气象》2011,37(2):219-225
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是我国气象探测设备运行保障的实时业务系统.文章以装备技术保障工程理论为基础,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业务性、经济性等多个范畴,从装备运行状态、装备性能参数、探测数据质量、通信传输、供应保障、维护维修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网中各类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障等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资料收集与传输层面上,根据各类气象资料的传输特性(观测频次、传输时效、文件命名等),基于元数据技术,实现了台站到省,省到国家气象局、卫星广播资料等各类气象资料收发自动化实时监控,以B/S和C/S 2种方式展示给用户,除了按时次、报类、站点、时序图、GIS地图等多种功能的监控外,还实现了异常数据收发的语音报警、短信通知及传输质量报表统计和评估功能,系统可扩展性好,功能齐全,能够满足现有业务和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已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很好的效益,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为数据收发、网络运行及相关业务系统的监控提供了自动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面气象综合探测全网实时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34,他引:3  
介绍广东省气象综合探测网并提出建立实时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全面阐述该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监控系统的功能。该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数据收集、监控数据传输、监控数据分析和异常识别、异常报警数据发布等内容。还介绍了实现该实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介绍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技术,以及信息的发布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设计开发实时气象报文数据入库程序,二是对开源ZedGraph制图控件的修改和重新封装使用,并以Oracle10g大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最终构建成由实时气象数据入库的程序和数据提取展示程序组成的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海量气象数据的存储备份,而且其监控展示功能可以更高效地为交通气象的监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具体应用,证明了该系统在减少气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方面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低压多回路综合监测系统,它包括用于采集现场数据的传感器以及具有ZigBee通信功能的数据采集节点.数据采集节点能够通过传感器获取现场数据信息.数据采集节点通过ZigBee通信网络与数据网关连接,数据网关通过数据线与便携PC连接,便携PC能够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该系统有如下优点:可同时对多个回路的电参量和开关状态实时监测,方便对电网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很强的便携性,下层数据采集网络采用ZigBee架构,采集点数量多,可轻松增加节点数量,无需布线,便于现场多回路监测装置的快速部署搭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