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已表明平均尺度均为500km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是造成我国暴雨的天气系统,它是发生在适当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反过来又作用于大尺度系统,本文利用尺度间动能转换方程讨论了1994年盛夏3次大暴雨过程,指出黑龙江省暴雨过程中也存在着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它将动能转换给天气尺度,促成天气尺度系统发展,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2.
刘文彬 《气象》1982,8(7):33-33
暴雨是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连续性暴雨或超过30O毫米的特大暴雨造成的灾害就更大。因此,掌握本地暴雨的天气气候规律,对作好暴雨预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暴雨是四川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大范围的强暴雨,不仅给四川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暴雨的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4.
1引言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是汛期影响黑龙江省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第15号台风"布拉万"是造成2012年黑龙江省8月份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灾害性天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月28日台风"布拉万"登陆后,给辽宁东北部、吉林中部、黑龙江西南东北部相继带来强降水。此次过程造成了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8日晚至30日河南省卢氏县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灾害性暴雨天气,给卢氏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14.1亿是2007年全国灾害伤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得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或弯曲带状强回波是暴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带状回波拐点处是最大降水中心;速度场可以识别出降水区的流场特征,逆风区的存在对应着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受季风影响,在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及低涡低槽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常出现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重大次生灾害,并给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行业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常出现类型不同的暴雨,如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西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采取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28-30日黑龙江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低涡东移发展,受副高北抬与日本海弱高压阻挡作用,在黑龙江省停留较长时间而造成的。暴雨出现在低涡中心和切变线附近;偏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辐合及高空暖锋活动为暴雨提供给了动力条件;在物理量场上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效应"引起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台风暴雨具有范围广,历时长、雨量大等特点,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临沂地区地处中纬度沿海,夏季常受登陆台风影响,产生暴雨乃至特大暴雨天气。 一、天气气候概况 据1956—1985年资料统计,直接影响本区造成暴雨的台风共有14次,其中有大暴雨的11次,特大暴雨3次。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是7412号台风,1974年8月13—14日,受12号台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每小时一次的高分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表明:造成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云团是由具有不同天气尺度的形成机制,斜压抬升不是唯一造成盆地暴雨天气的机制。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各气象要素场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用地转适应的结论和判据,来描述暴雨天气过程中各要素相互适应、制约的方式和条件,为进一步认识、了解盆地暴雨天气形成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为广大预报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暴雨天气预报思路。由于盆地的特殊地形作用,使对流层中下层的大气状态,有时为准正压结构,有时又为斜压结构.在准正压状态下,盆地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与热带区积云对流的降雨形成机制相类似。在斜压状态下,盆地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中、高纬度地区的斜压降雨形成机制,在结构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引言2002年6月松原市出现了冰雹、暴雨、阶段性低温、阶段性干旱等气象灾害 ,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给松原经济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特别是暴雨和冰雹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我市历史上罕见的。本文总结了松原市2002年6月的天气气候特点 ,并分析了异常天气的环流成  相似文献   

11.
暴雨是一种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每年夏季都有暴雨发生。它常常造成严重的洪涝水患。一九七五年八月,河南省的特大暴雨,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二日到十四日我省汉中地区的暴雨,以及去年安康地区的特大暴雨,都造成了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水利工程毁坏、公路电讯中断、庄稼被冲,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副高后部暴雨天气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由副热带高压后部造成的暴雨,我们简称为副高后部暴雨,它是造成我省夏季暴雨、尤其是大范围区域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以往的分析中,对个例讨论的比较多,本文使用近40年资料选取出的副高后部暴雨样本,通过分型建立其天气概念模型,并给出预报提示。其结果可提供预报  相似文献   

13.
我区地处鲁中山区北部,多丘陵山地,盛夏期间的暴雨,常常造成山洪爆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因而成为我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应用张平,宋进旺(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引言长治地区位于太行、太岳山脉之间,平均海拔930m。其间沟壑纵横,地势复杂。夏半年的冰雹、暴雨、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常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夏秋粮严重减产,给...  相似文献   

15.
马旋 《吉林气象》2004,(3):27-28
区域性暴雨常因降雨范围大而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针对2003年8月6日的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从大的环流背景出发,分析了高空区域天气图表和各种物理量,结合日本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本次暴雨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本次暴雨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林  张丽 《贵州气象》1996,20(1):44-47,41
通过常规气象资料与静止气象卫星数字化红外云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995年6月24日下午到6月26日下午造成黔南州一次连续性暴雨的天气过程,剖析造成这次连续性暴雨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消散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西北区东部地区,夏半年的暴雨常是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的天气过程,尤以区域性大—暴雨最为突出。过去利用极轨卫星资料曾发现云系迭置与暴雨云区发展有关,并总结出用高原云团预报暴雨的短时预报经验,本文利用近几年时间间隔较密的云图资料,分析暴雨前云系  相似文献   

18.
一次暴雨过程天气尺度云系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2005年6月18日至23日造成广西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云系特征分析,发现暴雨落区与阶段平均云图的TBB≤-60℃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暴雨主要是由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利用这些关系可以很有助于做好强降雨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19.
周莉蓉 《四川气象》1995,15(3):40-41
1984年7月29日大暴雨分析周莉蓉(成都市气象局邮码610041)暴雨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大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由于它来势猛、强度大,危害重,多年来都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因暴雨的发生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水平尺度较小,这给暴雨预报带来...  相似文献   

20.
暴雪是我区冬季和初春季节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降雪量有时可达到暴雨量级,所形成的深厚积雪往往造成交通中断、房屋倒塌、压折林木和农作物,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我们对1965~1987年这23年间出现的共25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