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气候特点,指出:暴雨相对集中,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突发暴雨多,是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能谱方法,分析了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得到了对中期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 1 998年陕西暴雨天气气候特点 ,指出 :暴雨相对集中 ,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突发暴雨多 ,是 1 998年陕西暴雨天气的显著特征 ;并利用能谱方法 ,分析了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 ,得到了对中期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在长江流域持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尺度分离与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着重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各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天气尺度流场与水汽场为降水提供持续的远距离水汽输送通道,次天气尺度流场形成稳定的经向强辐合,为水汽的抬升与凝结提供动力条件;在有利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下,暴雨区落在高空急流轴以南、低空急流轴以北;次天气尺度温度场下暖上冷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促进了热力不稳定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地区上空的次天气尺度湿度的高值中心,有利于湿空气在上升运动中释放潜热,形成暴雨的反馈机制。数值试验分离模式初始场不同尺度系统信息,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在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没有中尺度系统的配合,仅有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或只有次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没有大尺度系统的配合,暴雨的强度及范围都将有所消减。分析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产生和维持的。  相似文献   

4.
郭林  陈礼斌  施碧霞  李建通 《气象》2003,29(5):41-45
通过对1996—1998年42个短时区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天气形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相结合,建立了3种非台风型的闽南短时区域暴雨的天气及多普勒雷达资料概念模型,并对短时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10年6月28-29日发生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揭示了形成这次强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特点、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显示:冷暖气团在克拉玛依地区附近相遇产生的中尺度锋生现象触发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表现最明显的特征是:高空槽移动缓慢,中层切变线不断南压、低层中尺度系统维持,冷暖气团在该区域强烈交汇。暴雨区雷达速度场有明显的风场幅合。对流降水云团强度、移向变化的预测,是此类天气临近预报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王善华  黄莳 《气象科学》1994,14(4):336-343
本文应用平滑滤波方法,对特大洪水的1991年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两个时次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会尺度系统。利用位势平衡方程,计算及分析这两个时次梅雨期暴雨区域的各层次及整层积分的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位势转换量I及水平位势转换量IH、垂直位势转换星IV,得到了一些有益的非同于文献[1]、[]其它年份暴雨区域两种尺度、两个时次各种位势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8.
胡云丽  陈勇明  查贲  陈斌 《浙江气象》2002,23(3):1-4,34
2001年6月25-26日,杭州市出现连续暴雨。与往年梅汛期连续性暴雨不同,本次 过程发生在台风飞燕往东北方向移出后的地面相对辐散区,因而在过程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在研究产生本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运用MM5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并对模拟输出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一些天气系统和数值模拟资料的特征,为今后运用MM5资料进行暴雨预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96.7”昌吉特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对这次特大暴雨天气强度为什么这么大,范围为什么这么广,持续时间为什么这么长,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河北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2004—2011年29次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分类总结了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发现形成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有5类: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高空急流和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的主要速度特征之一。高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和区域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是大范围暴雨、区域暴雨和局地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和主要的中小尺度影响系统。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暴雨、大暴雨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1.
“96.8”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能方程计算了天气尺度,次天气尺度的动能以及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动能,分析了“96.8”暴雨过程强降水时段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即对于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一个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天气尺度系统把动能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使暴雨系统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认识了低空急流对局地暴雨天气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和相应影响天气系统特征的分析 ,将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分为 3个类型 ,提出各类模型的环流特征、入型条件和致洪暴雨产生的有利条件 ,为今后制作致洪暴雨预报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乔琪  魏涛 《贵州气象》2003,27(1):39-40
2002年6月17-19日我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着重从大气不稳定能量方面分析这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4 ̄1991年7 ̄8月历史天气资料,分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与我市暴雨天气的关系,发现暴雨日前一天14h单站温度T、水汽压e及ΔT24,Δe24对暴雨天气具有较好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洪刚 《四川气象》2003,23(1):30-31
通过对眉山市近年来出现的低温条件下,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气环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眉山低温条件下产生区域暴雨天气形势特征,总结出眉山市区域性低温暴雨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 ,对 2004年7月30日抚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热带、副热带、西风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促使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发展 ,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分条件 ,揭示了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空地面资料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各种物理量场 ,对渭南 1 999-0 8-0 9区域强雷暴暴雨和局地飑线天气成因进行分析 ,得知 ,高空阶梯槽、大涡切变线台风和特殊地形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暴雨成因选取大范围区域暴雨型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型两类短历时暴雨样本,采用PilgrimCordery法推求设计暴雨雨型,并比较两类天气系统下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暴雨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52.6%,60 min历时单峰型和均匀型占比分别为36.7%和26.7%,120 min历时多为单峰型且峰值在中部,180 min历时雨型主要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而强对流天气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7.4%,短历时雨型基本都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相比区域暴雨型,强对流天气型设计暴雨雨型峰值位置出现较早,峰值强度偏强,降雨累积过程更快。60 min、120 min和180 min峰值分别提前5 min、35 min和20 min,10 a重现期峰值强度分别偏强0.5 mm·min~(-1)、0.9 mm·min~(-1)和0.9 mm·min~(-1)。在设计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型平均积水时间更长,积水量更大,导致的内涝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