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慧 《地理教学》2005,(4):9-11
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并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孙庆红 《地理教学》2010,(19):33-35
一、回到“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符合中学地理教育规律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第一是基础关。中学各科教材和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在。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作为一个公民,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化素养之一。有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也就等于取得了本学科的“入场券”。  相似文献   

4.
李冬昕 《地理教学》2011,(17):61-61
中学生正值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学地理课程作为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有责任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1992,(6):27-28
高考制度的改革,牵动万人心,引来万人言。北京市1993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科高考取消地理这一招,在地理教育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考试改革,当然是势在必行,考试改革的勇气,当然也是令人钦佩,但是上述的这一做法是否有道理?高考为什么偏要砍去地理等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是平等的,所谓的“小科”、“副科”都是人为的一种观念、一种无知的偏见。要使中学生学习负担全面减轻,让他们学得更加主动、积极、活泼、愉快,这将有赖于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有赖于整个教育工程的改造。人们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们有权利参与这场改革的大讨论。下面刊登出席今年暑假在西宁召开的“黄河流域地理教学研讨会”全体代表的一封信,这也许能代表“黄河”的声音。至于“长江”、“珠江”、“黑龙江”等等的回响怎样,我们期待着更加踊跃的讨论来稿。  相似文献   

7.
孙兴云 《地理教学》2005,(11):28-29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解释教材内容涉及到的主要地理概念,经过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概念网络体系,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瑶 《地理教学》2001,(7):17-19
当前综合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学科内各项知识的综合理解、综合运用、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是跨越学科界限,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因而,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极多,地理学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无疑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桂海金 《地理教学》2022,(11):34-36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基于综合思维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基于区域认知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特征是指某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特别的、显的征象或标志。区域的地理基本特征是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在整体性和差异性、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认识区域差异,进行区域判断的重要依据。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区域的地理基本特征探究缺乏应有的策略,并具有“瓶颈”效应。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区域的地理基本特征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我们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很好的“活教材”。尤其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因此,地图成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教学,实际上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丰富多样的地理图表,由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和事实等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原理,并进一步认识其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之指导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碧玮 《地理教学》2013,(11):43-44
正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地理学习能够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试图从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修养人类的文化根植于地理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初中地理教材开篇就是"景观地图"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区的地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学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素质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和突出作用。人类生活的所在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所学地理知识对其发展有用,教师应紧密联系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地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展示地理教育的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红 《地理教学》2006,(11):31-32
一、让新闻更新教材内容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特别是人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陈红 《地理教学》2005,(4):39-4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我国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志度。通过对英国的一套中学地理教材《earthworks》进行研究发现,探究式学习贯穿这套教材的始终,这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将知识记忆性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培养创造性为重点的教育,已是当今众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已经成为中学地理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地理技能是指人们从事地理研究(或学习)的技术和能力,它既包括了从事地理研究的有关技术手段,也包括了进行地理研究的有关能力;目前,我国对中学地理技能的培养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零星指导,教材中对地理技能的培养虽然在内容上也有所涉及,但很少以独立的“技能”栏目系统呈现。  相似文献   

20.
乡土与地方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乡土地理教学与地方感培养具有内在联系.本文解析与重构地方感影响因素,借助量化研究厘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因子、情感因子、功能因子、地理学科价值观因子对学生地方感的影响路径,提出基于地方感培养的乡土地理教学策略,助推地方感的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