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嗳气、纳差、咽部不适、咳嗽的发生程度和频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将92 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复方益肝宁胶囊及维生素C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胁肋部刺痛或钝痛、胁肋下痞块、胸脘部痞满、厌油腻纳呆)积分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6%(44/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GGT、CHE、TG和T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可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降低血脂,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祛痰化瘀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痰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血脂[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受控衰减指数(CAP)及肝脏超声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GGT、TBA、TC、TG、CAP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AST、TBA、TC、TG、CAP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声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5%(31/40),对照组为40.0%(1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AFLD 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NAFLD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加用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观察期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脏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硬度值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上升,且治疗组下降与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和肝脏硬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痰化瘀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痰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血脂[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受控衰减指数(CAP)及肝脏超声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GGT、TBA、TC、TG、CAP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AST、TBA、TC、TG、CAP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声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5%(31/40),对照组为40.0%(1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西药曲美布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祛脂护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湿浊内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ASH湿浊内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予饮食调节和适宜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之上治疗组予以祛脂护肝饮治疗,对照组予以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ALT、AST、GGT、TC、TG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CAP、LSM值治疗后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BMI、ALT、GGT、TC、TG、CAP值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脂护肝饮治疗NASH湿浊内停证有较好疗效,具有保肝降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健脾之中药方口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S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内径、血常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ST、ALT、ALB、TBIL、PT、门静脉内径、WBC、NEU、LYM、HGB、NLR,对照组AST、ALT、ALB、TBIL、WBC、NEU、NL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AST、ALT、TBIL、PT、门静脉内径、LYM、HGB、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内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灌注中药榄香烯乳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瘤体客观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在瘤体客观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情况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血液、消化、泌尿系统各指标毒副作用分级情况比较,除HGB、TBIL以外,治疗组各指标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生存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较灌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毒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西医协同治疗AID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医药防治AIDS关爱项目湖南省项目点332 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5 例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治疗组18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分期论治。观察2组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症状体征总积分,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24、36个月2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S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12、24、36个月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及AST、A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4.06%(45/187),对照组为35.86%(52/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能够促进AIDS患者免疫重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兰颗粒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水平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G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兰颗粒联合利尿剂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较单用利尿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清幽方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 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Hp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综合疗效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5.00%(34/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90.00%(3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Hp复发率治疗组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欲呕3 例,胃脘灼痛1 例,口腔异味1 例。结论:健脾清幽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确保在辰时灸治足三里、丰隆,巳时灸治三阴交,对照组在辰时、巳时以外的任何时间灸治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30、40次后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LDL-C治疗前与治疗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治疗前与治疗10、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HDL-C治疗后不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温和灸治疗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优于常规温和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病死率,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凝血功能、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死率治疗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20.00%(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有效减轻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CL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