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球层电流片的存在已被普遍接受。关于行星际日球层电流片的构形及其成因,即它是日冕高度上日球层电流片在行星际空间的简单延伸还是行星际动力学演化的结果,目前看法尚不一致.本文首先分析日球层电流片的瞬时形态(一个太阳自转周这样的时间尺度上)和平均形态(大于半年这样的时间尺度上),然后提出一个日球层磁合成模式,尝试解释瞬时和平均构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i)利用克拉夫特和施密特列出的造父变星资料中146个星的资料,用加姆方法计算了Δω(R)随 R 的变化.结果同根据莱顿天文台得到的21厘米氢线发射的观测资料计算出的Δω(R)镶合,定出太阳离银心的距离 R_0=11.0千秒差距.(ii)利用伯劳乌和摩根给出的17个造父变星(W Gem 除外)的自行资料,算得太阳邻近的银河系自转角速度ω(R_0)=23公里/秒/千秒差距,因而得自转速度 V(R_0)=250公里/秒.(iii)利用Δω(R)曲线计算了在R=5至14千秒差距区域内,ω(R)、V(R)、F(R)、A(R)和 B(R)的数值.最后,将 V(R)的数值同稳定星系动力学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表了食双星RT And的1984—1985年期间的视向速度观测。依据点源模型获得了一组新的分光轨道解。轨道根数分别是:V_(01)=-1.0公里/秒;V_(02)=+5.0公里/秒;K_1=131.4公里/秒;K_2=168.4公里/秒;T_0=HJD2,445,977.0997。q_(sp)=m_2/m_1=0.780。结合文献中的资料,使用Wilson Devinney方法,对视向速度和测光观测作联合求解,得到了该双星的绝对参量:A=3.80R_⊙;R=1.14R_⊙;R=1.05R_⊙;M_1=1.05M_⊙;M_2=0.81M_⊙;L_1=1.78L_⊙;L_2=0.54L_⊙;M_(V_1)=4.14~m;M_(V_2)=5.65~m;距离估算为50pc。主伴星均有主序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太阳字宙线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方程的量纲分析解,利用太阳质子观测资料求出的等效扩散系数,讨论传播对太阳宇宙线成分中氢氦比的影响,其中包括随太阳风速、空间坐标的变化.从Perron等收集的HEOS和PIONEER卫星观测的资料中消除了随离太阳距离和能量变化后,可以看到太阳宇宙线的氢氦比是随耀斑磁经度而增大的.经过传播改正得到的太阳上发射的氢氦比初始值与太阳风成分比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这次观测是苏联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观测队在海南岛一个观测点进行的,该点的坐标是φ=18°14′34″,λ=-7~h18~m02~s.86.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参数如下:120厘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指向太阳的天线温度 T_A≌670°K;记录设备的时间常数是4秒.仪器设备的本身起伏相当于 T_A 变化6°K,以自记仪器描绘的曲线的均方偏离测定之.天线设备安置在赤道装置上,用同步电动机转动.用自记电流计 H370记录4.5厘米太阳射电流量,并用目视方法独立地读出电流计指针读数,取0.5进制.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2014,(7):14-15
水星月初水星为晨星,日出时出现在东北方天空。9日水星上合日,距离太阳较近,难以观测。上合日过后,水星又出现在太阳东侧成为昏星,并不断增大与太阳的角距离,日没时由西北方天空转入西南方天空。尽管日落时水星的地平高度逐日提高,但依然很低,不易观测。27日14时水星合月,水星位于月亮之北3°。  相似文献   

7.
Ⅰ.引言从星际H,K谱线及21厘米氢線的观测中,星际雲的均方无规速度可以定为8至9公里/秒。关于这种运动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作过很多的探讨。Von Weizs(?)cker曾经建议用银河自转所生的湍流作为这种运动的解释。但是他的理论遭到了一些学理上的困难和观测上的矛盾。Spitzer与Savedoff(1950)提出了星际雲的运动可能  相似文献   

8.
M107(NGC6171)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6时32.5分,赤纬-13°03′;视星等7.8;角直径13′;距离大约为19000光年;1782年 Pierre Mechain 发现了它。梅西叶未观测过它。NGC 的描述;球状星团,大,非常密集,圆,成员星能被分辨清楚。来自 M107的光线似乎受到星际尘埃的影响。此星团位于蛇夫座2.6等的ζ星之南偏西3°处。从地球看去,它位于尘埃较多的天蝎座银河中心的上方。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可显示出星团中许多可能被隐藏着的区域,透过尘埃,星团苍白的光亮在双筒镜中仍可见到,但肉眼看不到。  相似文献   

9.
《天文爱好者》2014,(2):8-9
水星晨星。日出时位于东南方天空。3月上甸,水星与太阳的角距逐渐增大,升起的时间也逐日提前,日出时水星的地平高度约为11°,可以观测。3月14日水星到达西大距,与太阳的最大角距离为28°,日出时地平高度约1O°,亮度约+O.1等,由于水星地平高度不高,因此此次大距过后,水星又缓缓向太阳靠拢,日出时水星的地平高度进—步降低,不易观测。22日20时水星合海王星,水星位于海王星之南1°。29日13时水星合月,水星位于月亮之南6°。  相似文献   

10.
使用像管摄谱仪和Reticon探测器获得了食双星AA UMa的高色散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并用交叉相关函数法测得其视向速度。从光谱特征来看,AA UMa是一对W UMa型食双星。本文首次给出了AA UMa的分光轨道解。在圆周运动的假设下,轨道根数测定为:P=0.468171天;T_0(相应于测光主极小时刻)=HJD2,446,520.4448;K_1=124.0公里/秒;K_2=227.7公里/秒。像其他一些使用本方法获得分光轨道解的食双星一样,AA UMa系统的质心速度没有能够唯一地确定,但是V_0=-34.8公里/秒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估值。根据分光轨道根数,本文给出了新的测光历元公式:HJD Min I=2,446,520,4448(8)+0.468171(48)·E。AA UMa两子星的光谱型十分相似,与变星总表(GCVS)所列的GoV相一致。两子星的质量比为0.54,星等差为0.36(~B)  相似文献   

11.
M87(NGC4486)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2时30.8分,赤纬 12°24′;视星等8.6,面亮度:12.7,角经8.3′×6.6′。距离:5 500万光年。梅西叶发现它时(1781年3月18日)的记录如下:室女座中无星的星云,星云的上端紧挨着一颗8等星,该星与M87有相同的赤经,但赤纬为 13°42′21″。此星云显得与另两个星云M84和M86有相同的亮度。 NGC的简述:很亮、很大、圆形,中部非常之亮,三者中这第三(最东端)。 M87可以称得上是—能量巨大的星系,其质量是太阳的8000亿倍,是最大的星系之一,也是室女座较亮的  相似文献   

12.
這顆人造衛星出現時,總是具有肉眼可見的亮度。我們使用小型照相機(如Leica,Exakta,等)來進行攝影觀测。膠卷採用Kodak Tri-X快片。平常經驗是在五秒鐘的露光,F/D約等於2的光圈情形下,可以得到將近第八等的星點影像。底片上1毫米,約相當於天空角距離一度另一些。所以坐標量度的準確,如能達到1/300毫米,那就是所测出方位的準確度,可以達一、二十弧秒。比用蘇聯廣角遠鏡作目視觀测所得結果的精確度要高些。但和這種方位準確度相配合的時刻準確度,便需要達到1/100秒(假設人造衛星每秒鐘約移動1/2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Dome A地区绝佳的视宁度条件, 计划将南极望远镜安装在15m高的塔架上并使用轻质膜圆顶. 研究了在塔架和膜圆顶作用下风载对望远镜观测环境的影 响,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了在10m·s-1稳态风作用下,不同风向角、方位轴转动角以及镜筒转动角时,望远镜周围风速、湍动能的分布情况以及光程差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风屏对风速、湍动能的改善作用和带来的温升.结果表明,塔架和圆顶周围的风速与湍动能分布对风向的改变不敏感;迎风状态时望远镜附近的湍流分布与风速分布情况整体优于背风状态;当风速为10m·s-1时,在距离风屏1m远、3m高的位置处风速降为来流风速的1/3至1/4,望远镜附近的平均温升值为0.044 K.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5—1982年间的43个2B级耀斑-激波事件的IPS观测资料,采用点源爆炸波在变密度、运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研究了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三维特性。初步结果是:(1)耀斑-激波在三维空间的传播是各向异性的,既有经度的东-西不对称性又有纬度的南-北不对称性;(2)传播最快的方向,就纬度而言,很可能是在日球电流片附近,就经度而言,则趋向于行星际螺旋形磁场方向,不大像是总在耀斑法线方向上;(3)传播的空间范围,在纬度上主要发生于±40°—±60°,在经度上却要宽得多,往往超过±90°;(4)耀斑-激波的能量随纬度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比传播距离、介质扰动速度的各向异性要显著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日球电流片附近大致±30°的纬度范围;(5)耀斑-激波传播的三维特性与太阳黑子活动区,日冕及冕洞的磁结构有密切关系。 由IPS观测所得到的关于耀斑-激波在经度方面的传播特性和已有的飞船观测研究结果符合较好。IPS观测是研究耀斑-激波传播三维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工作频率146兆赫)于1972年8月得到了太阳射电爆发以及同238活动区(McMath 11976)相连系的Ⅰ型源的一些观测结果.本文第一部分,给出了活动区过日面期间米波146兆赫射电爆发的观测结果.第二部分,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同与Ⅰ型源相连系的厘米波缓变源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Ⅰ型源同厘米波缓变源的逐日变化上存在带有约为2天时延的相关.这种演化关系可能是由于低速(~1公里/秒)电子等离子体云所携带的非势磁场的浮升所致.根据Ⅰ型源角径的观测,估计了Ⅰ型源的背景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16.
坎贝耳于1911年,古伦堡于1915年,计算了各光谱型恒星的视线速度绝对值的平均值(?),发现了中型(F,G)和晚型(K,M)星的运动速度比早型(B,A)星大.卡普坦也曾经得出同样的结果。坎贝耳和古伦堡的结果列于表1内,他们的 V_r是作过太阳运动改正的.n 是所用的星数,V_r 以公里/秒为单位.在表1内也列出威尔逊和雷蒙于1930年对4233个恒星进行空间速度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通常会将其后面区域中的磁场急剧拉伸,使得极性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而形成磁重联电流片.磁重联电流片在爆发过程中,既是磁自由能迅速转化为热能、等离子动能和高能粒子束流的重要区域,又起着连接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的作用.2003年1月3日和11月4日的两次CME事件,在CME离开太阳表面附近之后,均有电流片被观测到.结合搭载在SOHO(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上的LASCO(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UVCS(Ultraviolet Coronagraph Spectrometer)数据,以及大熊湖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的Hα资料,研究两次爆发事件的动力学特征,以及电流片的物理特性.电流片中高电离度粒子的存在,如Fe~(+17)、Si~(+11),表明电流片区域中温度高达3×10~6~5×10~6K.直接测量发现电流片的厚度在1.3×10~4~1.1×10~5km范围之间,并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利用CHIANTI(ver 7.1)光谱代码,进一步计算得到2003年1月3日电流片中的电子温度和相应辐射量(Emission Measure,EM)的均值分别为3.86×10~6K和6.1×10~(24)cm~(-5).另一方面,利用SOHO/UVCS观测数据对2003年11月4日的CME爆发事件中的电流片进行分析,发现电流片呈现准周期性扭转运动.  相似文献   

18.
Markarian 478是典型的窄线赛弗特I星系之一。本文展示了在 2 0 0 1年 1月利用远紫外光谱探测卫星 (FUSE)观测到的Markarian 478的远紫外光谱。我们的光谱覆盖了 91 5Å ;— 1 1 85Å的波长范围 ,分辨率约为 2 0km/s。我们在连续谱上探测到OⅥλλ1 0 3 2 ,1 0 3 8、NⅢλ989和CⅢλ977强发射线。在高电离双线OⅥ以及Lyβ的蓝端线翼上出现了成协吸收线 ,而在NⅢ和CⅢ发射线上没有出现内禀吸收线。这些吸收线被分解成 5个动力学成分 ,它们相对于系统红移zem=0 .0 774的静止坐标系速度覆盖了从 -2 3 0 0~ 3 70km/s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1月20日——12月20日首次在海南儋县(地理经纬度109°8′E;19°31′N)观测到地磁脉动。12月13日——20日正处在联测时间内,这八天资料的初步处理,提供关于太阳高能事件期间甚低纬地面地磁脉动的情况。 观测仪器是MFM_3型饱和磁强计,分辨率0.01nT,量程0—1000Hz。使用YEW3056型笔绘记录仪进行记录,走纸速度是2cm/min,记录格值1nT/cm,同时记录EW和SN两个分量。记录时间是每天从0800—2000(北京LT),12月14日2000到15日0800也做了记录。 我们主要探讨Pi2阻尼型脉动(周期45—150秒)和Pc3脉动(周期10—45秒,持续时间≥10分,峰峰振幅值在0.1nT以上),另外,对Pc4和Pc5的出现频次也作了统计,结果列在表Ⅰ。从表中我们看到12月14日0650—2400和20日0800一2000没有出现我们所统计的脉动。Pc3主要出现在13日,17日和19日的白天,周期主要是20—30秒范围,峰峰振幅值在0.1—1nT内,存在准正弦形状(图1),多谐形状(图2)和重迭在Pc4或Pc5之上的开关(图3)。Pc4主要出现在15日0100—1400和16日1000—1800时间内,振幅值很小,多数在1nT以下。18日和19日几乎全天都在Pc4—5。Pi2只出现在15日0135:15—0141:30时间内,周期大约60秒,最大振幅值1.65nT,并且SN分量远大于EW分量的振幅值。 Pi2,Pc3和Pc4—5出现频次与太阳高能事件  相似文献   

20.
旋涡星系 M88(NGC4501)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2时32.0分,赤纬 14°25′:视星等9.6,面亮度12.6,角径6.9′x3.7′,距离5500万光年。梅西叶1781年3月18日对它的观测记录如下:"室女座内一无星的星云,位于两暗星与一颗6等星之间,这三颗星与该星云一同出现在望远镜的视场内,星云外形与室女座 M58相似。"NGC 的简述:亮,很大,延伸得很宽。John Mallas 认为在很小的尺度上 M88与仙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