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振宇  JeanBESSE 《地质论评》2001,47(6):568-576
本文在讨论中国东部现有构造演化模式基础上,着重从华北与华南地块之间板块尺度的动力学过程剖析秦岭-大别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以及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折返过程。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华南地块向华北地块持续挤压,陆壳大规模俯冲导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生,而华北地块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发生快速逆时针旋转,使得这一地区上地幔深度的超高压变质地体快速折返至下地壳。由于超高压变质地体侵位后,地壳结构、构造的差异,在南北地块的进一步挤压下,造成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巨大左行剪切。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臣 《地学前缘》1999,6(3):112-112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的温都尔庙群(北带)为典型大洋蛇绿岩,是晚古生代俯冲洋壳残片。研究表明,北带温都尔庙群是由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年龄重新厘定了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群、中一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古元古代宝音图群岩石组合为各类片麻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石英岩。千枚状片岩、大理岩和绿泥绿帘阳起片岩。绿泥绿帘阳起片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910Ma,李述靖(1995)在昌特敖包深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4.
徐备  徐严  栗进  李群生 《地学前缘》2016,23(6):120-127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 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417 Ma和444 Ma。结合已有的锆石年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温都尔庙群的发育时代可能为500~415 Ma。根据温都尔庙群的物质组成,推测其形成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周围的大陆边缘海域并命名为温都尔庙洋,代表我国境内早古生代时期的古亚洲洋。根据碰撞造山带理论探讨了温都尔庙群的构造位置,提出在早-中古生代时期,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发生了向南部华北地块和向北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的双向俯冲,其主体部分形成南、北两个加积楔,而其边缘部分卷入南、北混杂岩带成为基质,因此温都尔庙群的褶皱及变质历史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演化过程。对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的研究表明,温都尔庙群的前寒武纪物源特征与蒙古国下古生界的相似,而与华北陆块显著不同,表明温都尔庙群的物源很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之外的前寒武纪古陆。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狼山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交接部位,构造上隶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狼山北部巴音杭盖一带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对确定华北北缘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和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了闪长岩、石英闪长岩206Pb/238U年龄为435.8±2.2 Ma~437.7±2.2 Ma,时代为早志留世.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4.30~11.59,表现出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80~0.96),具有俯冲带岩石的特征.在同位素组成上,早志留世闪长岩体具有明显亏损的特点,εHf(t)=+5.2~+12.6,(87Sr/86Sr)i=0.704 665~0.706 174,εNd(t)=+1.84~+2.00.上述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狼山北部早志留世闪长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温都尔庙洋沿温都尔庙-乌德-索伦山南一线南向俯冲背景下,为经历了俯冲洋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志留纪岛弧岩浆岩的确定,明确了狼山北部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为白乃庙岛弧带向西延展的部分,同时为华北北缘西段早古生代"沟-弧-盆"体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6.
张臣  吴泰然 《岩石学报》2001,17(2):199-205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解、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宝音图群为陆缘拉张解体阶段源自结晶基底的裂解古陆块。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及赋存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中的超镁铁岩、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的洋壳组合代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拉张解体阶段的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本区构造体制由拉张转化为挤压,苏左旗南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量的蚀变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代表本区晚古生代会聚阶段的挤压性过渡壳。  相似文献   

7.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松嫩-张广才岭地体,佳木斯地体是断面城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南段群位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东区,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与泥板岩互层的类复理石沉积类型,是由非正常滑塌浊流、正常浊流和碎屑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特殊沉积物,其沉积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深水陆坡环境,物源区为临沧地体。临沧地体在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具有亲冈瓦纳性质,晚二叠世前增生到思茅地块西缘。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温都尔庙至白乃庙一带分布了一系列的中新元古代地块,其变质程度均已达到角闪岩相,是研究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白乃庙群、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地层和德言其庙岩系等不同时代典型地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pTt轨迹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块主要是拉张条件下板底垫托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表壳岩系的绿片岩相岩石组合特征相一致,分别代表了同一拉张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层次的产物,反映了华北地台北缘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拉张过程,也是华北地台北缘遍布了支离破碎的中新元古代地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由多个地体组成,其运动特征与邻区西伯利亚和华北等板块具有明显差异,有其独特的演化历史。古地磁资料支持将其划为独立构造单元,称之为东北地体群。古地磁资料表明,东北主要地体古生代处在南纬低纬度地区,中生代诸地体共同快速北移,其纬向运移的平均速度约为3.8cm/a。于白垩纪中期就位于现今位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terrane tectonics of China.The terranes of China distributed around various plates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terrane bel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sizes.i.e.,the East China,Northwest China,Southwest China and Qilling-Dabie terrane belts.Among them,the East China belt may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composite terrane groups;each terrane proup is composed of several terranes that were formed roughly at the same time and have distince geologic histories.The accretion of China‘s terranes involver three types;the collision type,the flake-thrusting type,and the docking type.The results of the lates study in the five widening fields and some advances in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the terrane tectonics in China are presen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的地体构造及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冰  胡受奚 《地质论评》1995,41(1):7-14
本文以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同位素年龄为依据,重新厘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的地层,从而搞清了本区的大地构造格架,认为它类似于加拿大地盾的“洋葱构造”。本文将山东半岛划分为4个地体:胶北地体,鲁西地体,胶南地体,胶东南-苏东北-黄海地体。认为胶北地体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南克拉通成矿背景十分相似。胶南地体,黄海地体对胶北地体的俯冲作用为胶北地体提供了成岩成矿物质。根据胶北群和齐山群的地质及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胶  相似文献   

14.
湘中地体—一个古澳大利亚克拉通的碎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及澳大利亚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比研究表明:①湘黔桂拼合线,分开了岩石圈结构不同的两个地体,即扬子复合地体和湘中地体;②湘中地体,原系西澳大陆块的一部分,它们在1100~750Ma前从南纬58°漂移万里到达北半球,并与扬子复合地体拼合;③西澳主大陆与湘中地体的离散,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志留纪早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豫西龙潭沟断层两侧的基底岩性、出露地层、构造景观、岩浆岩的分布、地热异常、煤变质程度等地质异常现象及成因分析,提出龙潭沟断层是嵩箕地体与崤熊地体的拼接线的新观点,并对两地体的拼接时代与识别标志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嵩箕、崤熊两地体的构造重新解释,并依此对两地体内的地质找矿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双溪坞群、双桥山群等为江南古岛弧浙赣段的前寒武纪基底地层。依据基底地层建造的差异及蛇绿岩套和碰撞花岗岩等的分布,可将浙赣段江南古岛弧沿赣东北断裂划分为怀玉地体和九岭地体。怀玉地体基底地层建造以火山岩占主导,10—13亿年是该地体的重要成壳时期。九岭地体基底地层建造以浊流复理石占主导,14—16亿年为该地体的重要成壳时期。距今9亿年左右两地体相互碰撞拼接,与此同时,华夏古陆向江南古岛弧碰撞,至~8亿年、完成碰撞对接,开始震旦系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17.
西藏西北部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西藏西北部,近东西走向的布尔嘎错断裂带将北部的查多岗日地块与南部的南羌塘地块分隔开,浅变质石英砂岩广泛出露于这两地块之内。沿近东西走向布尔嘎错断裂带断续产出的冈玛错蓝片岩、蛇绿岩等岩片大体呈南北向逆冲于浅变质石英砂岩之上,因此早期曾认为布尔嘎错断裂带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查多岗日和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相学特征完全相同,均主要由石英组成,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组合,充填于早期石英颗粒之间,钠长石交代钾长石。这两地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均被未变质钙质胶结的钾长石石英砂岩平行不整合覆盖。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分析与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内的锆石来源完全相同。这些证据充分反映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相似,源自同一大陆。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浅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520±8Ma,该岩石再被约480Ma的花岗岩脉侵入,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晚寒武世,而不整合面之上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460±8Ma,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沉积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证实了该平行不整合面形成于奥陶纪。不整合面之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因此与杨耀等(2014)报道的荣玛组相同,不整合面之上未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则属于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查多岗日地块因此是西藏境内最北端的冈瓦纳大陆的碎块。在西藏西北部,冈瓦纳大陆北界为龙木错-帮达错-(83°40'E、35°N)-红脊山-荣玛乡。布尔嘎错断裂带不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  相似文献   

18.
Ultramafic‐intermediate rocks exposed on the South Island of the Percy Isles have been previously grouped into the ophiolitic Marlborough terrane of the northern New England Fold Belt. However,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ll suggest a different origin for the South Island rocks and a new terrane, the South Island terrane, is proposed. The South Island terrane rocks differ from ultramafic‐mafic rocks of the Marlborough terrane not only in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 but also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age.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South Island terrane is genetically unrelated to the Marlborough terrane but developed in a supra‐subduction zone environment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an Early Permian oceanic arc. There is, however,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th Island terrane rocks and intrusive units of the Marlborough ophiolit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wo terranes were in relative proximity to one another during Early Permian times. A K/Ar age of 277 ± 7 Ma on a cumulative amphibole‐rich diorite from the South Island terrane suggests possible affinities with the Gympie and Berserker terranes of the northern New England Fold Belt.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主要地体地壳短缩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喜马拉雅、拉萨和羌塘3个地体已有的有关地壳短缩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3个地体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北羌塘侏罗系短缩率为25.18%.南羌塘短缩率为33.57%;对拉萨地体南段(措勤盆地南部坳褶带)上白垩统恢复得出其短缩率为20.68%北段中部坳褶带到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南缘短缩率为25.3%;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东段的郎杰学地体三叠系短缩率达75%.大于前人研究的特提斯喜马拉雅56%~6O%的短缩率.通过对比,对3个地体短缩变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地体内部短缩作用并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陆内变形主要是通过稳定地体边界和大型逆冲构造带来吸收的;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新生代内部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