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焦家金矿带3 000 m勘查科研深钻使用多种测井方法,原位获取了钻孔岩石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实现了设计预定的数据采集目标,取得了丰富的初步解译研究成果。通过交会图等技术分析了不同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常规识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有效的识别了断裂带;通过阵列声波测井了解了岩石机械特性并估算了地应力参数;通过井温测量实现了井温梯度的计算。激电测井显示,低阻高极化为深部矿化体主要异常特征;依据极化率曲线整体幅值及形态分析认为2 485~3 122 m为矿化较为集中部位。  相似文献   

2.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古岩溶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统鹰山组岩溶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以成像测井为主要手段,综合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岩溶结构特征;根据成像测井资料对单井进行刻画,分析岩溶结构垂向发育特征,提出鹰山组岩溶为潜水面控制的碳酸盐岩岛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识别出溶洞、溶孔、裂缝和溶孔—裂缝4种主要的岩溶结构单元,每种结构单元在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资料上响应特征不同。溶洞发育段在常规测井资料及解释数据交会图上响应特征明显。研究区发育至少3套溶洞,分别位于距不整合面5.0~20.0、40.0~100.0、150.0~200.0m埋深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鹰山组岩溶发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原理,综合运用裂缝定量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质...  相似文献   

4.
渤中19-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类型复杂多样,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准确识别储层类型有利于储层评价。综合利用岩心、实验、测井和测试资料,研究渤中19-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类型、不同类型储层的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与储层类型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具有缝、孔双重储集空间,根据储集空间类型和配置关系可将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储层、孔隙—裂缝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类。三类储层优势储集空间不同,电成像测井响应差异明显,电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法可较好地区分储层类型,提取、优选电成像孔隙度谱参数P_(50)和W_(80-10),建立储层类型划分图版与标准,实现全井段储层类型识别,与测试资料对比,储层类型识别效果良好。该结果对具有双重储集空间的储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为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定量分析与运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芯观察以及对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鉴定和分析,探讨了安岳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和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基于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密度和补偿中子孔隙度等常规测井参数建立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进而划分安岳地区各单井成岩相。结果表明:安岳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和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相、伊蒙混层充填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成岩微裂缝相5种成岩相类型;结合试气资料,成岩微裂缝相常伴随构造裂缝的发育,含气性最好,而当没有裂缝的叠加作用时,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含气性较好;成岩相特征、展布及其测井识别方法能有效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并预测优质储集体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超高压变质岩的测井与岩心化学分析资料为对象,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相关文献中搜集和整理了主孔的189个岩心样品的全元素分析资料,提取了岩心分析与测井响应的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氧化物含量与常规测井响应的统计关系,并通过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氧化物含量的测井评价模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主孔72~2010m井段地层的氧化物含量,对主孔地层岩性和钛矿(化)发育特征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对于复杂的变质岩类,常规测井响应与地层元素组分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在获得岩心全元素分析数据的条件下,利用测井资料建立地层化学组分的评价模型,能够为岩性与含矿分析提供更为直接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不同泥浆体系的裂缝识别精度低 、参数定量化难度大 、有效性评价困难等问题,以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为例,综合测井新技术、优化参数算法和筛选裂缝发育控制条件等,提出一套致密油气藏裂缝性储层测井识别及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岩心刻度成像测井、软件偏心校正及声电成像识别裂缝等定性评价裂缝;其...  相似文献   

8.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在南海文昌油田低阻油层的开发中以安全高效的测井方式提供了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且在定性识别轻质油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随钻核磁共振测井在文昌油田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使用价值,从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2个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T2谱含油特征指标法并引入纯水谱重构法开展流体定量识别。其中T2谱含油特征指标法以消除孔隙结构的影响为基础,利用轻质油和水的横向弛豫时间差异提取轻质油真实的拖尾现象达到定量识别流体的目的;水谱重构法则采用球管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分别构建束缚水谱和可动水谱,并将两者之和作为纯水谱,通过与实测核磁T2谱的对比提取流体性质信息,达到识别流体性质的目的,2种方法在文昌油田低阻油层的流体识别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低阻油层、水淹层等储层流体的定量识别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成岩具有岩石类型多样,岩石结构复杂的特点,识别难度较大。钻井统计表明,研究区中生界以中基性喷出岩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综合地质学分类以及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三端元分类方案,并提出了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单因素并行识别,综合命名的识别思路:成分上,由基性岩到酸性岩,元素测井上表现为由高铁低硅向高硅低铁变化,伽马能谱上铀、钍、钾以及总的自然伽马均不断升高,常规测井上酸性岩具有高伽马低密度的特点,基性岩与之相反;结构上,常规测井资料可初步判别岩石结构,成像测井可对熔岩结构、角砾结构、凝灰结构以及岩石蚀变结构进行精细识别;成像测井上可识别出块状构造、似流动构造以及气孔、杏仁构造,对有效判别侵入岩与喷出岩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该方法对重点井进行了分析,识别结果与壁心薄片鉴定结果一致,说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常规地质导向系统测量盲区大、地层响应滞后等问题,采用方位伽马成像测井和无线电磁波通讯一体化设计,研制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该系统集成近钻头伽马成像探测短节、井下无线电磁波短传子系统和地面实时成像导向软件等,具有测量零长短、方位成像精度高、无线电磁波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保证测量、施工工艺等稳定性前提下,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钻头附近的地层方位伽马成像图,实现跨螺杆动力钻具无线电磁波通讯。该结果可为定向井、水平井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油气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总结碳酸盐岩裂缝的分类、成因、主控因素、识别与预测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对非构造缝的分类、命名及其含义仍存在较大争议。裂缝成因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粒度和孔隙度对构造缝发育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沉积相对构造缝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同一沉积相内岩性组成复杂,难以准确揭示裂缝发育的影响机理。直接研究岩性对裂缝发育影响更利于揭示裂缝形成机理。基于成岩演化序列对裂缝进行研究可明确裂缝形成时的岩石特征,为深入讨论构造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提供了基础。层间缝、缝合线、异常高压缝和溶蚀缝等非构造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几年地震技术识别裂缝突破不大,非常规测井识别裂缝领域以声波远探测技术发展最快。常规测井识别裂缝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了40余种裂缝识别方法。测井、地震信息裂缝预测法预测结果可靠性高,是目前主流的裂缝预测技术。规范裂缝分类、梳理裂缝成因、深化构造缝发育机理研究、加强非构造缝主控因素探讨、提高常规测井裂缝识别率、综合现有不同裂缝预测技术预测裂缝是下一步裂缝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同时发育湖相灰岩和页岩储层,裂缝是否发育成为大安寨段储层形成的关键。首先基于岩心观察、CT扫描、扫描电镜等分析了灰岩和页岩的裂缝特征,然后在分析沉积相、矿物含量、w(TOC)、断层对裂缝发育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湖相灰岩和页岩裂缝的识别图版。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湖相灰岩主要发育构造缝与层间缝,湖相页岩主要发育成岩页理缝,两者裂缝产状均以水平和低角度为主;②湖相灰岩中,大三亚段和大一亚段的厚层灰岩、厚层灰岩夹单一薄页岩条带、厚层灰岩夹多个薄页岩条带, 这3种岩性组合最容易发育裂缝;湖相页岩中,大二a段的薄页岩与薄灰岩互层裂缝发育程度最高;③湖相灰岩裂缝识别优先采用ΔGR~ΔlogRT交会图,湖相页岩裂缝依据声波值增大和深浅双侧向电阻率“负差异”现象来识别。研究结果可为湖相灰岩-页岩裂缝评价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渝东南地区页岩储层发育,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主力储层。此类页岩储层以构造裂缝发育为主要特征,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运移与富集的主要因素。对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的裂缝进行预测,可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以野外地质踏勘为基本方法,选取区内典型剖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建立地质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5.0进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以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进一步综合页岩储层的多个影响因素,引入"裂缝综合发育系数IF",定量表征与预测页岩储层的裂缝分布与发育程度。结果表明,裂缝综合发育系数IF越大,页岩储层裂缝越发育。依此将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划分为Ⅰ类裂缝有利区带(IF ≥ 3.0,裂缝发育)、Ⅱ类裂缝有利区带((3.0,2.0],裂缝较发育)和Ⅲ类裂缝有利区带(2.0,1.0]。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恢复再现了喜马拉雅时期的构造应力场,与实际地质构造取得了较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裂缝类型和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须三段裂缝多为方解石充填,须二段裂缝以泥质充填为主。②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裂缝可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喜山期,前2期裂缝全充填-半充填,第三期未充填。③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受地层变形强度、至断裂距离、单层砂岩厚度和砂岩类型的控制。九龙山背斜枢纽部位和东南翼地层曲率较大部位以褶皱相关裂缝为主,在东南翼断裂附近以断层相关裂缝为主,2类裂缝区为开发评价有利区。须三段砾岩区发育由砾缘缝和穿砾平缝组合而成的、开度小、未充填的网状缝,须二段石英砂岩发育沿层理破裂的低角度剪切缝及微裂缝,也是元坝西部须家河组气藏下一步开发评价需关注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il reservoir with logging data are one of most important ways in geologic logging services. For the last decade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oil & gas exploration, great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echniques on the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ve evaluation of logging data. How to identify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ductivity in light oil reservoir (the crude density being between 0.74g/cm3 and 0.82g/cm3)has become one of the difficulties.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gional interpretation criterion of the study blocks, the optimized logging parameters that reflect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used to establish the char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oil-water reservoir combining with well logging parameters. Then, to begin with geologic reserves of crude in single well, we establish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productivity in oil reservoir with determining lower limit value of the reservoir and appl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t parameters. The techniques are verified in production and get better effe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both basin A and B, We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static productivity on light oil reservoir with gett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parameters aft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date of core, pyrolysis chromatogram and gas chromatogram. It provides new technique 7 for new well interpretation and old well review, as well as evidence for project.design of well testing.  相似文献   

16.
岩溶裂隙网络的识别与重构,一直是岩溶地下水资源和岩溶区地质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基于地表原始裂隙数据、经过克里格插值后的地表裂隙数据、以及通过蒙特卡洛预测得到的地下裂隙数据,本文针对三维裂隙构造中的水流通路识别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盘模型的渗流路径构建方法,采用有向图的数据结构来模拟圆盘模型概化后水流沿裂隙的渗流路径,并以邻接矩阵的形式存储其渗流路径数据。同时,为满足大规模裂隙数据快速求交的需要,本文给出了三维R树索引算法缩减遍历各个采样点所用的时间,提高了整套算法运行的效率。最后,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地区地表采样裂隙数据为基础,借助遥感地质调查、重点岩溶区精细地质测量及取样分析等手段,开展三维裂隙空间网络分布模型研究,对岩溶裂隙渗流路径构建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实现,为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的研究及岩溶水裂隙数值模拟提供可视化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野外地质露头与井下裂缝特征,结合构造应力场背景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该区构造裂缝以斜交于最大主应力的单条裂缝为主,尤其以SWW-NEE或近EW向裂缝和NNE-SSW或近S-N向裂缝较为发育,并发育少量对应的NW-SE和NE-SW向共轭裂缝。2)根据露头区裂缝系统的切割关系,NE向和近S-N向延伸的裂缝为后期发育, NW向和NEE向延伸的裂缝为早期发育;3)燕山期北西-南东向压应力场背景下,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造成的主应力差是早期共轭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喜山期区域北东-南西应力挤压是后一期延伸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 岩性致密, 亟需揭示储层品质主控因素, 建立相配套的有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为单井定量评价其成岩相, 充分利用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 对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物性、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溶蚀孔隙含量和成岩综合系数等参数定量计算的基础上, 根据成岩作用强度及其组合特征对储层成岩相分类命名, 划分出中等压实弱溶蚀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致密相等不同的成岩相类型。通过薄片等资料与测井资料拟合分析, 建立了成岩综合系数Cg的测井计算模型, 以及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对X1、Y1等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 并通过识别结果与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等的匹配关系, 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可靠性。成岩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可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