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航摄像片测制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必须通过像片调绘来解决,因而像片调绘在整个航测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多出图出好图,必须努力提高像片调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经过深入调研可知,目前航测外业的调绘基本上是基于调绘片的作业模式,这种外业调绘模式容易造成工作重复、调绘信息遗漏以及内外业衔接矛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测数据生产的效率。本文在分析内外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内外业一体化的航测调绘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判绘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业调绘工作难度大、强度大的状况下,如何利用数字化判绘方法,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基础测绘工作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作业人员来说,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超过他们使用小笔尖绘图。经过实验,本文对通过不同技术路线实现计算机辅助外业室内判绘数据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矢量数据进行纠正的作业模式和合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外业调绘工作模式主要是基于影像图与线划图叠加形成调绘底图进行全野外调绘。这种调绘模式存在容易遗漏信息、图面混乱不易清绘以及内外业一体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弊端。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调绘系统出现,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调绘模式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本文以辽宁省1∶10 000地形图更新项目为工程实例,对平板电脑数字调绘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其系统完善和普遍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永贵 《东北测绘》2012,(2):208-209,212
测绘技术的发展促使测绘作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航测调绘方法逐渐被数字化的作业模式所取代。数字化航测调绘作为一种新兴的调绘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但是,在诸多关键环节上还有不少技术需要进一步研讨。本文针对该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底图的制作,先内后外的工艺流程等诸多关键环节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外业调绘中的拴距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到城乡建设的诸多领域。重点介绍了1:1000和1:500航测数字化成图外业调绘过程中,主要通过钢尺丈量拴距等手段,完成未知地物点平面定位的几种有效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受限制因素。对于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图野外调绘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航测外业调绘基本上是基于纸质调绘片的作业模式,这种外业调绘模式容易造成工作的重复、调绘信息的遗漏以及内外业衔接矛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测数据的生产效率。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一种全新的外业调绘模式,本文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理信息核查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外业调绘成果的快速、高效采集以及内业和外业的一体化衔接,提高了的航测生产效率,实现了"内外一体"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8.
航空摄影测量室内判绘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航空摄影测量,随着区域网法控制布点的推广,加之充分利用旧的控制成果资料,这样航测外业工作量主要集中在调绘上。为了减少野外调绘的工作量,以缩短成图时间和更新周期,近年来不少生产单位在探索将全野外调绘改为室内判绘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一些数据和经验。这里仅就1:5万成图谈谈室内判绘方法,同大家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大比例尺航测外业调绘方法、成图精度、航测资料、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市应用新摄1:1.3万放大法进行土地详查外业调绘。然后将航片上的调绘图斑转绘在1:1万标准分幅地形图上进行面积量算。由于同时开展的单位多,调查面积大,如转绘工作全部由专业测绘单位用常规航测方法进行,不仅费用昂贵,且速度慢,难以实施。我们根据航片投影误差形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夏雪  李永树 《四川测绘》2009,32(4):165-167
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城管”实施过程中基础空间信息共享的技术难题,在充分考虑现有的网络条件、软件平台、坐标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空间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途径,包括适用于通用条件的WMS和WFS技术以及适用于特定软件环境的专用技术,对不同条件的“数字城管”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从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地球”对中国的挑战以及“数字地球”本身所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因其较高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查工程,起着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作用。遥感影像解译是整个普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工作量巨大。目前,地理国情普查的遥感影像解译环节主要采用人工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面向对象分类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方法,通过东莞市TM影像实验,总结该方法的解译特点,并介绍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堰塞湖为例,首先阐述了3S技术的特点、项目实施基本指标和项目作业技术系统;其次重点叙述了3S技术在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流程,包括资料收集、地形图矢量化、矢量数据空间分析、TM遥感影像处理、野外调查建立解译标志、遥感解译、土壤侵蚀强度计算、解译成果野外校核、数据库集成等步骤.最后列举了如何利用3S技术解决危情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多以商品交易为主,信息表达过于平面化、信息访问缺乏立体式的可延伸性。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与发展模式,深入利用GIS、虚拟仿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及时全面采集各种商务信息,建立基于二三维GIS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发展智能商务的应用,形成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是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建设内容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二三维地图平台建设技术,突破技术难题的二三维地图的联动切换显示技术,商务专题数据库和POI数据库建立以及虚拟广告功能实现技术等,为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依据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郑州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其内容、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策略等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农村为重点,调查方法主要是人工内业判读加外业核实,不仅效率低,而且造成经济负担。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解译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以尖扎县遥感影像为例,用最大似然法分类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数字工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挖掘和综合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管理科学与经济人文科学的广泛交叉学科.数字城市是数字工程的典型应用.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城市的认识误区;结合数字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数字城市的总体工程结构,提出了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完整再现城市全貌。结合"数字城市"建模实例,探讨了通过3DS Max平台实现高效三维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A procedure for the 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methods to identify tectonic phenomena from geomorphology is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through two case stud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landforms related to faults,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translated into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algorithms. Topographic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f the test areas were extracted, described and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combined use of: (1) numer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methods, (2) digital drainage network analysis, (3) digital geomorphometry, (4)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5) lineament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6) spati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7)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pecific digital methods, such as shaded relief models, digital cross-sections and 3D surface modelling. A sequential modelling scheme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analyse two selected study sites, in Hungary and NW Greece on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other sources, such as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maps, remotely sensed image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analys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ques.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methods applied in the proposed way in this study could extract morphotectonic features from DEMs along known faults and they contributed to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