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科学界将岩石圈作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拟对此作些说明,并对中国科学院这方面的工作谈点看法。 从两则新闻报道谈起 去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日本报纸的报道:“太平洋上的岛屿正以每年四至八厘米的速度向日本列岛方向移动。……这次实验首次测出太平洋板块的运动……。” 这一简短消息能够引起许多回忆。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经过四十年代以后的洋底调查,于六十年代初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到了六十年代晚期出现了板块构造说,主张地球的岩石圈能分成若  相似文献   
3.
孙枢  李继亮 《地质论评》1992,38(2):190-193
朱夏先生虽与世长辞了,但他全心全意为地质事业作贡献的精神是永存的!朱夏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地球科学、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科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呕心沥血完成的地质学著作是留  相似文献   
4.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14,29(3):317-321
回顾了2003年以来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工作。10年来专家委员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我国参加大洋钻探活动的战略和规划,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了我国深海科技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在香港回归以后不到2月的时间,前来参加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我本人是一个地质学家,所以我愿意把地球信息科学看成是我们地学的一个前沿的、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但是我想也许更准确一点看,地球信息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科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地质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两方面的使命,一是了解地球,揭示地球作为一个自然实体的内在规律性:二是以获得的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按照“研究与发展”(R&D)的划分.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属于应用研究。通常认为,地质学是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为特色的。到了20世纪,特别是其后期,这两项使命仍然是最根本的,但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惊人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郭师曾  李育慈  孙枢 《地质论评》1980,26(2):172-173
1979年11月23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4个系统148个单位的代表312人。石油工业部闵豫副部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今天正式成立(2004-08—30),这是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在学术组织层面上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会议的领导人要我在这个会议上做一个发言,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拟定了现在这么一个较为宽泛的题目。从2003年8月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讨论会开始,我曾在若干次有关会议上就不同的侧面对这些问题发表过一些看法,这次的发言就是把过去的看法做了进一步的综合,而在形成此篇文稿时又作了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9.
轮东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轮南古隆起东翼围斜部位.该井在6800~6825m井段上奥陶统发育一高约25m的大型溶洞.第3筒芯取自洞穴顶部.通过对洞穴充填沉积序列及其古生物分析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以下关键结论:(1)洞穴沉积物中含较多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介形虫和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洞穴原地生态和异地生屑(洞穴崩塌角砾经溶蚀残存与潜流搬运而来)两类,指示洞穴形成于前石炭纪,并在石炭纪再次沉降时被半充填和埋藏;(2)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洞穴充填泥为钙质古土壤和风化壳残留物,形成于循环不畅的咸水环境;(3)洞穴形成与演化共经历了3期: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后、桑塔木组沉积后和志留系沉积后,其中后两期主要发育顺层承压深潜流岩溶作用.基于洞穴形成历史恢复,可对古岩溶有利区进行预测评价.此外,对古地理学与古岩溶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育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沉积岩是对晚古生代北疆地区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本次研究在南明水组地层中发现丰富的遗迹化石:Scalarituba, Planolites,Cosmorhaphe,Spirophycus和Helminthoida。岩性组合特征和遗迹化石所代表的遗迹相,反映了南明水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海、深海-半深海,从下往上为一个由浅变深再变浅的不对称的完整层序。南明水组的岩性、层序演化以及砂、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为弧后盆地。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的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是研究区弧后盆地发育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