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采用F134品种十年旱地春植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通过相关、逐步回归和积分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光温水三大气象因素中,影响蔗基产量的关键因子是雨量,但雨量对蔗基产量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雨量分配的均匀程度。在甘蔗一生的各生长发育期中,温度、日照和雨量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从信丰县的气候资源出发,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垦荒撩壕植蔗的气候优势,介绍了垦荒撩壕植蔗的前困后果及其栽培方法,为甘蔗化质高产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几年来甘蔗与春玉米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气候条件分析,得出在春蔗和宿根蔗中地混种春玉米,春玉米要适当早播、合理密植、选用早熟优质品种是气候适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甘蔗地混种春玉米的气候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峰 《广西气象》2006,27(4):48-49
通过近几年来甘蔗与春玉米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气候条件分析,得出在春蔗和宿根蔗中地混种春玉米,春玉米要适当早播、合理密植、选用早熟优质品种是气候适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柳州地区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尤以春大豆的面积最大,并已发展为我区春大豆主栽区之一。但寒、旱、涝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危害较大,产量低而不稳定。本文以 1985年我站大豆分期播种资料 (北京豆和75-375两个春型品种;播期从二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每旬逢六播种,每品种共20期;每期每品种设两个重复,每亩2万亩,小区面积0.025亩;观测生育期、生长量和产量性状等),通过对大豆不同季节播种产量要素的气象条件分析,鉴定其气候适应性,为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合理利用气候  相似文献   

6.
玉山是一个人多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县.50年代中期,水稻种植一季改两季,后来又大力引进甘蔗生产,发展制糖业.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缺乏种植经验,管理水平跟不上去,产量很低:早稻亩产100公斤左右;晚稻产量更低,如遇到秋季低温偏重的年份,则成了一把草.60年代,甘蔗种植虽然发展到近2万亩,工业蔗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之一,年春植夏收21万亩以上,由于春旱严重,历年单产低。研究春旱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根据本地气候规律科学决策生产,夺取春玉米高产丰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全衍  谭宗琨  符合  李伟贤 《气象》1996,22(4):46-50
根据甘蔗不同熟期品种蔗糖分积累变化和高糖期出现迟早存在差异的特点,应用其积累动态模拟模型,探讨不同品种塔配形式与提高蔗糖分的关系,从理论上阐明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对延长高糖期和提高蔗糖分的作用,并给出品种搭配的求算原则和方法。为糖厂确定不同熟期品种的种植比例,提高经济效率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钦州市蔗糖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钦州市多年原料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降雨量是制约钦州市原料蔗产量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而秋末冬初的温度日较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榨季糖分含量影响最大,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钦州市蔗糖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钦州市蔗糖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广西钦州市多年原料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降雨量是制约钦州市原料蔗产量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而秋末冬初的温度日较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榨季糖分含量影响最大,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钦州市蔗糖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南宁市种植甘蔗的气候适应性,以及降雨量与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为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蔗区实施人工增雨前后的甘蔗产量及蔗糖分,认为蔗糖分前后变化不大,但实施人工增雨后甘蔗产量有较显著提高,从而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区发展甘蔗糖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造成榨季甘蔗含糖份(下称蔗糖份)连续下降(自81年至85年)。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为此,主攻提高蔗糖份成了糖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过去的一些研究仅局限于局部地区的某些糖厂,采用的资料也仅在于甘蔗生长后期的气象因素,很少论述到甘蔗生长前、中期气象条件对蔗糖份积累过程中向影响。为了比较系统地认识和进一步研究气象条件对我区蔗糖份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研究面拓宽到全区各主要蔗区十多间具有代表性的中、大型糖厂,采用资料也提前到甘蔗转入以个体生长为主的茎  相似文献   

13.
在露地的蔬菜生产中,气候是引起蔬菜上市量波动的主要因子。本文以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为基础,首次提出按气候变动调整蔬菜生产计划,建立了以市场供需差额最小、国家对蔬菜经营的财政亏损最小、土地占用面积较少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气候作为随机因素对各品种蔬菜上市状况的定量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决策方案的预见性和可靠性。模型对上海蔬菜生产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规划可使春、秋、冬三个季节的市场供需差额分别缩小25%、23%、10%,缩小计划品种的占地面积分别为3.04、1.92、0.77万亩,减少国家亏损324万元。  相似文献   

14.
甘蔗异背长蝽是近年来我省吉泰盆地蔗区成灾猖獗的重要害虫,对甘蔗生产威胁极大.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重要的吸汁性害虫,发生严重时,使甘蔗苗期心叶萎黄甚至整株枯死,使甘蔗中、后期降低糖份含量.经观察发现,该虫主要以卵越冬,而第一代低龄若虫又是最佳防治期.1990年至1992年我们对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甘蔗伸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本文根据1981~1987年在南宁观测的资料,对旱地甘蔗伸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一些探讨。着重分析6~9月蔗茎伸长盛期光、温、水与蔗茎伸长速度的关系,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节气和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涛 《河南气象》2005,(3):22-23
“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革第四十九》);天地应时变化而四时成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呜冬(韩愈《送孟东野序》)。”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非常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也是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曼者密切结合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2014,40(7):852-859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霜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霜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霜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霜冻频发区、重度霜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霜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霜冻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8.
广西原料蔗产量大气环流因子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靖  苏永秀 《广西气象》1995,16(1):48-50,52
本文分析了我区代表性的15家糖厂及7个地区、3个市的原料蔗产量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并同时分析的大气环充因子与甘蔗产量关键期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有关糖厂、地的甘蔗产量大气环流因子预报模式,为进行原料蔗产量预报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区有代表性的15家糖厂及7个地区、3个市的原料蔗产量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并同时分析了大气环流因子与甘蔗产量关键期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有关糖厂、地(市)的甘蔗产量大气环流因子预报模式,为进行原料蔗产量预报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7,(1):29-2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教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双季稻面积由文化大革命前的550万亩左右,扩大到110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