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蠲痹历节清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蠲痹历节清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连续8d氧嗪酸钾100 mg/kg腹腔注射和次黄嘌呤500 mg/kg灌胃的方法复制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实验第4天给予造模剂30 min后,各组分别予对应治疗药物干预,连续5 d。检测各组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UA、BUN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蠲痹历节清方低、中、高剂量组SUA、BUN均降低,且随着剂量升高,SUA水平下降越明显(P<0.05),各给药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S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可改善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保护肾功能,且降尿酸作用与肾损伤的治疗效果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急性发作期予塞来昔布治疗,缓解期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加用四妙丸加减治疗,缓冲期予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急性发作期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缓解期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脂(TC、TG、LDL-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1)急性发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主要症状、体征及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除外关节功能活动。(2)缓解期:2组治疗后UA、LDL-C、Scr均下降(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UA、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海带多糖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以氧嗪酸钾作为诱导剂腹腔注射小鼠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了海带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中XOD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海带多糖对XO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88mg/mL,与别嘌呤醇的联合抑制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海带多糖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且对肝脏中XOD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初步认为,海带多糖可以通过抑制XOD的活性对氧嗪酸钾所致的高尿酸血症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泻浊法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泻浊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肾泻浊法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性肾病在降尿酸和改善肾功能方面作用较单用非布司他更优,可延缓高尿酸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控制症状体征,疗效持久,药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生血方对肾性贫血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EPOR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EPO组、中药+EPO组,每组各10只,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通过腺嘌呤灌胃制备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分别于给药第2、8周观察血常规指标(Hb、RBC、HCT)、肾功能指标(BUN、Scr)的水平及EPO浓度,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测定EPO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2周相比,治疗8周中药组、EPO组、中药+EPO组大鼠的BUN、Scr显著降低,Hb、RBC、HCT、EPO水平及EPOR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血方具有改善肾性贫血模型大鼠肾功能、肾性贫血状况,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减轻毒素对EPOR的抑制,加强对内源性EPO反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蠲痹历节清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肿胀与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健康雄性湘黄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别嘌醇组,每组12只。采用高蛋白饮食的方法(饮食中的蛋白含量为50%)建立鸡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蠲痹历节清方组予蠲痹历节清方汤剂(30ml/kg)灌胃,别嘌醇组予别嘌醇溶液(15ml/kg)灌胃,每天2次,共21d。观察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踝关节肿胀程度及炎症细胞数量。结果:1)踝关节肿胀指数。干预1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踝关节肿胀指数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21d,与模型组相比,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踝关节肿胀指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1d,蠲痹历节清方组与别嘌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细胞数量。干预21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对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的消肿抗炎作用,且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风肾泰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舌脉及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UA、mAL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A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明目汤对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及ET(内皮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21~32个月龄)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对照组(石斛夜光丸)、治疗组(益气养阴明目汤),每组20只制备成脾肾两虚型模型,灌胃治疗30d。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CAT、MDA、NO表达水平及眼眶血中ET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SOD、CAT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MDA含量明显低于蒸馏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O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明目汤可提高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及NO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可调节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物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大型底栖动物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梅  寇琦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8,42(10):163-173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变异率适度、易于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技术。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趋同性等特点,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在传统分类学基础上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中国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中的发展现状,如多孔动物(Porifera)、刺胞动物(Coelenterata)、多毛动物(Polychaeta)、软体动物(Mollusca)、甲壳动物(Crustace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等,介绍了该技术在物种鉴定、隐存种发现、生物多样性评估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渤海湾(天津段)柱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渤海湾柱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在各站位的分布特征,同时对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质做了相关分析并对该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且该海域底质环境质量总指数已达很强的生态危害,其中主要污染元素是Hg,已达极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庆梅  秦伟 《海洋科学》2009,33(6):105-111
铅(Pb)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它可通过呼吸以及饮食摄入人体.铅是一种慢性的积累性毒物和潜在的致癌、致突变物质.铅的性质与钙类似,在人体骨骼中能够积蓄,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 [1].鉴于重金属铅对人体如此严重的生物毒性作用,美国环保总局(EPA)将其列入内分泌干扰物(又称环境激素)名单,因此对环境水体中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海水中铅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评述了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质谱法及电化学法在海水中铅含量及其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9~2013年测得的数据和资料,对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统计运算,分析该监控区5年时间尺度的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控区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5门,包括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共17科,26种,类型较少,年际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栖息密度与生物量较低,保持低潮带中潮带高潮带的特征;优势种群变化显著,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交替出现,优势种数逐年减少,优势度上升,对其他物种抑制作用增强;均匀度指数(J)呈微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0.64~0.81,状况良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水平较低,分别为0.81~3.23和0.48~3.96,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孟加拉扇沉积作用与古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构造-沉积"耦合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孟加拉深海扇作为世界第一大浊积扇,沉积物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的侵蚀物质,且处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三者相互关系的天然实验室。通过总结该区前人研究成果,对孟加拉扇沉积作用与古气候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该区尚存争议的主要科学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除来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物质外,孟加拉扇还受到印度、东南亚大陆等源区的影响,另外还有少量生物沉积和火山来源物质等。孟加拉扇沉积物以细粒物质为主,扇体表面遍布浊流通道。浊流和等深流是孟加拉扇主要的沉积动力机制。目前对孟加拉扇扇体沉积模式及其在青藏高原隆升、孟加拉扇"源-汇"过程、"气候-构造-沉积"耦合研究中的作用仍存在不同见解,尚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9 年春季(5 月)渤海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物种组成, 丰度分布, 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春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 门23 属32 种, 主要隶属硅藻门和甲藻门, 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型和广布型种类, 少部分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优势种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浮游植物在各站位的细胞丰度分布不均匀, 其平面分布呈现由沿岸海域向海湾中部海域递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较低, 群落结构简单, 稳定性较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刘勇 《海洋科学》2014,38(2):80-85
为探究福建罗源湾鱼卵、仔鱼物种多样性及分布,作者根据2009年7月在罗源湾鱼卵、仔鱼调查资料,对罗源湾鱼卵和仔鱼的优势度、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共采集到21种鱼类的鱼卵和仔鱼,其中,鱼卵11种、仔鱼15种。鱼卵中优势种类为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li)和中颌棱鳀(Thrissa mystax),仔鱼中优势种类为中颌棱鳀和鲾属某种(Leiognathus sp.)。调查海域仔鱼多样性指数低于鱼卵,仔鱼优势种突出,且优势度较大。鱼卵、仔鱼多样性指数最高区分别为Ⅰ区和Ⅱ区。相关分析显示,罗源湾夏季鱼卵多样性指数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