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滑坡灾害每年会造成上百人伤亡及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在滑坡变形监测中,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这对滑坡预警、灾后重建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滑坡灾害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提出了将地面三维扫描技术用于监测地表形变产生的滑坡灾害的方法。阐述监测工作原理、变形分析方法,探讨了此方法中点云数据处理的过程,并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滑坡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一旦在没有防控的情况下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准确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控,本文特介绍了一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对变形结果进行分析的两种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此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是一种可以有效作为变形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建模方面的精度,针对传统实测的建模方式,采用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理论技术对某建筑进行扫描,从其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到获得该建筑物的表面三维模型的过程入手,对比、分析与传统测量的建模方法所获得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获得数据的精度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且可以大大节省数据建模的时间,突显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势,也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它被称之为由"单点测量"到"面测量"进化的革命性技术突破。本文中,笔者归纳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流程,基于此,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DEM模型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外业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点云数据匹配、数据绝对定位及拼接等。试验结果初步说明了,该技术较为适合大变形边坡监测,能够为边坡灾害提供真实、客观、有效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某小区为例,阐明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项目起始的数据采集到最终的3D模型建成的全过程,并分析了与传统测量模式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各方面的优势,为日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测量工作之中,较之于传统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测量更加精确而且对于测量环境要求较为宽松,可以完成对高架桥等特殊结构的测量,同时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对测量点云数据的分析得到三维结构模型。但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还不成熟,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政道路工程是我国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保证其稳定性与安全性,有必要采用相应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本文简略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系统原理以及数据结构特点,同时从相关实际案例入手,对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能够准确构建出被测对象的三维立体模型。本文结合某隧道口高危边坡工程实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该高危边坡数据采集与处理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了许多便利,其中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作业的测绘效率和测绘精度,非常值得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研究探讨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当中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地图测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当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近日,青海局测绘院组织相关人员应用GPS测量技术研究建立露天煤矿边坡自动化监测科研项目,为滑坡预报预警提供准确可靠地基础资料,该项目已与青海省煤矿安全管理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GPS露天煤矿边坡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专业的双频GPS接收机进行卫星定位测量,并用国际先进的GPS自动化变形监测解算系统进行解算,能实时获取形变区地表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通过专业分析模块,显示出检测区域的变形情况。该系统能够准确掌握边坡区域的现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快速自动地从海量点云中获取地表沉降信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LS技术的矿区沉降信息快速自动获取方法。对点云数据完成预处理后,首先以相同网格划分开采前后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求取网格结点坐标,匹配相同网格结点作为同名点并求取下沉量,最后获取下沉曲线与下沉DEM,该方法实现了矿区地表形变的全面分析,能够快速自动地获取地表沉降信息。采用Riegl VZ-1000扫描仪采集某沉陷区开采前后点云数据,经过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快速自动提取同名点、下沉点、下沉曲线与下沉DEM;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与精度分析,得到沉降结果符合实际地形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大林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4,34(2):133-140
崩岗复杂的地形及其动态发育过程是崩岗监测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精度、非接触性、穿透性、快速性等特点,能够突破传统监测手段的空间限制,有效获取崩岗地形的细部特征。在介绍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Leica ScanStation 2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进行连续3 a共6次实地监测。选择2011-06-03和2012-05-12两次监测结果,通过ArcGI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莲塘岗崩岗体积侵蚀量为1 007 m3/a,年侵蚀量为1 380 t,侵蚀模数为269 268 t/(km2·a),崩岗中下部位侵蚀强度高于上部。侵蚀最强烈地带出现在中下部海拔高度为111~116 m和116~121 m的崩积锥分布部位,侵蚀量分别为202和178 m3/a,崩积锥土体松散,极易在片流和股流作用下出现侵蚀,崩积锥快速侵蚀导致崩壁加高,使得崩岗呈现出越高越陡的态势。此外,在崩岗下部96~101 m和101~106 m两个区段的侵蚀作用也比较强烈,侵蚀量分别为151和157 m3/a,这一高程区为多条支沟汇合后的主沟道段,每年雨季水力侵蚀十分强烈,沟道侧蚀加宽和下切加深,进一步加速崩岗的重力侵蚀过程,致使莲塘岗崩岗仍处于快速侵蚀和崩壁加高变陡的壮年期阶段。三维激光扫描连续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不但能够定量得到崩岗侵蚀量及地形的变动信息,还可进一步探究侵蚀泥沙的来源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崩岗监测较为理想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厉争艳 《西部资源》2023,(3):166-168
随着当前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测绘工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测绘效率也有了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各种新型测绘技术应运而生。以建筑工程竣工测绘为例,针对测绘过程中应用的CORS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各种技术应用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精度的因素,最后针对不同测绘技术提出保障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空间信息数据较多,因此采集、处理过程相对复杂,采用激光三维雷达装置进行对地扫描操作,可有效观测房地一体状态,更好测得待测房屋的三维空间信息,提高扫描精度。本文对激光三维雷达的扫描技术加以分析,通过原理、特点等因素进一步深度了解该技术,并结合现实项目案例,对房地一体中该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法线贴图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模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过程中点云数据利用率不高、模型面数过多、渲染速度慢和模型逼真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重建后高细节模型与简化模型对比生成法线贴图并将其应用在简化模型上以获得高逼真度三维模型的方法。对应用法线贴图的石狮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当法线贴图模型简化率低于98.75%时,该模型不仅保持较高的逼真度,而且渲染速度远远高于未应用法线贴图的高细节模型。该方法为室外大场景高逼真度三维模型重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地形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陡坡表面的细微变化,关键技术之一是对原始点云的精确滤波,即从密集点云中准确滤除非地形点,保留真实地形点。针对地势陡峭、表面复杂、植被多、密度分布极不均匀的陡坡点云,笔者发展了一种双重滤波方法:在对原始点云进行投影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变窗口均值限差法滤除明显的非地形点,完成粗滤波;通过局部区域增长法找出绝大多数地形点,以占优势的地形点为参考,用局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对剩余未分类数据点进行检核,分离出非地形点,完成精滤波。文中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陡坡点云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陡坡密集点云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该算法对野外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滤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地质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包含城市地质以及三维地质填图等新的领域,地质工作由传统的二维开始向三维转变,因此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Surpac软件为基础,盆地三维地质建模为主干,通过建模流程、建模资料收集和整理、影响建模效果的因素分析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影响因素。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实质是受各种地质资料约束而进行修正模型的过程,利用的地质资料越丰富构建的模型就越真实。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质要素可视化和地质资料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天文  吴琳  李家权 《山地学报》2004,22(6):713-718
探讨了应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向阳技校滑坡的实际监测资料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几年来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滑坡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和对该地区地表以及位于滑坡体上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和监测数据对滑坡进行了预报,从而对该地区的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人机技术、机载定位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现代化测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矿山监测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本文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运用Smart3D Capture进行快速三维建模的技术路线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通过实践发现,倾斜摄影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为矿山环境监测、煤层自燃、灭火工程中提供高效、敏捷的数据支撑与服务,促进了精细三维数据获取能力和处理软件的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