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地图·地图制图学,理论特征与科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1986,(1)
地图地图,有文献典藉可考的历史就有数千年了,几乎和人类的文化史或说是环境的认识史是同步的。地图这种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有密切联系的、特殊的反映形式,能存在并延续如此之久,而且从未被其它方式所代替,在可预见的前景中也看不出有任何消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地图是人类表达世界认知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的第三语言。无论西方,还是东亚文化圈,都产生了悠久而且自成体系的地图文化。我们一般将历史时期产生的地图叫做古地图。古地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也承载了不同文明的世界观,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逐渐被认识。本文通过对古地图价值的梳理,试图多角度、系统地阐述古地图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国营  刘平 《地图》2004,(3):47-49
地图对于每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它是认识和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常用手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没有被其他的手段所取代。按照专家们对地图的解释,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  相似文献   

4.
地图的历史十分久远,但当我们翻阅史书时,经常明明可以嗅到地图的"味道"、看到地图的"影子",却没有对地图的明确记载,以至于常常令人产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式的遗憾和惆怅.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基础性的工作,所以尽管地图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用途广泛,不可或缺,但在史书中却基本上"不显山不露水",只会"偶尔露峥嵘".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俊 《地图》2003,(3):5-5
地图,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地图的世界会是怎样!  相似文献   

6.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仪,首先离不开地球仪的数据制作。因为地球仪是球体,目前还不可能在曲面上印刷地图,所以地球仪的数据制作也必须是制作平面地图,印刷成图,然后再附着在球体上。本文讨论了制作地球仪数据的投影类型,并介绍了制作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7.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8.
地图是表示和认识环境空间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地图的历史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信息革命的浪潮,电子计算机的兴起,十万次、亿万次计算机的出现使过去不能想象的工作成为可能,然而地图科学  相似文献   

9.
漫谈"地图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合 《地图》2005,(2):42-43
地图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法则与地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将客观世界表现在平面上,实质上是公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地再现客观世界。读图者借助于地图这一通道.可以认识未知的客观世界。一个公民对地图理论,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折射出他对未知的客观世界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中国山水画是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主体意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地图与山水画的内涵不可避免地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就地图来讲.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多寡,缩绘手段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11.
怡情     
《地图》2011,(1):1-1
到底什么是地理地图已经并不重要了,地图对于我们的更大意义在于让人们知道地球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巴雷特·里昂  相似文献   

12.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3.
蔡天新 《地图》2005,(4):82-84
历史上有些国家一度称雄世界,尔后迅速瓦解,并变得默默无闻,这样的国家在东方有蒙古,在西方有马其顿。这两个国家都曾经出现过一位显赫的军事家,前者拥有成吉思汗,后者拥有亚历山大.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痕迹。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的首都培拉,一个如今很难在地图上找到的地方。作为古代世界(也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  相似文献   

14.
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 地图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历史、地图哲学、地图产业等密切相关,对探讨地图演化规律,推动地图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研究地图文化的目的.地图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以文化视野诠释地图,用地图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志荣 《地图》2005,(3):111-112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我们到各地去旅行,需要地图,开发矿山.兴修水利。需要地图而航海、航空.行军作战更是不能没有地图。其中,与战争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国家疆域图和军用地图。  相似文献   

16.
高俊 《地图》2004,(6):8
中国地图出版社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庆祝建社50周年之际,我们首先应该感谢出版社为我国的教育、科学与文化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并向会社的地图工作者致以衷心的祝贺。以地图为媒体让中国了解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以地图为纽带沟通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地图为教材树立了青少年最初的国家版图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7.
制图学是保证一个国家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很难说出哪一个科技或实践活动领域中不使用地图。 “标准”文献中将地图定义为:用地图投影将分布在地球及其它星球表面的或天体上的客体用特定的系统图例表示,从而编制出缩小的、概括的图形。在当今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这就拓宽了制图学的发展领域和使用范围,使其负有重要使命——解决一些科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地图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反映现实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当时绘制的原始地图,简单、粗糙,空间范围有限,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比如,在意大利发现的一幅岩画,上面绘出了聚落、房屋、道路、地形地貌等,其部分内容的绘制时代约为公元前1 200年.人类绘制世界地图的历史,就是从这类简单、粗糙、狭小的地图开始起步的.然而,在真正开始探索与发现之前,人们想象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对于未知的世界,人们又是如何进行绘制的呢?  相似文献   

19.
地图的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在距今1—1.5万年间就出现了早期人类在松软的泥土或沙土地上用线划或简单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在陶片上绘制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山岳、水体和其它地理要素。这幅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地图之一。地图制作的历史,不仅描述了人类认识环境的追求,而且反映了人们的观点、信仰和各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做图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最重要的工具,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地图(集)又是一种具有艺术性、欣赏性、可读性的作品,并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个方面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因此具有收藏价值。目前,一股地图收藏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地图收藏爱好者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发表的几位地图收藏爱好者的呼声,很值得有关单位和部门一阅,作为《地图》杂志的编辑工作者,我们将积极支持,尽力加以引导,促进更多的人参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图出版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