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盱眙县农业环境地质评价”,提出了开展农业地质工作的思路、方法及成果的编制。对如何开发地质资源,控制地质灾害,以服务于农业,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业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论述地质环境与农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地质为农业服务已获得成效的几个实例,分析了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农业地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运怀  彭苗枝  杨潘 《城市地质》2021,16(3):241-247
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环境复杂,城市地质资源与城市地质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查明桐城市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建设需求,按照均衡桐城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综合统筹桐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将桐城市划分生态保护区、特色农业区和工程建设区,并提出地质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生态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建议发展桐城小花等特色农业,合理开发地质遗迹与矿产资源;特色农业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对湿地资源开展保护;工程建设区是桐城市城镇和工程建设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5.
李霄  王晓光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2023,(12):2165-2173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明 《山东地质》2000,16(1):12-16,50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调查。山东省开展国土资源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对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农业地质、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为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业地质背景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农业的实际应用出发 ,就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实际应用、归类、系统内容、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在此基础上将农业地质背景划分为成土地质背景和区域地质背景两大类 ,并对其系统内容作了归结 ,初步确立地貌背景、地质体背景、构造地质背景、地球化学背景以及水文地质背景等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的系统内容 ,并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就其开发和应用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目的和侧重点等作了初步阐述或讨论 ,最后还就农业地质背景研究和工作方法、应用类型、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名鹏  韩光海 《地下水》2008,30(5):37-40
宿迁市地质环境研究程度偏低,尤其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随着宿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环境状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以2006年度江苏省地质勘查补助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宿迁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预防地下水污染以及加强地下水监测等措施,促进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人口增长及其地质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同珍 《地球科学》1995,20(5):563-569
论述了全球人口及城市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历史记录数据建立了其预测指数方程,预测结果表明,21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将超过100亿;且其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发展为79亿。论证了人口高速增长与全球地质环境变化紧密相关。讨论了农业地质环境变化-谷物供应问题以及可耕土地资源减少和水土资源流失、沙漠膜问题及工业矿产、能源、资源与水资源紧缺以及其地质环境变化问题。相应于地质环境变化问题建立了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来明 《山东地质》2000,16(2):4-8,43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保障;加强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调查,为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重要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包括:1.2×10~4km~2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可适度开发,以缓解海岸带建设用地紧张局面;2.8×10~4km~2绿色富硒土地和4.1×10~5km~2绿色渔场,适宜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建设海洋牧场;浅层地温能和地热水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2×10~8t,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作用;5.8×10~4km~2滨海湿地和134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90%的陆域适宜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较好,为海岸带地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海岸带局部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重大地质问题,对部分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形成威胁,局部地区水、土污染及海水入侵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海岸带多学科综合地质调查,构建多要素、多圈层、多维度地质模型,查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刘凤梅  黄长生  赵信文 《中国地质》2019,46(S2):102-109
在对最新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极之一的广州市为重点,编制了地学专业综合图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图集》收集和整理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粤港澳湾区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等,经二次开发研究,以通俗易读或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图集》整体分为序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城市规划建设应关注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地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基础地质条件类图件6大类,共53张图,并提出了助力大湾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用水安全、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五方面的地质建议,有效服务了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河北元氏丘陵山区农业生态地质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地质类型是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研究综合性成果之一,是其调查填图的基本单位,利用把地质环境与农业生态作为一整体系统的思路,确定了农业生态地质类型划分的原则;整体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地上农业生态质量差异和宏观识别特征明显,研究区区有农业生态地质类3个、型16个,而且不同类型上农业生态质量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岩矿测试》2021,(1):I0006-I0006
《岩矿测试》办刊宗旨: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需求为导向,贯彻执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聚焦地学前沿和交叉学科,围绕地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重点领域,积极反映实验测试技术在全面解决关键矿产、能源资源、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岩溶地质、城市地质等重点方向、难点问题、热点事件的新进展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地质科技创新事业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撑,为地学类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与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时代前缘的全息探索—岩土植物大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正积 《地质论评》1996,42(4):369-372
本文着重探索了农业地质背景系统(AGBS)及植物(果树)大生态系统应用方向研究的新认识,主要反映:(1)探索岩土植物大系统的特色和现状;(2)岩、土、植物大系统中向量性和关联性存在的事实;(3)果树受非均衡农业地质背景系统潜资源作用规律;(4)岩石→土壤→果树向量全息大系统具有多维动态特征;(5)果树栽培区农业地质背景系统工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通过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查明了该区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短板要素,并在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再生型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实际验证评价的基础上,与通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构建的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宜此类地区矿区分散分布且发展方式迥异的特点,能进一步突出地域主导特色,可为同类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