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铁屑处理人造首饰废水。经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研究了铁屑用量、作用时间等的最佳值。与硫酸亚铁法做了比较,其优点是用量少、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并做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2.
海藻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生物吸附技术是环境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处理工业污染废水的新技术。它以各种生物(菌类或藻类)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消耗少,并能有效地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等优点。本文对国内外当前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包括生物吸附技术的优越性,生物吸附剂的分类与来源,生物吸附的机理,影响生物吸附的因子,生物吸附剂的洗脱及固定化等问题。通过对这些工作的了解,使我们对方兴未艾的海藻生物吸附技术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研究有更确切的认识。这些理论基础研究工作为该项技术进一步研究发展打下了实际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甲壳胺回收食品加工废水中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壳胺[1,2](又叫壳聚糖),是由甲壳质经一系列化工加工后得到的线型聚阳离子化合物。它是一种从富含蛋白质的各种食品加工废水中回收蛋白质的较理想的絮凝剂。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有不少报道。如W.A.Bough[8,9]报道了甲壳胺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中的作用;桥本正惠[3]报道了脱乙酸在67~75%之间且粘度(0·4%)大于0.15Pa·s的甲壳胺用于废水处理时效果好FKoo-HunsChung[7]等报道了甲壳胺与戊二醛联合作用来完成对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脱水;C.Senstad[6]报道了甲壳胺在处…  相似文献   

4.
利用啤酒废水养殖螺旋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啤酒废水养殖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rima),研究了废水成分、氮源、藻密度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对藻生长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处理的啤酒废水养殖的螺旋藻,相对生长率与CFFRI培养基的几乎一致.蛋白质含量第6天最高,为0.2886g/g干质量,小于CFFRI培养基养殖的。实验确定曝气处理废水养藻的最佳条件是用NaOH调废水pH、藻初始密度取53.8mg/L、光照在1000~10000 1x范围,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钠或曝气8h/d。经PSB处理的啤酒废水养殖的螺旋藻,蛋白质为0.4825g/g干质量,与CFFRI培养基养殖的相近。用光合细菌(PSB)处理的废水养藻应控制废水pH为7.0且废水与PSB的体积比为3:1。  相似文献   

5.
输海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很多来源于大豆加工废水。文章研究了絮凝法对大豆加工废水的处理情况。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用量大但处理效果一般,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而且处理效果很好,而其中聚合硫酸铁的处理效果最理想。在室温条件下,调节废水pH值至7时,PFS的最佳投加量是2.5g/L,蛋白质去除率可达60%,絮凝反应时的操作条件是快速搅拌(150rpm左右)1min,之后慢速搅拌(50rpm左右)5min。  相似文献   

6.
有益菌与大型藻类净化集约化养殖废水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其废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国外大多采用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池,生物滤池,机械过滤装置等方法处理,但造价太高,不适合我国国情。微生态制剂和大型藻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作用机理,介绍了目前在处理养殖废水中江蓠等大型藻类的应用,并分别对有益菌之间,有益菌与江蓠之间的协同作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发制品生产工艺废水只有经过净化处理后排入海洋,才不污染环境,但在发制品废水处理中单独采用Xp法或生物鼓风曝气法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本文采用生物鼓风曝气和Xp混凝沉淀及炉渣吸附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废水养殖螺旋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螺旋藻的异养和混合营养生长特性,阐明明了废水养殖螺旋藻的理论依据,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牛粪稀释液,猪场废水、缫丝厂废水、化肥厂废水、沼气池废液、生活污水等废水配制基来养殖螺肇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废水养殖螺旋藻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利用罐头食品厂废水培养螺旋藻进行了研究,得出最大藻产量培养配方为:200mL处理后废水,1.6g NaHCO^3,0.06gK2HPO^4,0.42g NaNO3,0.08g粗海盐;最佳培养方案组合为:200mL处理后废水,0.28g NaNO3,0.08g粗海盐。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9.8%和5.2%,节且节约了原料,降低了螺旋藻的生产成本。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为33.5% ̄36.  相似文献   

10.
絮凝-CO2曝气-催化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MF,对制革废水进行絮凝吸附、CO2曝气、催化氧化回用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MF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工艺处理后,对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S2-、Cr3+、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9%、97.5%、95.5%、91.4%、96.5%.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鞣铬工艺用水要求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镉和汞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晓宇  王清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09,33(12):24-29
采用毒理学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Cd~(2+)和Hg~(2+)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急性毒性效应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评价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死亡概率单位和实验液浓度对数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d~(2+)对四角蛤蜊在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961、5.149和2.383 mg/L,Hg~(2+)的LC_(50)分别为3.714、0.607和0.207 mg/L;Cd~(2+) 和Hg~(2+) 对四角蛤蜊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23 8 mg/L和0.002 1 mg/L,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限定量的4.76倍和4.02倍.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13.
以彩虹明樱蛤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17.35±1.01mm)为实验动物,进行4种重金属离子Hg2 、Cr6 、Cu2 、Zn2 对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彩虹明樱蛤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Cu2 、Hg2 、Zn2 、Cr6 ,其对彩虹明樱蛤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554mg/L、0.1099mg/L、2.2605mg/L、19.6277mg/L;Hg2 、Cr6 、Cu2 、Zn2 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彩虹明樱蛤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间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1993年5月由南京大学藻类培养室提供极大螺旋藻藻种,用Zarrouk培养基培养后,用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吸附实验;过滤出的藻体置于6×10-3g/L左右浓度的Co2+,Ni2+,Cu2+,Zn2+离子混合液中。结果显示,死、活藻体都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对Co2+,Ni2+,Zn2+的富积大于203倍,对Cu2+的富积大于185倍;用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D-23柱和SephadexG-200柱纯化后,获得了纯细胞外壁多糖,其分子量为52kD。将该糖溶液盛在透析袋内,并置于4种离子混合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核糖对Co2+,Ni2+,Cu2+,Zn2+的富积倍数分别达1744,1644,1340,1750。藻体和多糖对Co2+,Ni2+,Zn2+的吸附都高于对Cu2+的吸附。比较藻体与多糖对4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见,藻体对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作用;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金属离子改变OH和CO-NH的吸收峰,表明这两种基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了络合作用;对Cu2+的络合滴定测定表明,Cu2+与多糖的结合度为0.40。  相似文献   

15.
南沙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0年5-6月在南沙海域4个站点投放颗粒物捕集器采集样品的分析结果,计算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结果表明:(1)南沙海域上层海水颗粒有机碳总生成量为298mg/(m^2.d),其中35%分解参与再循环,65%以颗粒形式离开真光层向下输送;(2)颗粒有机碳向下通量为193mg/(m^2.d)。总溶解无机碳穿过跃层向上垂直通量为3600mg/(m^2.d),真光层颗粒无机碳向下通量为27m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区COD分布及对海水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年8月10~18日和2003年8月12~28日对渤海海区进行了海水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化学耗氧量(COD)平均浓度分别为0.70 mg/L±0.21 mg/L和0.63 mg/L±0.18 mg/L,其中相对高值区(>1 mg/L)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莱州湾南部和中央海区西北部海域,而相对低值区(<0.6 mg/L)主要分布在中央海区东南部。分析表明,调查海域COD浓度不仅远远低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且也大大低于渤海沿岸水。进一步分析表明,COD对于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仅为1/4左右,这一结果证明了造成渤海海区富营养化的化学污染物不是COD。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可口革囊星虫重组铁蛋白富集Pb2+、Fe3+、Cd2+、Cr3+、Cu2+、Mn2+、Sn2+和Zn2+等8 种重金属离子后, 通过透射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蛋白的超微结构变化和内部基团特性。以 天然的马脾铁蛋白为对照, 观察重组铁蛋白与天然铁蛋白的差别。结果显示, 重组铁蛋白富集Pb2+ 和其它7 种重金属离子后蛋白体积大小与重金属离子种类直接相关。重组铁蛋白相对天然铁蛋白来 说在富集不同种类重金属离子后, 除了非特异性酰胺特征峰和蛋白特征峰外, 还出现一些专门富集 某些重金属离子的特异基团, 如:-CH3、-CH2-、-CH-、-NH-、-SO3-、-COOH、-S=S-和-C-S-C 等。 通过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铁结合蛋白能够通过富集重金属离子Pb2+来保护小鼠成骨前体细胞 MRC3T3-E1, 使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和金属元素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RpMT)的全长cDNA序列。RpMT的cDNA全长为570bp,编码75个氨基酸,包含15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种壳色菲律宾蛤仔(白蛤和斑马蛤)RpMT基因在Cd2+暴露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d2+急性和亚慢性暴露均可导致两种壳色蛤仔消化腺和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暴露后两种壳色蛤仔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消化腺组织,且以白蛤鳃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幅度较高。上述结果表明,RpMT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Cd2+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南极海沉积硒的地球化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年11月—1985年4月首次南大洋考察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通过萃取液萃取并利用荧光素法测定不同形态硒,对硒在南大洋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总硒含量为278-1168×(10-9),其与粘土粒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硒含量的地理分布表现为海湾>半深海>外陆架;沉积物中硒含量不同,但其地球化学形态分配比基本相同,分别为可交换态占15%,有机结合态占36%,无机盐态占4%,晶质氧化物态占9%,矿物晶格态占37%;沉积物剖面中间隙水硒的含量变化与铁一致,在铁氧化物还原带达到峰值;可交换态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晶质氧化物态的含量则随深度而降低;有机质的早期成岩分解是沉积硒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来源;计算得出沉积柱表面逸入上覆海水的硒通量为3.5ng/(cm2·a),沉积通量为13.4ng/(c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