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闪电多参量同步高速即时记录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阐述了如何实时快速捕获闪电放电时亚微秒变化的快慢电场波形数据及等间隔点分段压缩显示电场波形曲线,并同时连续记录显示大气平均电场数据。在Win2000平台上用VC 编程实现了多任务、多通道大容量(8MB)快速处理显示记录的自动化。记录速度比以往的记录设备提高了20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记录闪电辐射的脉冲绝对时间精度达到0.1μs,野外同步观测获得了大批资料,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为长时间多站同步观测积累高精度闪电资料提供了新的记录手段。  相似文献   

2.
程刚 《气象科技》1977,(4):16-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应用到气象探测上,它们对时间信号的准确性、同步性和数字化显示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飞机云雾物理探测和人工降水试验中,机载测量云滴谱、含水量、温、压、湿、颠簸等诸要素的各道自记仪器希望在标准的时标信号下同步工作和定时采样。在遥控遥测气象探测仪器中,要求定时打开设备进行测量和自动地关闭设备。气象雷达的照相记录系统中,要求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回波信号自动拍照,同时把时间以数字化形式连同回波信号一起拍下。其它,象雷电的定位观测及闪电频数记录、屋内的试验工作等也对时标信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雷暴下的电流密度测量和准稳态特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郄秀书  张广庶 《高原气象》1996,15(2):221-228
利用电场和麦克斯韦电流密度的同时测量,对雷暴下闪电间的麦克斯韦电流密度的准稳态特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实验观测和模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传导电流、位移电流和电晕电流的相对重要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利用石英晶体钟的显示信号,经过变换得到记录电场信号所需的串行时标输出。  相似文献   

5.
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实时处理显示技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的云降水观测数据只能实时监视并存入磁带,不能在飞机上实时处理显示,用于指挥人工增雨作业。该文介绍了疳原有的数据据磁带记录改为由机载身长机记录并实时处理显示的硬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研制的系统及其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业务系统发展,用于数值预报的全球大气观测资料实时分析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对观测资料的再分析——有更完整的资料,更高的质量控制,稳定、先进的同化模式和分析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记录的均一性,使其可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这一工作现在被称为“再分析(reanalysis)”。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如何提高系统数据记录与波形显示速度,快速捕捉闪电快、慢电场、磁场或人工引发闪电的回击电流等参量的亚微秒变化,以实现对闪电多参量数据的高速大容量实时采集、显示和分析.基于NI公司的PCI-5105数据采集卡,采用Labview 8.5图形化编程软件在WindowsXP平台上开发研制了闪电多参量高速大容量实时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8.
闪电使大气电场强度发生十分剧烈的变化。研究雷暴云和闪电的电结构时,经常利用各类电场仪来观测闪电发生时各个阶段的电场变化。电场计是测量大气电场变化的仪器,它的时间常数为4s,时间分辨率小于1ms。记录这种信号常用昂贵的波形瞬态存贮器。我们利用单板机来采集数据,用小型盒式磁带机来记录数据,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9.
宋新民  邱传涛 《高原气象》1997,16(2):220-224
采用单片机制作的翻斗式雨量计与传统的雨量计比较,由于它在数据记录方式上采用单片机技术的电可擦除存储器,因此具有具能实时记录降水、降水量测量精度度、人为因素少、野外观测免维护等优点。这一系统在气象、水文、海洋、农业等领域的野外观测实验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了数字式雹雨分测仪的工作原理:通过过滤的方式成功将冰雹和雨滴分离,再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测算出降雹量。该仪器充分利用了雨量测量、GPRS数据传输、太阳能供电等先进技术,具有全自动、数字化特点及良好的组网能力。经实际野外试验观测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使用便捷。通过野外试验观测数据分析,数字式雹雨分测仪观测的雨量与其他仪器观测的雨量相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由于该仪器能够实时观测到降雹量,为冰雹的观测研究提供了仪器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适用性比较强、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 ;实现了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的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 ;具有作业天气预警、云场模拟预报、临近作业方案决策、作业动态监控指挥和作业效果实时评估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周毓荃  张存 《应用气象学报》2001,12(Z1):173-184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适用性比较强、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实现了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灯的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具有作业天气预警、云场模拟预报、临近作业方案决策、作业动态监控指挥和作业效果实时证评估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消雷器电晕电流的测量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言穆弘  华贵义 《高原气象》1995,14(1):121-128
迄今为止,“消雷器”产生的电晕电流及其“消雷”机理尚有争论。本文利用一种“消雷器”实测电晕电流和电场强度,并根据一次闪电后地面电场恢复特征,从理论上估算了恢复时段内电晕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即使在电场恢复到较为稳定的时刻,测量值仍比理论值约大一个量级,而理论值和地面自然尖端产生的电晕电流在量级上相当,“消雷器”产生的电晕电流不会高于自然尖端的作用。此外,“消雷器”结构(强局地表面电场、较大电晕有效面  相似文献   

14.
雷暴下近地面电特性及其对人工引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郄秀书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6,15(3):293-302
利用已建立的一维时变模式,对雷暴下近地面的电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地面的不规则性所产生的电晕电流密度可达2.0nA/m^2,由此而形成的空间电荷密度在100m密度以下可达1.1nC/m^3,传导电流可达3.5nA/m^2,并可延伸到1000m高度,形成0.1nC/m^3和1.0nA/m^2的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5.
多通道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万胜  刘欣生 《高原气象》1998,17(1):101-105
阐述了8通道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硬件集成、操作控制及波形分析程序设计。在1997年甘肃平凉人工引雷试验中首次取得了微秒量级的闪电放电电流、电场变化、磁场等参量的同步资料。利用该系统还可对记录的闪电波形进行分析和多种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16.
雷暴中的闪电放电能够产生强静电场以及电磁辐射场,从而对空间电离层产生重要影响,引起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扰动。研究表明:闪电放电引起电离层扰动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其中,直接耦合主要来自于闪电产生的准静电场及电磁场的作用,在甚低频 (VLF) 反射信号上表现出快VLF事件, 而间接耦合主要是闪电低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与磁层相互作用,在辐射带产生闪电诱导电子沉降 (LEP) 现象。雷暴闪电活动能够改变电离层从D层到F层的电子密度分布,影响对流层大气和电离层之间的场,导致中高层瞬态放电淘气精灵 (elves) 及红闪 (sprite) 等现象的激发。闪电VLF传输反射信号可用于反演电离层密度的变化,目前已成为一种探测电离层扰动的常用方法,而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强度不但和闪电放电参量密切相关,也和闪电放电过程、类型有关。该文重点阐述了闪电放电与电离层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作用以及导致的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加春 《气象科技》2009,37(1):119-121
利用C^++ Builder语言编写雨量计数软件,每计数一次数字信号即为0.1mm,同时存入数据库,实现对翻斗式遥测雨量器的雨量自动采集,并在Web中生成当日实时雨量的曲线图像,直观显示当天雨量、雨强等降水信息。该项技术现已在泉州气象网(www.qzqxw.com)上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与兰州地区的地闪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郄秀书  郭昌明 《高原气象》1990,9(4):388-394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LLS)在兰州地区和北京地区探测到的共两万多个地闪资料,对两地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兰州地区的正闪比例是北京地区正闪比例的5倍多。北京地区的正闪平均强度近似为负闪的3倍,而兰州地区的正闪强度只有负闪的2.2倍。无论正闪还是负闪,两地的地闪强度均是稳定的正态分布,并且与雷暴本身的特征无关,从而可用DF强度来作雷暴临近的估计。两地的正、负地闪的回击数均按指数规律下降,不过北京地区的多次回击较兰州地区的多次回击要多。两地的闪电频数都在下午后期出现峰值,但北京地区的闪电频数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较兰州地区早1小时出现。 通过试验找到了地闪定向仪显示数与闪电辐射电场和放电电流的关系,扩大了地闪定向仪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仪器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辅助测试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基于B/S模式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9.0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该虚拟频谱分析仪主要用于分析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带噪声信号.该虚拟频谱仪主要由信号发生器、数字滤波、参数测量、频谱分析、谐波分析和远程网络监控模块组成,可以实现对采样信号的显示、分析、远程网络监控等功能,并且运行可靠、性能良好,分析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