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以琳  姚展予  林长城 《气象科技》2016,44(6):1053-1059
2014年9月28日山东地面人工增雨试验区使用WR-98火箭成功进行一次增雨作业。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空和自动站10min雨量资料,利用选取对比云和雷达跟踪目标云的方法,探讨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后的雷达响应和地面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箭催化13min后目标云顶开始升高,19min后目标云回波增强了3dBz,25min后目标云VIL从2.5kg/m~2增加到3kg/m~2。目标云所经过的3个雨量站10min雨量具有同样的增大趋势,从时间和地理位置分析这些变化与火箭人工增雨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4年6月5日人工增雨作业实况和711数字雷达回波以及地面雨量自记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深厚的层状云系中,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可以加快混态云的冰—水转化效率,增强降水能力。分析结果为指导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2004年江苏火箭人工增雨降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卡娃  王佳  宋娟  王啸华 《气象科学》2008,28(6):663-667
为缓解夏季高温,减轻用电负荷,2004年江苏省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各项观测资料,对2004年11 d 27次火箭增雨降温作业前后降水与降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月5日常州市的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过程,分析了这次作业的效果,讨论了强对流云催化降温的机理和火箭增雨降温作业的着眼点,为以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增雨作业是森林灭火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时机的把握是作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湖南省“20130810”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情况为基础,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分析,采用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变化、最大相关系数的雷达回波跟踪法(TREC)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通过捕捉台风外围边缘快速生消的积云云系,有效地让局地积云降水降落到了位置相对集中的火场,8月15日第7、第8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5 min后雨势加大,有效压制火势,及时解救了火场被困人员;8月16日第11次作业为明火扑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局地积云开展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使用火箭、高炮等地面装备更容易抓住作业时机,针对大范围的积层混合云系更适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飞机在火情侦察拍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在渭南市境内,依靠“711”雷达实施指挥,运用地面人工增雨防雹所使用的新一代WR-1B型火箭系统,开展防雹作业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WR-1B型火箭系统防雹要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5项技术要点,简要给出了针对不同雹云实施火箭作业的时机、部位和剂量。2004-07-10火箭防雹作业9min后,雷达回波强度减弱10.6dBz,回波顶高降低2.0k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天气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西安新一代天气雷达(C INRAD/CB)产品,结合地面降水,对渭南今年初夏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以及雷达回波图上目标云系作业前后反射率因子、垂直累计液水含量、回波顶高等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增雨效果明显。因此,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是有效的,回波要素变化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提供了直接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开发WebGIS架构的人工增雨指挥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XML技术对人影专用数据库数据的存取进行集成管理,实现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平台的界面配置、界面定制以及界面动态生成等.通过该方法设计的指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的特点,综合集成了天气预警、云况探测、数值模拟、作业决策、实时指挥和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并能根据实时雷达回波资料自动绘制增雨飞机作业航线以及自动确定地面火箭作业点的发射作业仰角、方位角等,实现对增雨飞机、全省地面火箭作业车辆的动态监控、调度和指挥.  相似文献   

8.
渭南市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指标与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渭南市1997—2006年10a 46次人工增雨过程的711雷达回波、天气形势、地面观测、实况等资料,结合近2a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渭南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指标和判据。西风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增雨时段2—9月,以3—7月为主;作业主要云系为层状云、对流云和混合云;首次分析出层状云0oC层亮带变化规律,强度20~35dB z,厚度0.3~0.5km,亮带高度随季节变化;根据不同云系的回波判据确定作业时机、部位、方式及用弹量;回波的移向移速也是确定作业时机的重要判据;得出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应用中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地面火箭人工增雨随机试验中不同移向的目标云催化后不能完全覆盖目标区的问题,提出以雷达回波移向轴线确定火箭人工增雨目标区和对比区的方法,该方法放宽了对作业目标云移动方向的要求。为得到更多的试验样本,在满足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对较长时间的降雨过程以150min为间隔取样,有利于增加随机试验的样本数,减小试验周期,便于进行作业效果的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10.
邓文风 《四川气象》1996,16(2):37-38
对宜宾地区1993年6月27日利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中小尺度雨量图等指导37高炮人工增雨联合作业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有利作业的天气选择和作业时机把握及雷达回波信息的快速传递,是人工增雨成功的首要条件,雨团的移动方向与500hPa引导气流具有一致性。本文还通过这次联合作业的基本过程和效果检验,粗浅地讨论了有关37高炮人工增雨工作流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9年5月27日包头市昆都仑水库地面增雨燃烧炉作业实况和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713天气雷达回波及区域地面自动雨量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深厚的层状云系中,适时进行地面燃烧炉增雨作业,可增强区域降水量,提高增雨作业能力。分析结果为指导包头地区地面燃烧炉布点和增雨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雷达回波外推是解决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炮点作业时间选取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雷达回波外推的相关性跟踪方法(TREC),由TREC矢量得到的回波移向移速,以6 min为间隔,线性外推4次回波,根据外推回波是否落在炮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得到回波到达炮点射程范围的时间,为炮点作业时间的选取提供参考。个例分析表明,外推回波落在炮点有效射程范围的外推时间与回波实际落在炮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时间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2012年锡林郭勒盟春夏季降水分布和主要天气过程分析,结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分析,对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系统性稳定降水天气过程较多,增雨效果显著,为旱情解除发挥了重要作用;降雨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便于地面火箭增雨作业把握时机,虽然因空域管制影响了作业次数,但作业时间长,火箭发射量大,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增雨效益。2012年是近年来增雨效率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盛夏阿克苏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24日阿克苏地区出现了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此次强对流天气在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充沛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抬升运动的配合下,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直接诱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的“v”形槽口、有界弱回波的出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气流辐合现象,均为强对流天气回波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雷达和自动站资料综合分析风暴移动和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地面中尺度辐合对对流回波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和经过质量控制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选取浙江宁波地区较典型的1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逐时统计地面辐合场、累计雨量、雷达回波之间的相互对应情况,并进一步通过Shuman-Shapiro滤波来揭示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与风暴发展的内在联系,最后基于所统计的回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 和Visual 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验、作业档案和资料管理6个子系统。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适用于相关型号数字化天气雷达。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作业指挥能力和科技水平,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是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的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晓芸  姚展予 《气象》2017,43(2):221-231
利用基于日雨量和小时雨量资料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均为正效果,且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但使用日雨量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分析得到的增雨效果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两种雨量资料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火箭作业期间两种雨量资料包含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利用雷达探测资料,基于相似理论找出与作业云体单元最相似的对比云体单元,对比分析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在作业前后雷达探测的5个物理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发现,两次增雨作业中,作业云体单元的5个雷达探测物理量相对于对比云体单元出现了明显的正偏离现象,其中作业云体单元回波体积增加趋势最为突出,增雨效果的物理证据明显。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的雨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正效果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作业前后时间序列变化的正偏离现象互为印证,较好地展示了对流云火箭作业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西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雷达回波参数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2007-2008年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和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选取了621个人工增雨作业样本,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低层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建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19.
谢娜  李国平  李昕翼  安峡 《气象科技》2012,40(4):666-670
利用成都市地基GPS综合应用网的观测数据,反演出大气水汽总量,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分析了这两种新型大气水汽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变化特征,初步得出了GPS大气水汽总量(GPS PWV)与人影作业前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GPS PWV与人工增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人影作业后1~3h伴随小时雨量的增大GPS PWV有下降,体现了催化剂将空中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凝华核化转化为降水过程。GPS反演的水汽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液态水资料在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短临天气预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自动化程度,应用GIS、GPS、GPRS技术,以雷达为主要指挥手段、集雷达图像分析、作业预警、作业指挥、火箭状态、数据传递、火箭管理等项功能为一体,建立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将指挥中心形成的作业指令无线传递给作业火箭,实现了远程控制火箭的自动旋转和发射,较好地解决了火箭操作烦琐、参数设计不科学、作业记录不完整、指令传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