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至小震群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6月28日至30日,陕西关中周至县南面发生了一次小震群活动,共发生小震和微震77次,释放的地震波总能量为1.11×10~(13)尔格,相当于一个M_L=3.5级地震。1.小震群活动的主要特征(1)这次小震群中包括M_L>2.0级地震6次(其中M_L=2.9级地震2次);M_L=1.0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辽宁省内相继发生两起震群活动.一起是1987年12月6日至1987年12月28日的本溪市桥头震群.12月6日当天发生了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_L:3.4,震中在北纬41°12′,东经123°42′,震源深度为8km,震中附近震感强烈,瓶子振倒,伴有爆炸性的地声.该震群共发生小震26次,其中M_L≥3.0仅一次,M_L≥2.0有10次,有感地震竟有20余起,都伴有从南向北的地声.该震群是在11月份海城老震区M_L≥1.8震次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城老震区每月震次都在15次以上,但11月份仅有5次.本溪震群的活动特征为,强度逐渐衰减,频次少,强度和频度有七天左右起伏的周期,本溪台P波初动一致,震中  相似文献   

3.
2017年6月以来新疆南天山乌恰—伽师地区和库车—拜城地区的小震群活跃,共发生5次中强地震。系统整理2017年6月1日~2019年2月28日新疆南天山地区17次小震群,分析震群序列特征,讨论这些小震群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乌恰―伽师地区的小震群中前兆震群占比67%,前兆震群与之后的4次5级地震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2)在库车―拜城地区的多数震群为非前兆震群,前兆震群占28%,一次前兆震群对应2017年9月16日库车M_S5.7地震,结果显示该组震群无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异年倍九律鉴别前震类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别前震的方法甚多。该文主要运用异年倍九法(或称异年倍九律)帮助鉴别前震。鉴别的方式是在欲鉴别的小震或小震群发生地区寻找组成异年倍九律的地震,其某个第九天日期若与该小震或小震群发生日期相重或相近,则认为这个小震或小震群可能是前震。文中列举了2010年玉树大震前的小震和2008年汶川大震前都江堰小震群的实例,皆被鉴别为可能是前震。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克孜尔水库小震群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荣  王建新 《内陆地震》1996,10(3):245-250
1995年1月2日至2月5日在克孜尔水库0~1km范围内发生了40次小震。通过对小震群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及实地考察,找到了发生小震群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山东乳山震群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乳山地区位于胶东隆起的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郯庐断裂左旋平移运动的影响,胶东地体构造活动强烈,发育了一系列NE和NNE向的断裂,破碎断裂及附近地区小震活动丰富,其中乳山震群为最为显著的事件之一。自2013年10月1日乳山ML3.8地震开始发展至今,序列共发生小震上万次(截止到2015年5月31日),其中ML≥2.0地震185次,包括2.0~2.9级161次,3.0~3.9级20次,4.0~4.9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山东邻区(包括渤海)发生三次七级以上地震,1976年春季庙岛群岛发生两次频次较高的小震群,山东内陆只发生一些二、三级至多四级多的小震(个別接近五级)。我们碰到的有关短、临前兆,较突出的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西强震的空间分布与震源断裂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广西强震的空间分布 广西M≥5 3/4级的强震,有1875年6月8日凌云与凤山之间的6级地震、1890年8月29日陆川县乌石以东的5 3/4级地震、1936年4月1日灵山县平山附近的6 3/4级地震和1958年9月25日灵山县石圹的5 3/4级地震。这四次强震震中都分布在乐业——陆川断裂带上或其旁侧,基本上成带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并与乐业——陆川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说明乐业——川陆断裂带控制着广西强震的空间分布。强震主要发生在这条断裂带的两端,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几项测震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次地震前有4项测震学指标有明显异常,它们是小震活动增强、背景性空区、小震活动条带及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海丰县西南约15公里的梅陇镇,自1971年建台至1980年底,共记录当地地震800余次。1981年的小震活动更加频繁,仅2至4月,记录小震达1500余次,且有逐步升级之势。2月28日发生2.8级(Ms)地震。3月14日发生2.9级(Ms)地震,4月9日又发生3.9级(Ms)地震,这是梅陇地区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在梅陇东南的坡平附近,周围几个公社明显有感,地震有声,个别房屋掉瓦,旧墙裂缝扩大。梅陇震群的震级虽小,但地震连续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究竟原因何在?本文就其构造背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海城地震前震震源错动方式的一个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地震前震的错动方式都一致,这一特点表现为各台记到的P波S波垂直向最大振幅的比值均稳定.与中国境内发生的五个震群资料对比表明,上述特点有助于区分震群和前震.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海城前震系列与其周围同期震群的异同.两者的震源空间分布都比较集中,一般只有几公里的尺度.发震机制都比较稳定.但有些震群在其主要地震发生后,机制变化较显著,借此有可能识别一部份震群.但也有些震群其机制的稳定性始终不比海城前震系列差,因之借此无法识别前震系列.频次的分布两者也有非常相似的震例.总的印象是有些震群在晚期有可能识别,但未发现有确认前震(系列)的肯定判据.这一初步的结论仅仅是由于我们分辨技术的局限,抑是具有成因上的深刻含义是很值得思考的.最后引入了震级序列的缺震特征,借此可以判断系列的高潮是否已经渡过.这对(从其他证据认识到的)具有大震危险的地区,利用前震系列来改善大震临震时刻的机率性判断是有用的.注意到频次分布中有相隔12小时的低值点,对比就地的固体潮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说明固体潮可能对前震系列以及震群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震源机制一致性作为描述地震活动性的新参数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颙 《地球物理学报》1978,21(2):142-159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强震震例,从震源机制角度分析了前震、余震和地震群的不同特点,指出在震源机制的一致程度方面,前震、余震和地震群有明显的差别,提出了描述一群地震活动性方面的一个“群体”参数--震源机制一致性,并试图给这个参数定量化.本文强调判断一群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用地震记录波形鉴别法常常是迅速方便的,还给出了一些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确定地震危险性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 clusterings in both space and time have various forms, in particular, two typical examples are the foreshock sequences and earthquake swar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8 foreshock sequence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66–1996, this study concentrates on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The following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have been found (1) the epicenter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were densely concentrated in space; (2)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foreshock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ain shock. Such consistency of focal mechanisms with main shocks did not exist in aftershock series as well as in several earthquake swarms; (3) we found no case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at a main shock is preceded by an earthquake clustering with inconsistent focal mechanisms. Finally, we found 5% of the main shocks in mainland China are preceded by foreshock sequences.  相似文献   

15.
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浩鼎  曹天青 《地震学报》1980,2(4):343-355
海城地震前的小震群活动构成了显著的前兆震群, 并在预报这次地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他许多中国的大地震象海城地震一样, 也有类似的前兆震群.我们利用 S 波资料研究这些前兆震群的初步结果表明, 它们的 S 波偏振性质是相当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us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volve many subjects. To predict large earthquakes from small to moderate foreshocks has a clear meaning in physics. Som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used in China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nomalies used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that use the anomalies in seismic pattern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in regional seismicity, the appearance of seismic gaps, seismic belts, seismic swarms, and foreshocks and those that use anomalies in special values and in seismic waves, such as the anomalies in b values and f values, in the Vp/VS ratio, Q values, stress drop, and shear stress.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5次4级地震,对该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这是一次非前兆性震群。震群中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特征显示,本次震群的发生可能与克孜尔断裂活动有关。对比分析历史震群及其前后新疆及周边的地震活动后认为,本次震群附近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更大地震,但震群活动可能反映了新疆区域应力场增强,新疆及周边地区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表明,与一般性小震群相比,前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更趋于一致.鉴于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不易求解,本文利用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研究小地震震源机制是否相似的问题,以探讨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定的可能性.选择小震群活动频繁的云南西北部作为研究区域,计算发生在该地区的五个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2001年施甸MS5.9级及2001年永胜MS6.0级强震震前的小震群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8、0.93;2002年漾濞、2003年洱源、2005年宾川三个一般性小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8、0.68和0.63.表明,强震前的小震群序列与一般性小震群序列相比,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较大,接近于1.0,说明其震源机制相似性更为显著.本文针对小震群类型判定所作的理论推测与所研究震例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合,初步表明,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可能是判定小震群类型的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M=7.3)的前震系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研究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M=7.3)前震的定位及其辐射图象.用六个区域台的到时,相对于一次参考地震,将前震及主震进行了定位.这组前震开始相互很接近,然后随时间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延伸.最大前震前,前震均位于直径约两公里的小体积内,而在最大前震后,其活动则向北西和南东方向扩展,形成六公里长的在北西方向上伸展的分布带.初动及 P 波 S 波振幅比表明,在前震系列中有两种不同的断裂机制.我们推测这两种辐射图象可能和前震处于分布带的不同部位有关.可能主震震源不处于前震震源所决定的断层上,而是位于这组前震南面6公里、且较这组前震浅几公里处.我们认为,在垂直于主震破裂面及前震分布带走向的方向上,前震和主震相距这么大的距离,可能是由于主震时产生滑动的断层是以雁行排列的.分析了在前震期间断层上滑动所引起的应力变化,认为由前震引起的主震断层上剪应力的增加是很小的.因之由前震直接触发主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The term « swarm » is used to describe a group of related earthquakes, concentrated in space and time, without an obvious principal event. Large shallow earthquakes are often followed by aftershocks, but the pattern in which aftershocks occur differs in detail from that of a swarm. Sequences of New Zealand earthquakes that have been called swarms differ markedly from one another. The most vigorous of them, near Taupo in 1922, appears to have been an ordinary tectonic earthquake accompanied by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and by surface faulting. No fault movements accompanied the 1964 swarm in the same area. Other localit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swarms include Great Barrier Island, Matamata, Kawerau, and Opunake. Swarms are considered by some writers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volcanic regions. Although all New Zealand swarms have occurred in areas of Quaternary volcanism, there are still no observations showing what part, if any, volcanism plays in the generation of earthquake swa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