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白虎加人参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血压(SBP、DBP)、血脂(TC、TG、LDL-C、HDL-C)、血糖(FBG、2hBG 、HbA1c)及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25/30),对照组为7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LDL-C、HDL-C、FBG、2hBG 、HbA1c、Hcy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的BMI、DBP、LDL-C、HDL-C、FBG、2hBG 、HbA1c、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虎加人参汤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及糖脂代谢,且能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精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精复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的59.37%(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BMI、FBG、2h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H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精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部血管斑块大小以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47/50),对照组为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TC、TG、LDL-C、CRP、HCY、IMT、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除T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IMT水平,缩小颈部血管斑块,从而达到预防和减缓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症状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2hPG、HbA1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肠杆菌、梭菌、双歧杆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4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个体化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2组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PBG、HbA1c、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个体化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于“三辨模式”运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 例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水平、性激素指标水平,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水平均下降,卵巢体积缩小,HOMA-β、子宫内膜厚度值均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It、BU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有较好疗效,较单纯应用人工泪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对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痰湿体质患者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4 例MS痰湿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降压、降糖、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针灸隔天治疗1次,以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FPG、2hPG、HOMA-I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调节MS中医痰湿体质患者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越鞠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滞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 例糖尿病前期气滞痰阻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饮食+运动)上,治疗组予加味越鞠丸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86.67%(2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糖、血脂、炎性因子、IgE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性因子、Ig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越鞠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滞痰阻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观察2组治疗前后参与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β-内啡肽(β-EP)]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PSQI、SRSS评分及5-HT、5-HIAA、β-E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4.29%(6/42),对照组为21.43%(9/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对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寿胎丸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性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及妊娠结局。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3%(41/46),对照组为69.57%(3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流血色质、下腹部疼痛或坠胀、腰膝酸软等中医证候积分,RI、PI、β-hCG、P、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80.43%(3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性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痛、腹胀、腹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疗效及对子宫恢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86 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 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胎盘残留面积、子宫内膜厚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阴道流血时间、子宫体积、盆腔感染情况以及机体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TA)、活性氧簇(ROS)]。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90/93),高于对照组的89.25%(83/9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胎盘残留面积、子宫内膜厚度、β-hCG水平、子宫体积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盆腔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OD、CTA高于对照组,RO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小残留胎盘面积、促进子宫恢复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味健步汤加味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3例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上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味健步汤加味口服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神经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FPG、HbA1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尺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味健步汤加味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能明显改善阴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化痰法对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6 例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祛湿化痰法组方的中药汤剂,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肥胖评价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2组肥胖评价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祛湿化痰法治疗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减轻体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对糖尿病肾病(DK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DKD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 C(Cys-C)]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33%(50/60)、91.67%(55/60),对照组分别为75.00%(45/60)、78.33%(47/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后自行缓解。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可有效缓解DK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及尿蛋白含量,保护肾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化浊解毒法改善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人体在长期高糖高脂(糖毒性和脂毒性)的环境下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即胰岛β细胞分泌绝对/相对减少或胰岛细胞凋亡加快,最终导致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而其糖毒性及脂毒性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与由浊至毒生变的实质类似,属中医学的“浊毒”范畴。化浊解毒法可通过调节T2DM的糖毒性及脂毒性继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T2DM治疗有效,即化浊解毒法可能是改善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停药7d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的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50%(35/40)、97.50%(39/40),对照组分别为72.50%(29/40)、82.50%(33/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7d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且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干预后的降糖疗效、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配合常规护理的T2DM患者,其中医证候积分、降糖效果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