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的重要因素,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是在观察地理现象美、探索地理理论美、感悟地理哲学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审美直觉感兴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地理审美情趣发展成熟的标志。审美化教学是把地理德育、智育寓于地理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生情、以美育美的教学方式,具有体验性、娱乐性、自主性特征,地理教师以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活动性教学为路径,引导学生探寻地理审美源泉,启思地理审美过程,涵养地理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吕美德 《福建地理》2004,19(1):61-63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导 《地理教学》2021,(8):9-13
本文从想象力与地理审美敏感性的概念和关系出发,结合地理美育的价值全面挖掘教学内容,将地理审美内容划分为景观美、结构美、思想美、科学美、探索美五种美感类型,并从审美发生的内在机制找到学生想象力提升地理审美敏感性的方法:学生以形式想象、投影想象、原因想象、历史想象、意义想象逐渐向前推进想象过程,提升地理审美的敏感性,从感受美、分析美、理解美、评价美到创造美的过程中抓牢地理美感,最终实现地理以美育人的全过程,并以真实的教学实践范例提供以上提升方法的具体操作示范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易形成与科学概念大相径庭的相异构想,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本文以“人口分布”一节为例,理清教学逻辑,挖掘地理思想,在教学目标中落实地理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地理思想,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矫正相异构想。  相似文献   

5.
蔡明 《地理教学》1995,(2):11-13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上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提取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地图,开发美育资源,以探索美育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将美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程开发、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欣赏天地之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地理美育又是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地理美育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多种地理之美,并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其地理美育的功能。以下为利用《中国国家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的实例。一、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自然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囊括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自然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深层次的地理审美离不开地理思维的参与,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深层次的地理特征之美、地理规律之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美。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中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学生展现心灵自由与人性美的同时,深入感受地理美,从而在课堂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地理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美丽的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学科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提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古丹萍  邹金伟 《地理教学》2023,(8):25-27+24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地理教学资源,本文以“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例,以深圳沙井“千年蚝乡”乡土资源为素材,以开发海洋资源为背景,以“生蚝”养殖地变迁为主线,探索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情境化案例设计。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强化和迁移,并且是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恭祥  徐永辉 《福建地理》2001,16(1):59-60,4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学科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提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1,(11):24-27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是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地理教材的有效、有机补充和完善,这些“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学习地理的情趣、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和技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具有“源头活水”的探究作用,是对地理教学应用的—个有效途径,是地理教学“学用结合”的一个积极亮点。  相似文献   

15.
杨利超  张晓玄 《地理教学》2020,(10):41-43,5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初中区域地理“三江源地区”为例,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通过研读课标、分析学情,重构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渗透地理核心素养,阐释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落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学实效的影响,始终存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诚然与教师的“教”有着重要关系,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相关的自主行为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是地理课堂教学实效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沿海侨乡乡村中学——福清海口中学的高中2年级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抽样调查,探讨学生学习行为对课程教学实效的影响,并针对性地从教师观念转变、地方教材课程开发和地理学科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等方面提出改善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海林 《地理教学》2011,(10):1-I0001
地理教学的魅力,在于给予学生追求“美”的动力。人人都爱美,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愿望,而地理教学让学生享受到“美”的教育。地理课堂呈现了很多神奇的自然之美。如端庄美丽、圣洁神秘的喜马拉  相似文献   

18.
地理之美,可谓无处不在:雄奇的山岳、精巧的地质构造、浩瀚的海洋、广袤的平原、迷人的宇宙,等等这一切,都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可通过欣赏地理之美,创造美丽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与学生一起领悟地球的奥秘,探索未知的宇宙,从而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印志 《地理教学》2022,(4):46-4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要求教学转向“课标本位”,新版教科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结合“家乡的水稻种植变化”乡土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课堂学习、课后梳理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姚振兴  常丽霞 《地理教学》2023,(10):17-20+9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上海版必修《地理1》在附录部分着重撰写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已成为“双新”背景下的又一个新的教学挑战。本文以“青草沙水库‘避咸蓄淡’”为例,通过前期准备(确定考察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实践实验(野外考察实施、室内实验过程)、活动总结(撰写方案建议、开展表现性评价)三个阶段,呈现了综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