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存振  徐宣国 《地理研究》2022,41(2):420-440
为探究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原因,以猪肉和鸡肉为例,运用Diebold和Yilmaz提出的关联测度新方法测度了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水平及其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通过QAP分析考察影响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较高,且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相比于鸡肉市场,猪肉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更高,但鸡肉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上升幅度更大。②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呈现出多线程、复杂的网络结构,空间关联网络较为紧密,与鸡肉市场相比,猪肉市场空间关联网络更为紧密,不同省份在畜禽产品市场的中角色和地位不同。其中,中东部畜禽产品主销区和主产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扮演着中心行动者角色,而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影响力较小,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③ 市场邻接、市场距离以及产区势力是影响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此外,市场化程度对猪肉市场空间关联同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出口环境下行的背景下,出口市场多样化成为应对贸易冲击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央的重要政策方向。近年来,经济地理学界开始关注产业多样化对于产业出口拓展的影响。基于以上背景,论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构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指标,从HS四位数产业尺度分析区域产业多样化对于区域出口市场多样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变量来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此外,考虑产业多样化对于不同产业影响的差异,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3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产业多样化显著促进了区域出口市场多样化的提升;② 产业多样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出口沉没成本来促进区域出口市场多样化,且产业相关多样化的促进作用更强;③ 相反,产业多样化会抑制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抑制产业的出口市场多样化;④ 产业多样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产业异质性,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从两类产业多样化中获益,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仅能从产业相关多样化中获益。研究一方面为区域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提升本地产业多样化来强化区域的市场拓展能力;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地理学理解产业多样化对于产业出口拓展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内部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曦  席强敏  李国平 《地理研究》2015,34(10):1943-1956
聚焦于中国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涉及的1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中国286个地级市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研究与某一制造业细分行业具有较强产业关联的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与其空间分布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产业关联强且具有空间关联的产业组合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在68个产业关联较强的产业组合中,有39个产业组合具有空间关联;产业关联较强的劳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容易呈现空间关联;超过半数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关联的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此外,在产业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WR模型对39个产业关联强且具有空间关联的产业组合的空间关联度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和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组合的空间关联度较高区域多分布在中等发展水平省区,而在经济发达或欠发达省区分布较少;东北三省区空间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组合基本一致,产业发展情况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技术创新活动深刻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和合作。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技术(知识)异质性视角,使用包括申请人地址和专利分类号的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运用分布拟合、技术空间可视化和Log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其技术创新特征及其路径演化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类别呈现幂律分布,集中在电通信及计算等少数技术类别,存在马太效应,技术的路径依赖较强。技术创新的跨产业“产品—零部件/软件—新产品(新产业)”和产业链上游“产品—零部件—基础材料”的关联拓展带动了区域的产业升级。②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技术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在专注核心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关多样化;广州从其强势的医学转向电通信及计算技术,进行非相关多样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趋于同质,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间创新协同。对比现有文献,论文提出技术创新路径受到所在区域技术创新特征的强烈影响,当前全球—地方(城市)视角研究需要加入区域尺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铁流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铁的网络化发展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重新整合,对城市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基于高铁流逐渐成为探索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论文使用2014—2019年高铁客运班次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演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 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城市网络整体上由东向西拓展,网络规模扩大、密度提升;② 节点功能和地位的时序变动重塑了网络的空间格局,改变了由少数东部城市主导的网络格局,呈现出多中心、均衡化的发展趋势;③ 从关联形态看,全国尺度上的复杂网络结构取代了区域尺度上的轴带式联系形态,整体上与“八纵八横”网络相对应;④ 城市网络的关联强度逐年提升,形成了4个联系层级,城市间的关系复杂而多样。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区域规划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致使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失衡.区域创新体系空间优化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通过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创新的空间均衡发展,提升城市圈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王秋玉  曾刚  吕国庆 《地理学报》2016,71(2):251-275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来源.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基于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12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借助SPSS,UCINET,ArcGIS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网络的创新主体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创新合作的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高校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源泉;市域空间合作成为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单元,国家空间是欠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工科高校等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态势是导致创新网络层级特征的主要因子,科技资源富集的行政中心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集聚地,创新源泉和创新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学报》2020,75(12):2684-2698
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地理邻近性的集聚理论揭示了产业地理不平衡分布的内在机制。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历史视角,从历史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认为地理邻近性不是产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认知邻近性为核心的多维邻近性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从认知邻近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即一个企业或区域进入(或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是该企业或地区拥有的基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经济活动的函数。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关联法则涉及的关键概念,梳理企业和区域尺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讨论关联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补充和拓展。本文指出:① 在认知邻近视角下,基于资源转换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基础,关联法则研究了企业或区域发展新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② 关联法则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和区域尺度,还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和韧性等。③ 外部联系、冲击以及内部制度环境等可能会降低区域产业动态对本地产业基础的依赖性。关联法则指出中国区域需培育内生发展模式,围绕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发展区域产业和实现区际产业优化布局与分工,逐步建立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韧性,支撑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9.
朱晟君  金文纨 《地理学报》2021,76(2):398-414
产品相关多样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经济学研究认为企业内部因素会影响企业的产品多样化策略,而一些地理学研究则发现企业外部的地方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发展。为了弥补当前研究中关于企业微观发展战略外部影响因素的空白,本文基于2012—2016年中国出口产品贸易数据研究地方出口产品结构对企业出口产品相关多样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地方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 在出口产品相关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多产品企业的出口相关多样化倾向会越强。②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均会影响地方和企业尺度在出口产品相关多样化方面的一致性关系。地方的社会信任属于非正式制度环境,会增强地方与企业在出口产品相关多样化方面的一致性。正式制度环境包括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进程,其中地方市场化程度对地方与企业在出口产品相关多样化方面的一致性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地方的全球化和分权化进程则表现为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了地方产业集群环境、企业微观发展策略以及地方制度背景三者之间存在关联。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政策影响地方内企业联系,为地方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技术关联性与技术复杂性划分出4类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集成不同类型新产业识别方法,在分析中国出口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地区产业演化路径存在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① 中国出口产业经历了空间分散化过程。2000—2016年中国出口产业首先由粤闽地区向长三角核心城市和山东省等地转移,再向长三角外围城市、中西部省会城市和江西省等地转移。② 中国区域产业演化以路径依赖型为主,但发达地区有更强路径突破性。2000—2016年路径依赖型新产业占新产业总数的70%左右,路径突破型新产业占30%左右。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产业演化更具路径突破性,中西部普通地级市更具路径依赖性。③ 不论是路径依赖型产业分化还是路径突破型产业创生,新产业不必然具有更高技术复杂度。在路径依赖型新产业中,约一半的技术复杂度高于其在位母产业。在路径突破型新产业中,约2/3的技术复杂度高于城市平均水平。④ 不同地区产业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出更多路径突破型新产业,并且新产业技术复杂度高于城市平均水平;中西部普通地级市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与技术发展技术复杂度更低的新产业。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路径突破且技术复杂度提高型新产业逐步增多,中西部普通地级市路径依赖且技术复杂度降低型新产业一直占有较高比重。因此,中国政府亟需制定政策推动中西部普通地级市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技术关联性与技术复杂性划分出4类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集成不同类型新产业识别方法,在分析中国出口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地区产业演化路径存在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产业经历了空间分散化过程。2000—2016年中国出口产业首先由粤闽地区向长三角核心城市和山东省等地转移,再向长三角外围城市、中西部省会城市和江西省等地转移。(2)中国区域产业演化以路径依赖型为主,但发达地区有更强路径突破性。2000—2016年路径依赖型新产业占新产业总数的70%左右,路径突破型新产业占30%左右。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产业演化更具路径突破性,中西部普通地级市更具路径依赖性。(3)不论是路径依赖型产业分化还是路径突破型产业创生,新产业不必然具有更高技术复杂度。在路径依赖型新产业中,约一半的技术复杂度高于其在位母产业。在路径突破型新产业中,约2/3的技术复杂度高于城市平均水平。(4)不同地区产业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出更多路径突破型新产业,并且新产业技术复杂度高于城市平均水平;中西部普通地级市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与技术发展技术复杂度更低的新产业。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路径突破且技术复杂度提高型新产业逐步增多,中西部普通地级市路径依赖且技术复杂度降低型新产业一直占有较高比重。因此,中国政府亟需制定政策推动中西部普通地级市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区域能否实现长期经济发展与其创造新产业路径的能力密切相关。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倾向发展与现有产业基础存在紧密技术关联的产业。然而,经济活动嵌入在社会制度环境中,制度因素也应被纳入分析框架。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出口数据和各省区市五年规划等,以城市产业路径创造为研究对象,从产品和区域层面分析产品关联(包括技术关联和制度关联)与区域制度邻近(包括城市间二重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邻近)及二者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发展新产品。研究发现:(1) 2001—2015年,中国城市新产品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增幅明显,中西部城市贡献较大,新产品日趋高端化。(2)在产品层面,城市倾向发展与现有产业基础存在较强技术和制度关联的产品;在区域层面,拟发展某产品的城市与已发展该产品的城市在二重开放和金融发展水平上越邻近,该城市越易于发展该产品。(3)城市间制度邻近削弱了城市产品演化的路径依赖。研究启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打造适宜新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举措为新产业兴起壮大服务,使城市突破原有产业路径,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进入、退出和演替等企业动态视角,揭示区域产业演化总体效应和规律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基于2010和2020年珠三角主要产业门类企业兴趣点POI数据,分析产业空间格局特征的变化,识别企业动态的热点区位,并通过数据挖掘揭示产业升级路径与关联规则,探讨珠三角产业空间演化的模式与规律。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模式,企业进入、退出、演替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原有的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产业升级与产业关联强化是珠三角产业空间演化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产业空间演化遵循制造业向服务业演化、制造业内升级、服务业内演化这三类产业升级路径,从低附加值的服装纺印、电子仪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机械零件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化;另一方面,有关金融保险、机械零件、网络科技、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更广泛且稳定。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核心地带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关联稳定的企业进入,而东莞、佛山、江门等专业镇转型地带和后发地区的低附加值、关联不稳定企业发生退出,广州、佛山的中心城区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心是企业演替与更新的热点地...  相似文献   

15.
了解产业关联的现实状况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前提。将城市的产业结构抽象成网络进行测度,可使参与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彼此间交错复杂的供给需求关系体现得更加具体,也使得产业关联的表述更具生动性。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市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矩阵中横纵向所代表的不同内涵,构建出两类4个不同基础网络和1个拓展网,并应用指标从全网整体、单点、点对、亚结构4个层次,深度剖析产业网络关联结构复杂性特征。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产业网络的供给结构比需求结构复杂且稳定;②供给网和需求网中控制性产业对差异明显;③北京市产业关联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以及凝聚分团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转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石敏俊  王妍  张卓颖  周新 《地理学报》2012,67(10):1327-1338
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科学评价各地区的排放责任。碳足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生产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 除了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 也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应用2007 年各省区投入产出模型和2002 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定量测算了各省区的碳足迹和省区间的碳排放转移。结果显示, 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显著的差异。碳足迹较大的省份为经济大省,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人均碳足迹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和能源富集区域及重化工基地;中国存在着从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向经济发达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区域的碳排放空间转移。上述结果表明, 人均碳足迹高的经济发达省份应承担较大的减排责任, 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有相当一部分的碳排放是为沿海发达省份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省份提供电力、原材料等高碳产品所致, 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考虑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因素, 适当减轻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的减排责任, 或使沿海发达省份向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 帮助这些区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王新越  芦雪静 《地理科学》2020,40(7):1160-1170
利用2001—2018年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旅游经济相关数据,综合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方法,研究中国31个省(区、市)旅游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多样化集聚程度则表现为东高西低;② 专业化集聚指数热点区集中于西部省份,冷点区以华东和华中省份为主;多样化集聚指数热点区位于中国沿海各省份,冷点区则主要包括新疆、西藏;③ SDM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提高,专业化集聚产生抑制效应,不同区域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以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带动旅游经济,中部地区多样化集聚的正向效应尚未显现,而西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对旅游经济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陈培阳  朱喜钢 《地理学报》2012,67(8):1085-1097
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尺度方差等统计方法从地带、省级、地级和县级4 个尺度对1998-2009 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比较分析。① 差异测度研究表明, 自1998 年以来,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4 个尺度上均表现出扩大的趋势;省级、地级和县级单元人均GDP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其中地级和县级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扩大趋势。② 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研究表明, 尺度方差及其构成大小依次排列均为县级、地级、省级、地带, 即尺度越小, 尺度方差越大, 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也越大。③ 空间格局研究表明, 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格局总体相对稳定, HH类型集聚区大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LL类型在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集聚是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的主要原因;各尺度显著空间关联类型对总体空间自相关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受人文地理“情感转向”思潮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开始关注情感对空间的构建作用,情感空间的营造与城市空间的治理存在一定的耦合关联。本文以广州市区的宣传类户外广告为例,援引情感地理与空间治理的相关理论,采用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探讨宣传类户外广告在营造情感氛围过程中与城市空间的内在关联,进而讨论情感氛围与城市空间治理的联系。研究发现,户外广告尤其是宣传类户外广告通过视觉表征生产情感空间,由身体-街区-城市三个尺度构成情感化的公共空间,置身城市公共空间的个体在宣传类户外广告的话语作用下重构对城市空间的想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等情感,并通过视觉、情感等非表征形式使居民在自我审视中加深群体文化认同,使空间治理内化。研究将情感地理的研究放置在城市这一中观尺度,通过广州市区宣传类户外广告的讨论丰富了情感地理的实证研究,同时对拓展情感地理研究的尺度与视角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00—2011年产品空间网络视角下中国出口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下,研究中国出口演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演化经济学界“产品空间网络”理论的提出,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复杂网络方法的新视角。国内学界基于该理论在全球尺度下研究中国产业演化的研究甚为匮乏。文章利用2000—2011年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库,以R软件可视化全球动态产品空间,构建了“核心区位度”新指标来科学测度国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位置,探讨国家在产品空间网络中“核心-外围”位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产品网络空间的位置存在差别,国家的经济表现越好,国家越倾向于在产品空间网络处于核心位置。中国已改变传统上的专业化生产两极分化出口贸易模式,形成相对均衡化的贸易格局,出口优势产品开始从产品空间网络的外围轻工业集群,走向核心地带的机械设备集群及化工综合集群,成为全球网络核心区位度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通过回归模型得出,影响中国在产业空间网络中核心位置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质量与研发投资等因素,而外商投资并未对中国走向网络核心位置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