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辽宁宽甸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单斜辉石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应用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结合XRD讨论了单斜辉石中Fe结构态的测定以及穆斯堡尔谱的可应用性。巨晶应结晶于相当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巨晶普通辉石的M1位分裂李一良,支霞臣,李玉芝,李铁,张裕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关键词巨晶辉石,M1位分裂,面积约束法,近邻边效应,T位铁单斜辉石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历时已久。但由于其晶体结构和成份的复杂性、化学不均一性及出溶现象等[...  相似文献   

3.
在1000℃和FMQ缓冲氧逸度条件下,将天然单斜辉石巨晶粉末分别加热1,2,3,5天。实验样品作X-射线粉末衍射和穆斯堡尔谱测量,结果表明发生了亚固相的氧化反应,其中M1晶格位上的Fe~(2+)氧化为Fe~(3+),而M2位上Fe~(2+)保持不变。氧化反应在2天已达到平衡。对比氧化程度不同的样品的穆谱的变化,为正确指派穆谱提供了制约。天然单斜辉石巨晶通常可以拟合4套四极分裂对称双峰,按前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新生代玄武岩中辉石巨晶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福建省三条断裂带上产出的辉石巨晶进行了成分、结构、差热及穆斯堡尔谱分析,提出辉石巨晶有黑色和绿色两种类型,每种辉石巨晶均由两个相组成,两个相的存在决定了辉石巨晶的许多特殊性质。黑色辉石巨晶与玄武岩有明显的成因联系,而绿色辉石巨晶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山东昌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巨晶单斜辉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明  陈立辉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09,25(5):1105-1116
山东昌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除斑晶单斜辉石和基质单斜辉石外,还发育大量巨晶单斜辉石和同源斜方辉石捕掳晶。巨晶单斜辉石与玄武岩间发育复杂和简单两种类型的反应边。复杂反应边往往发育在颗粒较大的巨晶单斜辉石外围。复杂反应边可分为4个带:内部带、过渡带、外部带和边缘带,其中,内部带、过渡带和外部带均由具不同结构特征的单斜辉石+熔体+金属氧化物构成,边缘带为不含熔体和金属氧化物的干净的单斜辉石;内部带的单斜辉石具梳状构造,过渡带的单斜辉石具细密筛孔构造,外部带为具似砂钟构造的筛孔状单斜辉石。反应边中单斜辉石、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成分显示,只有内部带受到单斜辉石巨晶的影响,其余带均受玄武岩浆的制约。简单反应边往往发育在颗粒较小的巨晶单斜辉石外围。简单反应边仅发育不含熔体和金属氧化物的干净的单斜辉石。巨晶单斜辉石的反应边是巨晶与玄武岩浆间温度差造成的。在与玄武岩浆反应的过程中,大颗粒的单斜辉石巨晶需要较长的时间与玄武岩浆达到温度平衡,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发育包含4个带的复杂反应边;反之,由于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小颗粒单斜辉石巨晶的外围只发育不含熔体和金属氧化物的简单反应边。同源斜方辉石捕掳晶的成分与地幔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斜方辉石类似,其边部发育类似于Bowen反应(1956)形成的单斜辉石环边。在单斜辉石AlIV-AlVI图解上,巨晶单斜辉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以及部分单斜辉石斑晶的核部,均位于较高压力的“麻粒岩和玄武岩中包体”区域,反应边中单斜辉石、基质单斜辉石以及绝大部分斑晶单斜辉石位于“火成岩”区域,说明部分斑晶单斜辉石核部来源于地幔二辉橄榄岩,属于捕掳晶。结合单斜辉石结晶压力的估算,笔者认为巨晶单斜辉石的成因模式为:来自软流圈的碱质基性熔体上侵到地幔岩石圈下部,结晶形成单斜辉石巨晶,后来该熔体携带巨晶单斜辉石与来自上地幔岩石圈、夹带大量二辉橄榄岩包体以及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的玄武岩浆混合,巨晶单斜辉石随混合后的碱性玄武岩浆上升、喷出地表。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伯利岩中的单斜辉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振信 《地质学报》1992,66(1):35-47
本文对我国金伯利岩中,作为巨晶、粗晶、基质相矿物、与镁铝榴石和钛铁矿的连生体、深源岩石包体矿物及金刚石中包体矿物产出的单斜辉石的粒度、形态、颜色及蚀变壳、矿物种属、化学成分特征、端员组分、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研究。并与玄武岩中的巨晶及其深源岩石包体矿物、钾镁煌斑岩和云煌岩中的单斜辉石作了对比。研究了单斜辉石和镁铝榴石共生对。探讨了金伯利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因,形成的温、压条件及所反映出的金伯利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指出了该矿物在找寻金刚石矿工作中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7.
巨晶单斜辉石的结晶和演化──矿物学研究的启示章礼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巨晶单斜辉石、结晶演化、熔体对于我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中巨晶和捕虏体已有大量研究成果[1,2]。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笔者对产自辽宁黄椅山的巨晶单...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英峰岭火山岩中单斜辉石巨晶以低Mg^#值(0.62—0.47)、贫重稀土(HREE)和富Al2O3、TiO2、Na2O和中稀土(MREE)为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成分变化。随着Mg^#降低,单斜辉石的Al:O,(11.58~6.97%,)、TiO,(2.28~1.06%)和HREE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特征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辉石巨晶的变化规律。随着演化辉石巨晶的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如Nb、Sr、Zr、Hf和LREE—MREE逐渐增加。低的Mg^#值和Ni、Co、Cr含量指示巨晶母岩浆是一种强烈演化的残余岩浆(Mg^#=0.27~0.35)。分离结晶模拟表明本研究最富镁的巨晶(Lz-54)的母岩浆很可能是由拉斑玄武质岩浆经70~80%,以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后形成。而本研究的其它辉石巨晶是该母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25~80%)分离结晶的产物。分离矿物中除了单斜辉石还包含了大量的石榴子石、斜长石和钛铁矿。温压计算表明英峰岭巨晶是高温岩浆在56~60km深的上地幔的结晶产物(r=1290℃~1130℃,P=1.73~1.83GPa),这一深度有利于石榴子石结晶。对比不同地区辉石巨晶的成分特征和形成条件,作者指出不同地区单斜辉石巨晶各种元素的不同变化规律主要受母岩浆成分和结晶条件控制。巨晶母岩浆在地幔结晶时对围岩橄榄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早期贫流体的岩浆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较弱,只有Sr,La等强活动性元素被明显改变;晚期富流体(F,P,H2O)岩浆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强烈,大多数元素被明显改变。因此,可以推断交代熔体中流体的含量是影响地幔橄榄岩交代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安徽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道公  夏群科 《矿物学报》1997,17(3):260-269
本文研究了安徽女山14个单斜辉石巨晶。它们属于铝普通辉石、透辉石和铁钠造辉石。主要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是同一碱性玄武岩浆在幔源条件下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均属捕虏晶,可能自中生代即已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0.
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谱图为两组四极双峰,分别由M1和M2位上的高自旋态Fe^2+产生,而单斜辉石则为三组四极双峰,其中两组较强的双峰分别由M1和M2位上的Fe^2+产生,第二组弱双峰是由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上的Fe^3+共同产生的。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有序程度高,并且斜方辉石有序度大大高于单斜辉石,而单斜辉石M1、M2位置的畸变程度高于斜方辉石。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Fe^  相似文献   

11.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发育有大量的单斜辉石斑晶,与橄榄石、角闪石等斑晶共存,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部分发育有很窄的反应边。研究表明单斜辉石具有巨晶的特征,是在高压下在与寄主岩同源的岩浆中形成,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沉淀生长而直接向上运移被带到地表,因而具有巨晶的主量及微量元素的特征却不具有巨晶的形态。单斜辉石稀土元素含量不高,HREE及LREE亏损,而M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均出现明显的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出现亏损而Hf略富集。Nb、Ta与Zr、Hf分馏明显。Th较为富集,而Pb强烈亏损,U的变化范围较大。研究发现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的来源较为简单,为地幔柱的直接产物,并没有受到洋中脊—地幔柱相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岩浆上升速度较快压力迅速下降,橄榄石大量晶出,引起了岩浆成分的变化,致使单斜辉石与寄主岩成分和结构上没有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2.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2mm范围内δD的变化达到6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续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相似文献   

13.
对滇东南马关火山爆砾岩筒以及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Sr同位素以及含水性研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巨晶均为铝质普通辉石,Mg#与Al、Fe、Ti呈负相关,与Ca呈正相关;稀土元素总量不高,HREE及LREE亏损,而MREE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均出现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出现亏损而Hf略富集,Nb、Ta与Zr、Hf分馏明显,Rb、Ba的变化范围较大。原位Sr同位素87Sr/86Sr值为0. 703 92~0. 705 06,巨晶单斜辉石来源于上地幔,形成于同一母岩浆,与寄主玄武岩同源,为源岩浆在高压下的结晶产物。运用显微红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cro-FTIR)分析测试了单斜辉石巨晶的水含量,结果显示OH吸收峰位于3 700~2 800cm-1,含水量赋值范围为318×10-6~693×10-6,水含量稍富于女山及汉诺坝地区的单斜辉石巨晶,也高于马关地区幔源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结构水含量,暗示该区上地幔岩石圈具高含水性,这同时证实了俯冲洋壳在研究区的活动。新近纪到达地幔过渡带的西太平洋洋壳俯冲发生转向东撤,此时新特提斯洋洋壳正在NE向俯冲,是马关地区深部地幔富水的主因,到达软流圈(或地幔过渡带)的新特提斯洋俯冲洋壳导致该区地幔熔融,岩浆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碱性玄武质岩石中的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发现晚中生代和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存在明显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有Al-普通辉石和次透辉石两类;而中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只有Al-普通辉石。新生代单斜辉石SiO_2含量高、REE配分型式为上凸型、LILE和放射性元素含量高,并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更亏损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而中生代单斜辉石SiO_2含量低、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LILE和部分HFSE以及放射性元素含量低,并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稍富集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巨晶的结构、矿物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Mg-Fe在熔体与单斜辉石间的分配状况皆说明,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是碱性玄武岩浆在高压下结晶的,因此二者是同源的;而中生代单斜辉石巨晶是被寄主岩浆偶然捕获的捕虏晶,是不同源的。华北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存在于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中,它们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更亏损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说明即使是碱性玄武岩也不能完全代表软流圈来源的原始岩浆,其在上升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同位素组成富集的物质的混入。同时,拉斑玄武岩不是碱性玄武质岩浆直接结晶分异的产物,亦不是完全由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造成的。拉斑玄武岩中存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贡献或是岩浆房内碱性玄武质岩浆受地壳混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谱图为两组四极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高自旋态Fe ̄(2+)产生,而单斜辉石则为三组四极双峰,其中两组较强的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Fe ̄(2+)产生,第二组弱双峰是由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上的Fe ̄(3+)共同产生的。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有序程度高,并且斜方辉石有序度大大高于单斜辉石,而单斜辉石M_1、M_2位置的畸变程度高于斜方辉石。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Fe ̄(2+)的有序度具有明显地温度效应,高温有利于Fe ̄(2+)做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6.
玄武岩中的"巨晶",因矿物颗粒粗大而得名,通常是指那些相对于玄武岩斑晶,形成深度较大即结晶于较高压力环境,个体粗大的单矿物晶体.因此,通常用高压巨晶来描述玄武岩中这些个体粗大的单矿物晶体(鄂莫岚和赵大升,1987),如单斜辉石巨晶、透长石/歪长石巨晶、石榴子石巨晶、锆石巨晶和蓝宝石等,其中以单斜辉石巨晶最为常见.华北克拉通中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巨)晶为研究对象,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巨)晶-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18.
单斜星叶石矿物的穆斯堡尔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于俄罗斯希宾地区的单斜星叶石进行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穆斯堡尔光谱效应研究,通过在温度分别在298 K,180 K和80 K条件下的分析,发现单斜星叶石由2个Fe~(2 )和1个Fe~(3 )四极双峰组成,并进行了单斜星叶石中的畸变参数包括八面体键角(σ~2)和键长变量(Δ)的计算。但是,在两个畸变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无法对它们的穆斯堡尔参数和四极双峰进行指派。本文对温度在同质异能位移和四极分裂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根据通过穆斯堡尔效应和f(Fe~(3 )(O))/f(Fe~(2 )(O))的平均值获得的三价铁对全铁的比值,改写了单斜星叶石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9.
汉诺坝幔源单斜辉石巨晶中的结构水:红外光谱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产自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4个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微量结构水的观察.确定3SOOcm‘左右和3620cm-‘左右两组峰为结构OH吸收峰,其中3500cm(-1)‘左右是主要特征吸收峰。单斜辉石巨晶自源区被携带至地表的过程中未经历明显的红扩散丢失。结合文献中的资料可以认为,上地幔中水的分布可能是不均一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2mm范围内δD的变化达到6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承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