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成鹏 《地理教学》2012,(1):52-53,48
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其中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就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许应鹏 《地理教学》2014,(14):62-64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有四项能力要求,分别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其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如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形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空间中地理事物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下面就如何描述这三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孙俊鹏 《地理教学》2012,(21):13-15,12
一、问题提出的地理背景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地理考试大纲中将"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作为高考地理考生的必备能力,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把"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放在四大能力之首,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以图表为载体的地理高考试题的  相似文献   

4.
高考科目的设置,直接影响并反映出该地区(国家)的人口素质。地理科最能综合体现考生的各种技能和素质,理应受到重视。如高考不考地理,我认为是很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金春 《地理教学》2009,(6):38-40
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也强调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如何规范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语言,从而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成为同学们时下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鲁岩 《地理教学》2011,(4):28+37-38
区位涉及面广、可分析性强、应用性突出,是地理能力形成与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区位地理成了高考人文地理的主旋律,成为高考命题和平时模拟训练的既定模式。从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回答地理区位相关问题时存在易混、易错的普遍性问题。所以本文力图以讲解一道考察农业优势区位的高考题为例,谈谈区位地理复习,以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的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梅国红 《地理教学》2015,(5):32-35,7
一、考纲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2.用事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二、教学思考纵观福建省近五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对综合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从区域特征入手,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并以此  相似文献   

8.
高考是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询问等形式鉴别考生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能力高低,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我心目中理想的高考地理试卷除了具有检测和选拔功用,还应是命题团队精心打造的艺术作品,能令人品味、回味和鉴赏,具有赏析功能。我对高考地理试卷的愿景是:  相似文献   

9.
2007年秋季高考地理卷以《考试手册》为依据,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答题失误存在普遍性的问题,现将这些错误较多、失分严重的方面抽取出来,分析其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志宏 《地理教学》2004,(11):25-26
一些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往往采用二轮复习的方法。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去粗取精、知识重组、归纳综合、专题归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以专题的形式把地理学科繁杂的内容条理化、规律化,针对性很强,也促进考生掌握应试技艺,增强分析判断题意和快速形成解题方法的能力,加强对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此,高考第二轮复习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应主要从下面八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能力立意”是命制高考试题的宗旨。而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考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上,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四项能力”的前提。高考说明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有三个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的信息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高考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要以“区域”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运用经纬线进行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看能否跨越这道“门槛”,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13.
潘化兵 《地理教学》2006,(10):23-24,25,6
中国地理的复习内容含盖初中《中国地理》上、下两册和高中选修地理第二册“中国国土整治”共三册书的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突出区域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并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相关系统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思想。区域定位往往成为考生进一步做题的“门槛”。做这种类型的试题,迈进“门槛”是进一步做题的前提,也是目前考生失分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考生能否迈进“门槛”的关键取决于区域空间定位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14.
汤国荣 《地理教学》2011,(12):13-18
纵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不难发现,旨在考查考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的试题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命题的一个“探索点”,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好题”。可以说,怎样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已成为不少命题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探究性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和对探究学习特性的理解,总结出一些地理探究性试题的设计路径,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表格数据题是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常见题型,快速提取表格数据中所隐含的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找出数据极值,洞察数据联系,理解不同时段的数据特征,是提取地理表格数据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按其内容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及地理专业语言,按表达形式分为描述性语言及论述性语言等。  相似文献   

17.
徐占福  马涛 《地理教学》2014,(10):47-51
正一、定位是前提——运用地图,建立"心理地图",学会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就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理解区域的前提。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语言形象的四要素包括语义、语音、形态、神情。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也必须讲究四要素的协调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奉明茂 《地理教学》2021,(6):62-64,61
高考地理试题的构建大多以文字材料为主,快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到隐含的有效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瞄准关联影响因素、关注地理事物发展阶段、把握地质作用演变过程,是阅读地理试题文字材料时提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理实验试题的命题意图、解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莉 《地理教学》2006,(12):32-35
地理实验题在高考试卷上的第一次亮相,是2005年广东地理高考试卷的第35题,这不仅让考生措手不及,在考场上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头脑风暴;也让教师倒吸了一口冷气,大呼“有新意,是一道创新性、探究性的好题型”。随之,在2006年的各地各类的地理试卷上络绎不绝地出现了地理实验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