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哈达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哈达铅锌矿产于中酸性岩体附近的泥盆系、二叠系中,受与NE向断裂贯通的成群(组)出现的次级断裂控制;矿体连续性较好,平面上呈透镜状,空间上呈柱状、似板状、透镜状,矿体为隐伏-半隐伏状,埋深不大;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贾林柱  郑萍  张赋 《地质与资源》2012,21(5):441-445
白乃庙铜矿床产在察汉敖包褶皱束与白乃庙褶断束之间东西向隐伏的白乃庙深大断裂带部位.矿床Ⅳ、Ⅴ、Ⅵ矿段矿体产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五岩段绿片岩内,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平行或斜列式产出,具有膨大、分支特征.铜矿化作用与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蚀变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矿床叠加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3.
岩头村铜矿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沿断层构造破碎带产出,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二段(T_3xd~2)中酸性火山岩,属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光泽关上萤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断裂控制明显,成矿在时间、空间上与北北东向断裂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矿体特征,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等研究,认为该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5.
李南生 《福建地质》2007,26(1):27-33
闽清牛路坑铅锌矿床地处闽东中生代火山岩成矿带上[1],产于晚侏罗世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中,成矿与断裂构造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区内已发现4个矿体,呈不规则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受南北向和北北东向2组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控矿条件、矿体规模及形态的特征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裂隙带充填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占新建 《福建地质》2012,31(4):315-324
浦城管查铜矿位于峡口—古楼北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贮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变质岩和晚侏罗世下渡组火山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浦城黎处萤石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控制,呈透镜状、脉状分布,空间上与燕山晚期晚白垩世正长(斑)岩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8.
云南兰坪县双麦地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_3xd)浅灰绿色片理化安山岩。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刀公箐铜矿矿体呈复杂透镜状、豆荚状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中二叠统羊八寨组(P_2y)绢云千枚岩及凝灰岩。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唐建忠 《福建地质》2013,32(1):10-17
大田高才坂矿区铜多金属矿体产在昆山向斜东翼早三叠世文宾山组中,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条铜多金属矿体,形态复杂,总体呈脉状,局部为透镜状产出,矿床成因属于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矿区南面的石笋崎Cu-Pb-Zn-Mo土壤综合异常中各元素套合紧密,异常规模较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认为该区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在昆山向斜西翼及东翼东南部土壤异常区内有望找到隐伏的铜多金属矿体.  相似文献   

11.
冯学岚  尤俊忠 《贵州地质》1997,14(4):285-298
贵州清镇猫场铝土矿矿床是黔中铝土矿带西南端一个特大型隐伏矿床。产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成份简单,为一水硬铝石。自然类型有:碎屑状,土状,致密状铝土矿。共生和伴生矿产有:赤铁矿,黄铁矿和稀有元素镓,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耿建 《西北地质》1992,13(1):32-36
银矿体产于上元古界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中亚组大理岩中,矿体受层位及构造控制,围岩蚀变明显。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倾向品位加富、厚度增大、隐伏矿体出现,开沿断裂展布,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成分复杂,有益元素为Ag、Pb、Zn、Cu。具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广南县皂角树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隐伏于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层间断层破碎带中,其断层构造控矿明显。矿石常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属低温热液型锑矿床。  相似文献   

14.
贵州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是贵州省内发现的首个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北西向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根据矿体的空间展布特点,以控容矿断裂作为矿体对比连接的依据,圈定69个铅锌矿体,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万吨。Ⅰ-1号主矿体为区内规模最大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猪拱塘断层(F1)破碎带内,赋矿围岩建造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建造。矿体长度1 640 m,平均厚11. 01 m,铅平均2. 81%,锌平均8. 71%。铅锌资源量182万吨,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7%,资源量规模达特大型。通过对Ⅰ-1号主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详细论述,为矿床总体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古丈凉亭坳重晶石矿床产于古丈逆断层南东侧之北东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主要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泥质白云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主矿体延伸稳定,矿石质量好.围岩蚀变主要为重晶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本区重晶石矿为低温热液型矿床,Ⅰ号矿体深部及南东桐木...  相似文献   

16.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邵武金坑铜金矿体产于震旦纪西溪组、寒武纪林田组层间构造破碎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金坑断裂和坑口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地层及后期的岩浆热液,认为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大水塘组顶部与中三叠统河湾街组底部断层接触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厚度变化较大.为一早期形成于断裂破碎带中后经地表长时间氧化淋滤叠加形成的热液—风化淋滤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华 《福建地质》2015,34(2):125-134
井后钼矿是闽北地区新发现的辉钼矿矿床。矿体明显受构造控制,北北东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裂隙带为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北东向裂隙带中。通过对井后钼矿的地质特征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认为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燕山中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20.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对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可知,下柳沟地区矿体形态复杂,矿体沿走向、倾向品位及厚度变化均较大,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网脉状、透镜状等产出,矿石组合以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主。通过对闪锌矿中Zn、S、Cd、Fe、S、Co、Ni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本区矿床为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本区目前揭露的仅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可能还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