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晋西黄土高原环境退化及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义娟  苏志珠 《山地学报》2001,19(3):278-281
晋西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退化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野外调查和前人成果,讨论了该区环境退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并对环境退化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楼惠新 《自然资源》1995,(5):58-62,4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资源重点开发区之一,随着区内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内人口将聚增,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转移。人们发展和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研究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整重大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人口和劳动力的历史发展,转移规模及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3.
冯海燕 《山地学报》2003,21(6):775-775
自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来,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新世纪西部开发战略的核心,西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愈加明显。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研究工作引起了有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相关研究报道频多,但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生态意识,往往只是被动地注意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经济发展分割开来,结果是西部大部分农民依然面临贫困,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应依然难以持续,人与地、经济与环境的矛盾依然是一道难解的命题。针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层面,《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战略,实…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制造业就业高度集聚在区域中心区县,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高,对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区内的集聚水平差异大;该区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资源条件等区域特征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明显,规模经济、地方保护、产业政策等区域产业特征显著影响该区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汽车和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以产业对外开放促产业集聚的产业集聚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优势日趋丧失,区域竞争力下降。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应把智力资源开发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之一。该区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总量大,质量高,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聚集,科技进步基础处于全国前列。智力资源开发现存的突出问题是科技经费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未能成为研究与开发(R&D)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落后,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存在巨大潜力,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智力资源开发潜力分5个等级。基于智力资源的开发潜力,东北地区可在如下4个方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即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优势部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竞争力;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中国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积极发展城市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综合性对策,迫切需要在体制、投资、人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但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缓解贫困的有效的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扶贫功效。为此文章论述了有利于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玉亮  杨士弘 《热带地理》1997,17(3):233-237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耕地锐减和污染的与日俱增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在土地资源上存在的弊端及耕地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协调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钦州湾地区位于中国沿海地带的南部末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的西南地区出海口,地缘政治经济地位显要突出。经历“九五”期间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快速成长的地区之一,与昆明、贵阳地区一起,形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成长新三角。面对新挑战,环钦州湾地区要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受益,建设成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对外开放窗口和口岸,海洋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化的沿海港口城市群,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43-45,50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河南现代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坚持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发展格局,强化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杨开忠 《地理研究》1994,13(1):9-15
本文以新中国伟大实践为源泉,以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讨论。作者区别出极端和温和的不平衡方法,消极和积极的一体化方法;主张发展中国家抛弃不平衡和平衡发展方法,采取和实行政府积极干预的一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的节水高效农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龚家栋 《中国沙漠》1997,17(1):83-88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首先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入手,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发展节水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商品化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学习和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对中国西北干旱区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前景与导向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 ,荒漠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本文阐述了荒漠旅游的产品特征 ,深入分析了新疆荒漠旅游开发的契机以及资源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导向。  相似文献   

14.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陆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黄秉维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6,51(5):445-453
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持续发展深化的必由之路。区域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各种要素的综合规律的揭示,即陆地系统科学。对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既是地理科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骆驼刺植被及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研究和了解骆驼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对骆驼刺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骆驼刺多年综合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骆驼刺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初步的评述,以期对骆驼刺的研究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深入地展开,为骆驼刺植被的恢复重建及可持续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看作为资本主义以来的一种经济区域现象,从经济行为主体对地理空间的无限追求出发,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上这种区域现象发展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国家间地理基础的一致性等因素的关系,力求找出发展规律,以此指导对当前各种区域集团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6,15(2):67-7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城市"的理论背景及国内有关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设想,根据世界城市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和主要制约因素,并对中国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两种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总结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和表象特征,提出了人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所应坚持的理论与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礼茂 《盐湖研究》2001,9(1):30-35
重点探讨了与柴达木资源开发相关的五个问题。一是柴达木在青海发展和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二是格尔木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重点探讨了格尔木的城市性质 ,格尔木在国家资源安全中的作用和格尔木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三是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 ,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四是讨论了投资补偿理论和柴达木盆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最后探讨了柴达木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