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七珠展筋丹揉药加温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测定,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3%(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舒肩汤辅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肩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肩功能Neer功能因子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72/75),对照组为84.0%(6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功能Neer功能因子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肩汤辅以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用针灸疗法更具优势,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肩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综合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电针疗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5.6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及Constar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减轻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中药熨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周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肩周炎患者36 例,采用五位一体综合疗法(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腔注射、液压扩张、中药熏蒸和康复锻炼)。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次随访(半年)时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量表(CMS)评分,根据CMS评分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半年随访,总有效率为94.4%(34/36);治疗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能取得一定疗效,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 例Neer I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 例。对照组予以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和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骨化瘀汤口服治疗,持续4周。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eer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2、4周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较单用夹板固定骨折愈合更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王堆导引术对肩周炎恢复期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肩周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法组、马王堆导引术组、联合组(常规手法联合马王堆导引术),每组各30 例。比较3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为83.33%(25/30),马王堆导引术组为73.33%(22/30),常规手法组为70.00%(21/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组优于常规手法组及马王堆导引术组(均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马王堆导引术组、常规手法组,马王堆导引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手法组(P<0.05)。治疗后3组UCLA评分和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联合组提高幅度大于马王堆导引术组、常规手法组(P<0.05)。结论:常规手法联合马王堆导引术治疗肩周炎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冲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VAS、Melle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Melle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舒筋汤结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瘀滞型肩周炎患者1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 例。对照组采用推拿联合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汤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治疗2、4个疗程后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1%(61/64),对照组为82.81%(5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疗程后2组UCL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瘀滞型肩周炎应用舒筋汤联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 例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后采用养血柔筋汤熏蒸及热敷联合功能锻炼对冻结肩冻结期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冻结肩冻结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肩关节镜下松解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柔筋汤熏蒸及热敷治疗。2组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评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4周、3个月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功能及活动度。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d、4周、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柔筋汤熏蒸及热敷联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及功能锻炼治疗冻结肩冻结期疗效确切,对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各项评分(单项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积分)、疼痛强度量化评分表(MPQ)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积分(PRIT)]、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啡肽(β-EP)]。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各项评分及总积分、MPQ积分、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关节活动受限症状,缓解疼痛,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关节围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U-FMA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76.67%(4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ESR、CRP、TNF-ɑ、IL-1β、MMP-9、VAS评分均有降低,IL-4、IL-10、Constant-Murley评分均有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在改善生理职能、精力的评分方面,仅治疗组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肩周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运动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利斯霍姆(Lysholm)膝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屈膝活动范围(ROM)以及伸膝受限ROM的变化。结果:2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屈膝ROM及伸膝受限RO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KOA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无药物及手术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