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北、南半球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系数资料代替格点资料,用区域降水指数表示华北、江淮、华南五区汛期(6~8月)降雨。通过引进复相关系数和构造复相关系数场模.分析了半球500hPa环流与我国东部汛雨异常的同时和时滞相关联系。在此基础上.选取5月份北半球、1月份南半球球函数系数与东部汛期降水作时滞的奇异值分解。由此得到的预测关系在1998~2001年汛期降水预报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从而对500hPa环流的球函数系数资料在区域月、季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盛夏候多雨、少雨500hPa候平均环流特征的分析,得出多雨、少雨500hPa候平均环流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引进相似指数,用欧洲中心500hPa数值预报格点值作为初始预报资料,然后计算相似指数,从而确定未来5天的降雨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少高温年环流的差异;利用典型场相关分析理论,分析了7~8月500hPa高度场与前期1~6月500hPa高度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EOF方法为基础对北半球50 hPa高度月平均距平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北半球50 hPa场存在着几种定常的环流型,且它的距平场的EOF展开精度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另外,北半球50 hPa高度月平均距平场高、中纬之间存在着远远超过α=0.001信度检验的“跷跷板”式振荡。功率谱分析发现,北半球50 hPa环流场有着显著的准2—3年及准4个月振荡周期,赤道平流层QBO现象在高度场上也有清楚的反映。通过与对流层的EOF分析比较得到,500 hPa与50 hPa第一、第二特征向量场有相似的空间分布,但对于EOF展开无论是从拟合精度的稳定性还是收敛性看,平流层都远远优于对流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球函数分析方法,对全球500hPa大气月平均位势高度场(1948-1999年)的气候及其异常的时空结构作了简要分析;给出利用球谐函数进行分析及研究的方法及步骤,给出南、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相对强度及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拟合率。  相似文献   

6.
欧亚500 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年际振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敏  罗艳 《应用气象学报》1995,6(4):461-467
文章用主分量、功率谱、带通滤波及复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欧亚地区1951~1992年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欧亚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主要存在准2.5年、准3.5年振荡周期。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以准3.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中高纬地区以准2.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复主分量分析还表明了这两种振荡的传播方向和随时间变化各不相同。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准3.5年振荡特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及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少高温年环流的差异;利用典型场相关分析理论,分析了7~8月500hPa高度场与前期1~6月500hPa高度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北半球500hPa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对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热带部分作了合理的资料插补,用所得资料求得了北半球500hPa逐年1、7月高度场的球函数系数。据此对北半球1、7月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低维低阶特点,基本环流特征及季节变化可以由约20个球函数分量得到描述。  相似文献   

9.
陈丽娟  李维京 《气象》2001,27(3):23-25
用3种客观评分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为三峡库区提供的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5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延伸预报月平均环流场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持续性预报和气候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对三峡工程气象服务有参考价值,从动力统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推导的月降水距平与月环流场的关系,建立了三峡库区代表站点月降水距平预报议程,利用月动力延伸预报的500hPa高度场和实际降水场资料反演出月降水距平预报方程的系数,经过1999年降水预报试验,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年以来NCEP/NCAR北半球500hPa逐日环流场资料,应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报方法,对离预报月最近若干时段内的东亚500hPa逐日高度场环流场进行EOF展开,提取前期环流场的主要特征量及恢复场,运用相似算法分别与1961年以来各年同期EOF主要特征恢复场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相似年份。调整前期资料长度,再用相同的方法找出5个相似年,累计预报区域5个相似年预报时段内逐日降水频率,并将其结果绘制成曲线,根据曲线峰谷变化,即可对延伸期预报时段内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性主要降水过程出现日期进行预报。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庆延伸期内降水、降温等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泛相似预报法在汛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谷湘潜  康红文 《气象学报》2005,63(2):250-256
文中分析了中国汛期降水的最佳相似情况,将传统的相似方法推广为包含有相似和反相似两个方面,得出近23a的最佳相似的距平相关系数(ACC)可以达到0.382。在此基础上提出泛相似预报的方法。利用近23a降水资料试验,表明泛相似的汛期降水预报评分的ACC可达0.13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寻找过程相似的有效指标 ,建立了一个适合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相似预报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 ENSO的重要指标—— NINO3区海温指数预报 ,结果表明 :海温相似预报较持续性预报在预报效果 (如误差和相关系数 )上有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在 6~ 8个月时效上更为突出 ;模式的有效预报时效为 8个月 ,基本上达到国际上同期的模式水平。在有效预报时效 8个月内 ,冬半年的预报相关性普遍高于夏半年 ,其中 ,1 2月份的预报相关性最高 ,而 6,7月份的预报相关性最低。对于所有时效 ,2~ 4月份的预报误差最小 ,而 1 2月份的预报误差最大。相似预报对于转折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尤其是对于 El Nino结束和强 El Nino开始  相似文献   

13.
综合优势相似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优势相似法是建立在相似因子群的多项相似与动态相似基础之上的,因此更能反映大气天气过程的实际演变,其预测趋势可最接近天气气候实况。综合优势相似法中相似和不相似这两个预报时段的气象序列的对比分析和严格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相似和不相似两者呈显著差别,才能认定相似有效,以相当高的可信度保证了预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综合优势相似法操作简便,在2002年濮阳和2004年郑州汛期降水趋势预报中效果良好,可作为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MOS法、相似法、叠套法及中尺度数值预报制作降水预报的技术思路,以增加各级台站对省台客观降水预报产品的了解,便于在实际业务中对其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鹤壁市暴雨相似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欧洲中心3层数值预报产品,综合运用相似系数和距离系数,研制了既反映环流形势相似又反映强度值相似的鹤壁市暴雨24h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期延伸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未来8—17 d中期预报方法短缺的现状,将数值预报产品与历史资料有效结合和应用,以天气学、统计学为基础,通过关键区相似预报等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通过计算环流相似和气候概率实现中期延伸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中期延伸天气预报方法能够反映未来天气演变和降水、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经过检验,认为可以应用于中期天气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7.
对2016-2020年全球模式ECMWF和区域模式GZ_GRAPES、基于模式的解释应用和广东省气象局发布的定量降水预报(QPF)进行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ECMWF和GZ_GRAPES模式对一般性降水预报技巧在逐年提升,对大雨或以上的降水预报技巧的提升缓慢。GZ_GRAPES对大雨以上降水的预报技巧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精细时空分布均优于ECMWF,区域模式更易预报出中小尺度降水信息。分类暴雨评定表明,模式对台风暴雨预报最好、锋面暴雨次之、季风暴雨预报最差。模式的暴雨预报落区偏小、低估明显,预报员通过经验订正明显提升了暴雨预报评分,其中季风暴雨的订正量最大,但存在预报范围偏大、空报较高的问题。基于ECMWF集合预报的解释应用与预报员的定量降水预报能力相当,降水越强,解释应用技术的优势越明显,但对季风暴雨也存在严重低估或漏报。目前降水精细时空分布、季风暴雨、极端性暴雨等依然靠预报员的经验订正为主,随着集合预报模式和区域高分辨率模式能力的提升,将预报经验客观化并与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结合是提升QPF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Dynamical-Statistical-Analog Ensemble Forecast model for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 (TCs) precipitation (DSAEF_LTP) utilises an operation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model for the forecast track,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is obtained by finding analog cyclones, and making a precipitation forecast from an ensemble of the analogs. This study addresses TCs that occurred from 2004 to 2019 in Southeast China with 47 TCs as training samples and 18 TCs for independent forecast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use four model versions. The control experiment DSAEF_LTP_1 includes three factors including TC track, landfall season, and TC intensity to determine analogs. Versions DSAEF_LTP_2, DSAEF_LTP_3, and DSAEF_LTP_4 respectively integrate improved similarity region, improved ensemble method, and improvements in both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SAEF_LTP model with new values of similarity region and ensemble method (DSAEF_LTP_4) performs best in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while the DSAEF_LTP model with new values only of ensemble method (DSAEF_LTP_3) performs best in the forecast experiment.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ion (training sample) and forecast (independent sample) may b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C with typical tracks (southeast to northwest movement or landfall over Southeast China)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samples. Forecast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ree global dynamical models (ECMWF, GRAPES, and GFS) and a regional dynamical model (SMS-WARMS). The DSAEF_LTP model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dynamical models and tends to produce more false alarms in accumulated forecast precipitation above 250 mm and 100 mm. Compared with TCs without heavy precipitation or typical tracks, TCs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better forecasted by the DSAEF_LTP model.  相似文献   

19.
形势场相似计算方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天气分析方法,对常用的形势场相似算法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是较好的"形"相似判据;对经向和纬向分别计算相似度可以发掘出更多有预报参考价值的信息;另外,对相似计算方案的边界条件及执行效率等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预报的效益评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有关热带气旋(TC)灾情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较少涉及TC预报对减少灾害损失的贡献(即效益)分析。基于中央气象台的TC实时路径和强度预报,针对登陆中国大陆的TC,初步分析了TC的路径和强度预报误差与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可能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TC路径和强度预报误差的TC直接经济损失的预估模型。TC登陆前后24 h的路径和强度预报误差与TC所致直接经济损失均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单个登陆TC而言,若24 h TC路径预报误差每减小1 km可减少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0.97亿元,若强度预报每减小1 m/s可减少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以2014年为基准年)。可见,提高TC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对于减灾的效益巨大,且当前尤以提高强度预报能力的效益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