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月27-28日,哈尔滨市铁岭小学研学组及哈尔滨市第73中学地理组师生集体参观黑龙江省气象台气象科普展厅。师生通过参观气象电子翻书、科普游戏、气象模型、科普展馆等智能气象科普产品,了解了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知识,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了学习气象了解气象的兴趣。期间,还参观了黑龙江省气象台会商室,并由专家为师生现场答疑解惑,树立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广东气象》2021,43(3)
湛江气象科普资源、旅游资源、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丰富,开展科普研学旅行具有天然优势,但存在投入不足、人才不全、影响不够等阻碍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发展的问题。解决湛江地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现存问题,提升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从组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联盟、加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供给联动、主动对接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东气象》2007,27(3):F0003-F0003
菏科普馆是一个以气象为主线,涉及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类科普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包括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仪器、防雷安全、农业、人类智慧展等10个展厅,可供1000人同时参观。不仅展示了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而且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现了一幅现代气象科技快速发展的画卷,使参观者通过直观的体验了解各种以气象为主的多学科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吕淑琳  张兴强  张敏 《山东气象》2004,24(Z1):44-46
本文介绍了聊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设计理念、基地结构、布局、运作方式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聊城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突出表现了设计新颖、布局巧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气象知识和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及科学的管理与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在气象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以卫星数据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对植被覆盖指数与土地退化指数进行了方法研究,并以北京2006年第二季度为例开展了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卫星数据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信息提取及评价方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湖北省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普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科普理念与工作方式,打造新时代社会化大科普生态,是大势所趋。以杭州市萧山区气象科普体验馆为例,介绍了萧山区气象局聚焦气象科普高质量发展,以展馆为核心,一核多跨,联合教育、宣传、科协等10多个部门通过“建机制、强基础、亮品牌”,推进气象科普创新发展,广泛融入部门、镇村、社区、医院、景区、校园等,着力构建多元社会气象科普平台,阐述了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围绕社会公众气象科普需求,联合部门协作发展、创新科普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Flash软件在设计制作气象科普动画、电子书、挂图、游戏等气象科普产品的具体应用。利用Flash设计气象科普产品,可让原本枯燥的气象科普知识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以及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尤其适合气象部门的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平台的数字科普产品开发制作。  相似文献   

9.
《气象知识》2012,(3):73-73
恒德小学足上海市气象科普特色学校,坐落于酱陀区桃浦地区。在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七彩星气象站”“气象俱乐部”“气象实验室”“气象科普馆”,构建了“气象节、气象七彩行、气象校本课程、气象棋”四位一体的科普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科普讲解工作是一项集知识、语言、技巧为一体的艺术性服务工作。气象科普讲解员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科普知识的传播质量和影响面。高质量的科普服务需要高质量的科普讲解人才,讲解员在具备行业基本素质后,讲解技巧便成为决定讲解效果的关键。针对我省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将气象科普知识讲解技巧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搞好科普工作,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广西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1990年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以来,我会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发动广大会员撰写科普文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咨询、示范、推广,把气象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辐...  相似文献   

12.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3.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问题,简述了公众气象满意度问题的提出、来源和内涵,综合考虑国内外气象服务满意度、质量评价工作的研究成果和现代气象服务的业务现状,确立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设计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业务中称为调查问卷).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实证检验,特别检验了结构效度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个方面,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价结果与综合满意度评价结果具有高度关联,可以有效解构气象服务满意度特征,对于挖掘分析公众不同层面的气象服务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宝鸡市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的结构与特点及主要功能。系统采用VB6.0语言、Office2000中的Access数据库和Excel电子表格等工具混合编辑,包括化管理、全市地理、气候、综合区划概况、气象资料、气象灾害、产量预报、气象服务、气候分析、气象科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新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的目标是:1/3的地(州、市)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或1/2的地(州、市)气象台站被命名为地级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上半年有5个单位获得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他们是:喀什地区气象局、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被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普 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贵州气象科普工作现状贵州气象科普工作最早开展于 5 0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 ,形式和内容均较简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作品有了更大的需求 ,对气象科普的形式、内容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 ,贵州省气象局党组十分重视气象科普工作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了领导 ,加大了投入 ,改进了形式 ,充实了内容 ,使贵州气象科普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有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将每年“3·2 3”世界气象日街头宣传纪念活动与省科委举办的“3·1 8科技一条街…  相似文献   

17.
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青海省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各类业务平台、流动科普设施、地面观测场、人影作业设备等宣传科普基础设施,纷纷组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活动。3月22日,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省气象局办公室邀请西宁市胜利路小学近200余名师生参观了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和省气象影视中心3个业务平台,体验了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气象科普设  相似文献   

19.
铭杰 《辽宁气象》1997,(2):26-26
本刊为落实1996年2月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精神,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与辽宁省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辽宁省首届气象科普有奖征文活动于今年2月圆满结束,4月2日在沈阳举办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融媒体开展气象科普工作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以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崛起,全面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发展环境。在为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信息传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拓宽了信息传播平台、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气象科普工作开展来说,融媒体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提升其科普成果,满足受众对于气象知识的需求。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对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融媒体全面、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出几点个人拙见,为提升气象科普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