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离子色谱法测定六价铬和三价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文彬  朱岩 《岩矿测试》1991,10(2):97-99
本文提出了用HPIC-AG4柱和用0.5mmol/L Na_2CO_3为淋洗剂(2.0ml/min),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r(Ⅵ)。50μl进样体积时的检测限为0.1μg/ml Cr(Ⅵ),同时在0.01mol/L NaOH的介质中,H_2O_2将Cr~(3+)氧化成CrO_4~(2-),然后测定总Cr量,由此计算Cr~(3+)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刘汉初  倪桃英 《岩矿测试》1991,10(2):123-124
本文对EDTA滴定过量Pb间接测定SO_4~(2-)的方法作了改进。加入乙醇抑制PbSO_4沉淀的溶解,使滴定不需分离沉淀而直接进行。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控制pH为5.2—5.4,可避免大量共存Ca~(2+)、Mg~(2+)的干扰。改进后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好,可适用SO_4~(2-)含量高于1mg/L的天然水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结晶学和晶体结构测定中,由于计算上的某种需要,常常把原来的坐标系以原点为中心,按照某种方式转动某一角度而成为一种新坐标系。由于新、老坐标系有共同的原点,因此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上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中的一种坐标系的某些量可以用另一个坐标的某些量的数学式来表示。坐标系变换后,结晶学中的一系列指数,如点群,晶面指数(hkl),晶棱方向指数[uvw],倒易点阵矢量等都会跟着变换。本文试图从数学出发,揭示这种变换关系,即变换矩阵。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发展了一种以岩石漆中获取过去环境变化信息的新方法,即利用岩石漆的(K~++Ca~(2+))/Ti~(4+)阳离子比率和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古地貌的形成年龄,根据岩石漆中微量元素显微层理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推演古环境湿度和碱性条件。这种新方法的代表人Ronald I.Dorn因成果突出于1985年获美国里根科学奖。本文主要依据Dorn教授提供的有关这种新方法的最新发展的材料,对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用自制的银-树脂柱除去卤水中绝大部分氯,然后以离子色谱法测定具中的F~-,NO_3~-,SO_4~(2-)的方法。该银-树脂柱(10mm×80mm可分离150mg氯。方法检出限F~-、NO_3~-、SO_4~(2-)分别为0.06、1.29、0.48(ppm)。  相似文献   

6.
梁树权  肖宏展 《岩矿测试》1991,10(4):259-261
本文采用熔融联苯萃取8-羟基喹啉钛,继后溶固相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390nm处测量吸光度。实验确定了各参数的最佳值,其摩尔吸光系数为7.9×10~3L·mol~(-1)·cm~(-1),一些干扰元素可以掩蔽。方法迅速、简便,用于测定铍铜合金中的痕量Ti,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连续测定地质物料中的氟、氯和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报导了一种快速、高效和无干扰地测定地质物料中氟、氯和硫的热水解离子色谱方法。自行设计和组装了热水解装置。实验研究和选择了热水解条件、离子色谱测定的最佳工作状态,从而获得了准确可靠的结果。用本法对10个地球化学标准参考样(GSR-3,6;GSS-1,3,6,8;GSD-11,12)进行分析测定,其结果与这些标样的最佳估计值和推荐值非常一致。该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氟6.6ppm;氯30.8ppm;硫酸根36.8ppm。方法的精密度(RSD,%)对氟含量为577ppm,氯含量为70ppm和硫酸根含量为420ppm的样品来说,分别为1.8%,12.3%和3.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离子交换分离—ICP-AES法同时测定岩石中微量锆、铪、铌和钽等元素的新方法。样品经碱熔、浸取、过滤,其沉淀连同滤纸放回原烧杯,加入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少量酒石酸溶液。基体元素(Fe~(3+),Al~(3+),Ca~(2+),Mg~(2+)等)被树脂吸附,锆、铪、铌和钽与酒石酸形成稳定络合物存留在溶液中,经干过滤后,用ICP-AES方法直接测定。欲测元素的样品分析实际检出限分别为:Zr0.2ppm。Hf、Nb、Ta均为0.4ppm。实践证明,本方法不仅步骤简单,分析速度快,而且分析结果或靠,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9.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良保  李振涛 《铀矿地质》1990,6(3):179-182
根据Au(Ⅲ)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原理,研究成功了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的方法。样品用盐酸、过氧化氢及溴水分解后,在巯基棉柱中进行了分离和预富集。方法检出限为2×10~(-10)gAu/ml,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2×10~(-10)—1×10~(-5)gAu/ml。对于2×10~(-9)gAu/ml和2×10~(-8)gAu/ml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3.0%。  相似文献   

10.
( Ca0.5,□0.5)BaCe2(CO3 4F属于六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b=5.093(8)A, c=23.017 (6)A, γ=120º, Z= 2。用强功率四回单晶衍射仪在2θ=2 -65º 范围内共收集到821个原始衍射强度数据。晶体结构主要靠重原子法解出,采用空间群P62C,根据344个独立衍射点经多轮最小二乘修正后,获得其全部原子的三维坐标、占位度、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温度因子等参数,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  相似文献   

11.
二阶导数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岩矿中铌和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玉伦  李淑玲 《岩矿测试》1991,10(3):161-165
本文研究了二阶导数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岩矿中Nb和Ta。实验发现,在Nb(Ta)-桑色素-CTMAB荧光体系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使测定Ta的灵敏度显著提高,Ta的荧光强度与等量Nb相比约高10倍;利用二阶导数荧光光谱提高选择性,实现了Nb和Ta的同时测定。本文还采用BPR螯合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和富集痕量Nb和Ta。方法用于地质样品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用强功率四圆单晶衍射仪精确地修正了氟碳铈矿和氟铈矿的晶体结构.氟碳铈矿(bastnaesite,Ce(CO3)F)属六方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1438(9)nm,c=0.9808(2)nm,γ=120°,Z=6,空间群P6-2c.使用367个(F≥3σ(F))独立衍射点,经多轮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获得偏离因子R=0.0499.氟碳铈矿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为[CO3]平面三角形平行c轴分布,铈的配位数为9,Ce-O(F)平均键长为0.2515nm,C-O平均键长0.1327nm,每个氟原子与周围三个铈原子相连.氟铈矿(fluocerite,CeF3)属六方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1412(21)nm,c=0.72989(21)nm,γ=120°,Z=6.其空间群为:P3-c1(No.165).使用321个(F≥3σ(F)))独立衍射点,经多轮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获得偏离因子R=0.0542.氟铈矿的晶体结构表现为每个氟原子与周围三个铈原子相连接,每个铈原子与周围9个氟原子相连,铈的配位数为9,Ce-F平均键长为0.2468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锆石U-Pb定年方法,精确测定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群花岗片麻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707±13)Ma(MSWD=0.33)。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低的ε  相似文献   

14.
PVC(聚氯乙烯)基体和液膜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金(Ⅲ)已得到了发展,将膜同硝酸灵四氯金酸盐(Ⅲ)结合作为电活性物质,能迅速响应浓度范围10~(-5)—0.1M的金(Ⅲ),得到的响应斜率为52.8—55.2毫伏/组(十个一组),在许多阴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pH值为2—5时,电极对金(Ⅲ)有较好的选择性,PVC膜电极具有选择性较好(Cr~(3+)、Mn~(2+)和ClO_4~-除外)和热稳定性较高的优点,与PVC膜电极相比,液膜电极响应斜率高、响应时间短。在2微克/毫升—2毫克/毫升的测定范围内,AuCl_4~-的平均回收率为98.5%,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1.0%,测定某些金合金(含金58.3—99.9%)和药品制剂中的金,平均回收率为99.4%,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0.7%,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可与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美国药典重量法的测定结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赵书林  夏心泉 《岩矿测试》1991,10(1):35-37,34
在Fe、Ti共存时,邻菲啰啉作Fe的显色剂,邻苯二酚紫、盐酸羟胺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与Ti形成四元络合物。在此混合显色体系中,分别在490nm和720nm波长测定Fe和Ti互不干扰。方法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岩石中Fe和Ti的同时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锰—二氯苯基荧光酮—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进  吴钦莲 《岩矿测试》1991,10(2):158-158
本文研究了在CTMAB-OP存在下,Mn(Ⅱ)与2′,4′-二氯苯基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SAF)及邻硝基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以2′,4′-二氯苯基荧光酮体系的灵敏度为最高。其ε=1.64×10~5L·mol~(-1)·cm~(-1),线性范围在0—5μg/25ml Mn(Ⅱ)。采用MIBK萃取分离可消除Fe(Ⅲ)等的干扰,而避免使用KCN。方法已用于测定白云石、磁铁矿、高硼玻璃及铝合金中的Mn,所得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张厚廷 《岩矿测试》1989,8(1):68-69
传统的汞盐-重铬酸钾法测铁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但环境污染严重。为了消除汞害,曾提出过用三氯化钛、抗坏血酸、次磷酸钠、硫化氢、铝、锌、镉、铋、银、铅等来作还原剂;为了消除铬害,曾提出过用碘(或碘酸钾)、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氯化亚锡、三氯化钛、硫酸高铈、偏钒酸铵、氯酸钾、EDTA等作为滴定剂。有人提出Al-K_2Cr_2O_7法,消除了汞害,但未消除铬害,并且为了防止Fe~(2 )不重新被空气所氧化(因是盐酸介质,易发生这种现象),需加保安塞,操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样中的铬通常以Cr(Ⅲ)和Cr(Ⅵ)的形态存在,不同价态的铬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对不同价态铬进行准确分析是必要的。目前Cr(Ⅲ)和Cr(Ⅵ)的测定方法大多数是先分离后再测定,或先测定出Cr(Ⅲ)或Cr(Ⅵ),然后通过氧化或还原测定铬的总量,再差减法计算出另一价态铬的含量,此操作复杂,并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导致价态的改变,误差较大,精确度难以保证。本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消除了Cr(Ⅲ)对Cr(Ⅵ)干扰,能同时测定Cr(Ⅲ)或Cr(Ⅵ)的含量。混合水样中加入显色剂EDTA-2Na,调节溶液pH在3~3.5,恒温水浴70℃条件保持加热15min,测定吸光度,导数间隔因子为10nm求一阶导数,在波长330nm处Cr(Ⅵ)吸光度一阶导数有最大值,而在此波长处Cr(Ⅲ)-EDTA络合物吸光度一阶导数值为0,可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含量,在Cr(Ⅲ)-EDTA的最大吸收波长543nm处测溶液吸光度,直接测定Cr(Ⅲ)的含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Cr(Ⅲ)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36ρ-0.0002(r~2=0.9999),线性范围为0~120mg/L,检出限为0.006mg/L;Cr(Ⅵ)线性回归方程为D=0.00072ρ-0.00013(D为一阶导数值,r~2=0.9996),线性范围为0~100mg/L,检出限为0.005mg/L。Cr(Ⅲ)和Cr(Ⅵ)加标回收率为97.8%~102.6%。该方法能够满足废水中Cr(Ⅲ)和Cr(Ⅵ)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9.
訾言勤  罗从军 《岩矿测试》1992,11(3):284-284
作者发现;在NH_4Cl-NH_3·H_2O介质中,有活化剂邻菲啰啉存在时,Cu(Ⅱ)对(NH_4)_2S_2O_8氧化氨基黑10B有显著的催化褪色作用。基于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测定痕量Cu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高纯铝、超基性岩等试样中痕量Cu的测定,结果与原值(或标准值)符合。 1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