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1951—2010年夏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太行山脉地形特征及暴雨落区、强度及移动等特征,结合暴雨天气预报经验,对太行山影响下华北地区夏季暴雨进行了分型,将华北暴雨分为太行山以东暴雨型、太行山以西暴雨型、太行山区暴雨型、太行山两侧暴雨型和过山时减弱暴雨型五种型态,挑选和确定了各种分型暴雨的典型个例库。分析表明太行山以东暴雨型出现概率最高,不同型态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区暴雨的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2002—2004年5—7月15次伴有低空急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汛期伴有低空急流的西风带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湖南汛期暴雨可以分成低槽暴雨和切变线暴雨两类,切变线暴雨又可分为冷式切变线暴雨和暖式切变线暴雨;不同类型暴雨的雷达回波结构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赵彩 《贵州气象》2012,36(6):1-4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贵州省气候中心近期主持完成的一项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强降水成因及特征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暴雨的标准、暴雨的水汽通道、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暴雨的小范围、短历时特征、暴雨的高效率特征、夜雨特征、暴雨强降水的巨大地形差异、青藏高原特有的雪暴强降水特征、暴雨面雨量的计算、最大可能降水量的估算、暴雨过程的地面径流特征、青藏高原东部的水平衡特征等课题,填补了青藏高原暴雨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雪丽  杨静 《贵州气象》2007,31(3):16-18
普查2001—2006年5—8月的贵州暴雨过程,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低空急流与贵州夏季暴雨的关系,并分析了低空急流暴雨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指出贵州夏季暴雨的产生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在41次暴雨过程中,有40次暴雨过程的产生都伴随有低空急流的出现,只有1次暴雨过程的产生没有低空急流伴随,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决定了暴雨产生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春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东省春秋季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 制作了春秋季暴雨的平均环流形势图。分析了2003年春秋季两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及暴雨期间大气的热力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 应用k-螺旋度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分析了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月暴雨均受气旋影响, 10月暴雨以冷锋影响居多。2003年4月17—18日为气旋暴雨, 10月10—12日为切变线冷锋暴雨。两次暴雨前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 大气强烈增温增湿, 对流不稳定度增大, 湿斜压性增强。强冷锋南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暴雨。暴雨期间低层正k-螺旋度猛烈发展。暴雨前期中低层MPV1 < 0且MPV2 > 0, 冷锋影响期间MPV1 > 0且MPV2 < 0, 都有利于倾斜涡度发展, 增强了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6.
林敬凡  胡秀英 《气象》1982,8(2):12-13
一、前言 暴雨是河南省灾害性天气之一。1975年8月在我省南部驻马店地区产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更引起气象工作者对暴雨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长历时暴雨是由短历时暴雨积累而成。这里所讲的“短历时暴雨”是指自记降水记录中10分钟内最大降水量≥15.1毫米的暴雨,或称为10分钟暴雨。 暴雨所以能造成灾害,就暴雨本身而言,往往是由于短历时暴雨,特别是短历时强暴雨在同一地方重复出现,导致在24小时内出现数百毫米甚至上千毫  相似文献   

7.
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研究了1975年8月上旬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持续性强暴雨。暴雨由深入内陆后停滞少动、强度维持不消的7503号台风造成。本文从尺度相互作用的观点着重分析了暴雨发生的大尺度条件及暴雨对大尺度环境的反馈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学模式,讨论了暴雨维持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陕西暴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1977年7月延河暴雨、1981年8月陕南暴雨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暴雨预报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陕西暴雨一般可分为:①前汛期暴雨(一般指6月至7月上旬);②盛夏期暴雨(一般指7月中下旬至8月);③初秋暴雨。雨季有时各年之间差异很大,所以这种分类法很不严格。但为了比较暴雨的季节特点,还是这样分类了。如1981年陕西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数值预报还不能做出完全客观和定量的暴雨预报的情况下,把主观预报经验和暴雨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暴雨预报程序,是目前提高暴雨预报水平的实际可行的途径,也是把大量暴雨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经验预报,使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从1977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气实习台为水利部提供春季我国北方暴雨预报制作了一套暴雨中期趋势和短期暴雨预报的程序。在以后的六年中,根据暴雨研究中发现的新事实及预报实践的经验,对预报程序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下面对我们目前使用的北方暴雨预报程序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金衢两市941210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给出了冬季暴雨发生前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分布特征,剖析出冬季暴雨和汛期暴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本次暴雨过程的大致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1.
李福胜  张仲  李斌 《广东气象》2012,34(6):35-37
根据湛江市1951~2011年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n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湛江市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暴雨日数具有双峰型特点,6月为次峰,8月或9月为主峰。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6 d、669.7 mm、87.0 mm/d和39.0%,变化速率分别为0.035 d/年、4.6 mm/年、0.24 mm/年d.-1和0.002%/年,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变化趋势显著,而暴雨日数、暴雨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显著。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为少雨期,60年代中到90年代末为多雨期,90年代末至今为少雨阶段。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在1957、1961和1961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加,但暴雨强度未发生突变。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存在9、11、7和4年的主要准周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博罗国家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降雨资料和乡镇区域气象监测站201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博罗县暴雨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博罗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分别为8.1 d和676.6 mm,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暴雨日数存在5~12和2~3年的显著周期;连续性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23.8%,2007年出现了最长的连续5 d暴雨,暴雨初日多在3月30日—5月13日出现,暴雨终日多在8月11日—10月15日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天气特征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988年以来武汉市所发生的灾害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发现武汉市灾害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从湖北省梅雨期暴雨、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入手,着重分析了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发生特点,并归纳出几种主要天气类型,同时重点分析了1980年以来几次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由此得出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台风“莫兰蒂”引发的福建和浙北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NCEP的1°×1°格点资料,通过形势场、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研究了“莫兰蒂”台风暴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大尺度环流条件。暴雨区的水汽条件是良好的,暴雨中心与水汽通量的辐合中心是一致的。暴雨区对应垂直运动最强区,暴雨的发生发展需要强烈且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在对流层低层,暴雨区的假相当位温都是随高度减小的,浙北地区存在假相当位温密集陡峭区,有利于该地暴雨的发生发展。湿位涡能很好的指示暴雨落区,福建暴雨主要是由对流不稳定引起,而浙北暴雨受正压和斜压不稳定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盛夏15个西南气流型暴雨个例的合成分析,指出了这类暴雨前24小时到当时场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并对这类暴雨过程中涉及到的某些天气系统进行了讨论。一、西南气流型暴雨及其分析方法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暴雨是我省及邻近省区一种主要的暴雨形势。有的称为“东高西低型”暴雨或“副热带湿  相似文献   

17.
暴雨是汉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因暴雨灾害损失惨重,分析研究汉江流域暴雨灾害发生规律成因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汉江流域49次致灾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诱发灾害成因和降水分布等特点将暴雨致灾过程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应用天气学原理对致灾暴雨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致灾暴雨的天气学模型。讨论了三种类型致灾暴雨与天气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今后预报业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七月份是我县暴雨集中月份,占全年大—暴雨的50%,成灾暴雨,也大都集中在七月份。我们分析了大—暴雨的气候规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型建立了预报未来24小时有无大—暴雨的隶属函数,找出了指标,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暴雨事件灾害评估和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统计了安顺市1986—2009年的暴雨站点资料及其对应的灾害资料,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暴雨灾情数据库。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划分标准,将暴雨灾害灾情划分为5个等级,经与实际灾情比较表明划分结果合理可用。研究了暴雨引发的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数值预报释用的暴雨预评估模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安顾暴雨灾害评估和预评估系统,已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逐步消空法预报西北气流条件下的山区暴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臧传花  李淑玲 《气象》2005,31(8):42-45
分析了西北气流条件下山区暴雨发生的主要特点,采用逐步消空法找出了此类暴雨预报的指标集,并阐明了暴雨云团的可能移动方向对山区暴雨精细预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