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高禄  罗怀良 《地理科学》2004,24(6):698-703
采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模型以及时间序列平稳性的ADF检验技术,结合23年的实测资料数据,分析了澜沧江天然来沙量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澜沧江河道冲淤发生变化。结果发现:(1) 澜沧江历年来沙系数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时间过程、但历年冲淤变化却是一个稳定的时间过程;(2) 澜沧江河道(允景洪断面)历年来沙系数变化对于冲淤变化不存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或前者对后者无预测关系,因此澜沧江河道来沙系数的增加(或减少)都不一定导致断面淤积量增大(或冲刷量增大)。前人得出的"随来沙系数的增大,断面淤积量有所增加,反之,则冲刷量增加"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络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前物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 ,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在简述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 ,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和历史进程 ,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 (包括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 ) ,并同时从总体格局、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异、城乡差异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具体讨论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和布局现状 ,提出了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and special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rginal area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he Yangtze River,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is not only rich in waterfront resources, but also has favor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ith great potentiality. Aided by large-scale underwater topographic map, the major factors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uch as the stability, the water depth 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port construction, are assessed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lack of perfectly combined high grade waterfront; (2)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quality of the waterfront along the Yangtze; (3) the fore-bank water depth and waterfront stability are the main na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waterfront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4) the waterfronts along the Yangtze are mainly used for port, warehouse and industrial purposes; and (5) the waterfronts near important cities are highly used, especially the high-quality waterfronts.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农业的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乡村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两个子系统预选指标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筛选、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指标鉴别和定量检验,构建一整套科学、全面评价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包络数据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以物理学上容量耦合模型为依据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都江堰现代农业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这套指标体系进行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之间耦合度的评价,为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发展以及进一步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and special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rginal area between land and water.The Yangtze River,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is not only rich in waterfront resources,but also has favor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ith great potentiality.Aided by large-scale underwater topographic map,the major factors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uch as the stability,the water depth 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port construction,are assessed in this paper r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but lack of perfectly combined high grade waterfront;(2)there exists and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quality of the waterfront along the Yangtze;(3)the fore-bank water depth and waterfront stability are the main na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waterfront a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4)the waterfronts along the Yangtze are mainly used for port,warehouse and industrial pruposes; and (5)the waterfronts near important cities are highly used,especially the high-quality waterfronts.In addition,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本化及其转移中的教育培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转移的作法,从劳动力资源化和资本化的理论分析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以此得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强化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Beiru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rent ga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rent gaps are created in Beirut, Lebanon, and makes a two-fold argument. First, it argues that rent gaps are created by state-legitimized power and agents of capital through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that the role of location in determi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potential ground rents, so salient in Beirut, demonstrates the complementarity of neoclassical land rent theory and rent gap theory. Second, it argues that beyond the legal framework, rent gaps in Beirut are formed through informal, illegal and exceptionalist practices as well as civil, sectarian conflict and forced displacement. This extends the range of forces to consider when thinking about what creates and shapes rent gaps.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ways in which value in urban space is created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agents of capital, while attuning rent gap theory to a more glob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
库姆塔格沙漠形成演化与区域新构造运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地带,受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贯穿本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发生左旋走滑变动的影响,构筑了南高北低的地质构造变为盆山格局。通过现今的断裂左旋走滑、多风向吹扬及南侧高山洪水及泥石流侵蚀地形共同作用表现出帚状弧形展布。风沙地貌特征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分异明显、沙丘类型复杂、形态独特,主要以羽毛状沙丘、金字塔沙丘著称。  相似文献   

10.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 (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 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 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 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 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传胜  王开章 《地理学报》2002,57(6):693-700
运用大比例尺水下地形图,在岸线资源总量勘查的基础上,评价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的水深条件、岸线稳定性条件和建港自然条件,分析了本区域岸线资源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中下游干流岸线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Len Cook 《Area》2004,36(2):111-123
Population counts are a key anchor for much of the official statistical system and the benchmark for many commercial and research surveys and analysis. Statistical offices around the world face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in counting their population, most particularly in the years between censuses, as population flows become much freer and family structures continue to evolv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se issues, reviewing how population counts have evolved over time in the UK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paper also looks to the future, considering ways in which population count methodology might develop.  相似文献   

13.
识别降雪异常空间模态,明晰降雪异常的影响因素,对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基于1970—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经验正交分解法等气候诊断方法,对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异常空间模态进行识别,探讨了不同主导模态与海气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冷季降雪异常存在2个主导模态。第1模态为“全区一致型”,降雪异常偏强区分布于关中平原、秦岭山地、汉江谷地和大巴山区东段;第2模态为“山地主导下降型”,反映山地降雪异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2)在时间变化上,第1模态以年际波动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空间模态多处于负相位,即全区一致降雪偏少;第2模态以年代转折为主,近期空间模态多处于正相位,即山地降雪异常偏少;(3)在影响因素上,第1模态降雪异常与1月中高纬度500 hPa欧亚遥相关波列相关,第2模态降雪异常与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研究将降雪异常格局与环流异常机制组合研究,可为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降雪异常预警信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世界滨海海岛地区旅游开发经验借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全世界各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状况来说,发达国家地区相对比较成熟,如地中海、爱琴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等,因起步时间较早,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以及高速发展时期的巩固,目前无论发展理念、功能层次、还是系统组织形式以及整体营销策略等方面均领先世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滨海旅游尚处于发展增长阶段,不仅旅游产品层次结构高低不平衡,而且滨海海岛景观资源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根据我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将会在目前状态下,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根据世界滨海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情况,本文归纳分析了其功能层次、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等方面经验,并就其对我国滨海海岛旅游开发的借鉴意义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特征与某滑坡坝形成时间和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植物生长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一定的生长情况,反映了其生活环境。在环境、生物、地质等学科,通过对植物种属、生长形态等分析,可以表明其生活环境的某些特征。在地质上,马刀树的存在是滑坡存在一个典型证据,生存时间较长的树,是其生活地区的活化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论证地质体的稳定性,在自然风景区和国家保护区,这种方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本文通过对某一保护区的滑坡坝顶部生长的树木分析,确定其形成时间,这同其它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坝在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它同植物生长特征符合。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曹广忠 《地理研究》2012,31(7):1317-1327
城市规模的空间集聚与分散和中心城市影响区域划分是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传统研究视角。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自下而上考察中心城市影响力的新视角,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区域和地方两个尺度综合考察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规模的空间聚散特征。基于中国637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逐渐由沿海向内陆渗透;中部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有限,但地区性影响力可以覆盖整个区域;西部大城市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大量的边缘性小城市处于自生发展的状态。对城镇密集地区的考察发现,长三角是中国最成熟的都市连绵区;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和辽中南都市连绵区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城市规模和空间组织特征差异较大;以长株潭、武汉、郑州和成渝等为中心的内陆型大都市区域也很可能较快形成,中心城市间的功能整合、空间优化和区域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可能并不适合发展大都市区域,而应考虑新的城市规模和空间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分析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各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面向21 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文章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跨世纪地缘安全框架的四条建议:(1) 大力推进世界地缘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地缘格局的相对均衡;(2) 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3) 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这是提高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证;(4) 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外向型农业基本特征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维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文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7):1039-1049
采用文献归纳和理论思辨法,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和非表征表达、关系转换及权力政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表征的本质是作为替代品指代实物符号化的实践,非表征是动态性隐蔽对象显性化的实践。表征与非表征是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重要维度,两者具有同构性和互补性;出于差异化的逻辑抽象方式,两者又存在较大的表达区分。表征主要是对特殊意义“知识节点”的关注,具有共享性、社会性、说明性和稳定性;非表征主要是对非稳定性流动知识、活力性知识和关联性知识的关注,具有经验性和情境性、具身性和体验性、结构性和交互性;表征与非表征不仅具有内在关联性,也存在转换的必要性,这是人们积极应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认识论危机的一种可能方案,也是人们更加精确认识地理知识生产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后现代地理学语境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话语、身份等要素的关注,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方式受到了权力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使表征和非表征实践具有了表达协商的意蕴,这一研究发现将创新并拓展对表征和非表征的传统理解。未来研究应多聚焦在表征和非表征的内涵解读、内容和方法呈现层面,这既有利于丰富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达方式,也有利于人们科学指导地理实践。  相似文献   

20.
黑河绿洲坡面分异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勃  程国栋 《地理科学》2003,23(2):193-199
对干旱区绿洲的物质和能量随坡面分异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不同类型绿洲形成和演化的自然背景和农业资源组合的特点,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在综合分析影响绿洲坡面分异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化学性质、土壤性状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将黑河绿洲划分为高位绿洲、中位绿洲和低位绿洲等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绿洲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随坡面的分异,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