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开发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根据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容和特点,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综合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的采集、录入、存储、分析、显示、输出和信息更新,使安全监测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地管理监测信息,为确保地铁隧道保护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传统人工测量方法进行地铁变形监测具有低效率、时间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实时掌握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并对变形趋势进行分析预报、辅助决策,结合传感器式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机器人ATR功能、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针对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设计出比较智能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监测精度较高,能准确反映隧道结构变形特征,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分析、预测、成果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自动化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任务多、数据量大、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和成果输出实时性强等特点,本文设计了地铁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库,并结合南京市某地铁监测项目验证了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库的可靠性及优越性,为实现自动化监测数据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运河船闸变形监测项目多、监测频率高、信息量大等问题,分析了进行运河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基于C/S结构的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对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既能满足船闸日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需要,还能在船闸检修、改扩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的特殊性、周期性和长期性,使其信息量非常庞大.信息管理是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的管理方式效率很低.为了高效、准确地管理监测信息,及时分析预报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状况,本文结合南京地铁运营期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实例,开发了一套具有变形监测资料存储、预处理、管理分析、可视化分析、预测预报及限值预警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了准确及时快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具有良好的运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付和宽 《现代测绘》2011,34(1):43-46
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重大、危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地铁结构变形情况。静力水准测量是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对静力水准在地铁隧道内观测精度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布设在地铁隧道内部的静力水准仪进行遥控测量,对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地铁隧道内静力水准的观测精度以及地铁列车运营导致容器内液面震动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为类似自动化观测精度分析、观测数据取舍以及变形观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原始监测数据,结合数据处理的技术要点,设计出了软件的算法和流程。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应用C#编程语言,开发一款与SQL Server数据库相互联通的地铁监测数据自动处理的程序。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自动化读取、筛选、平差和存储,调用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数据预测,最终生成变形量曲线图、各种类型地铁监测报表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产生变形,严重时会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利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对既有线地铁隧道进行自动变形监测,具体介绍了三维极坐标的测量原理和点位精度分析方法、阐述了观测值的实时差分改正模型、描述了ADMS测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其配置,并且采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自动化变形监测,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国铁线路或场站工程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国铁运营和下穿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对既有国铁线路进行安全监测。结合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涉铁项目,首先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国铁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处理和分析工作;最后在系统中加入三维可视化分析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监测区域变形规律和趋势。该系统在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项目中的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对铁路路基及轨道变形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为国铁运营和下穿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绿化隔离带是大城市重要的基础生态设施,对其进行监测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对绿地监测管理系统的基础框架、数据库结构、服务接口、应用模型及系统功能进行设计。本系统以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规划数据、绿地数据为基础建设数据库,并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SOA),以ArcGIS Server 9.3为GIS开发平台,以.NET 2008和Adobe Flex builder为开发环境进行开发。系统实现了绿地数据的展示、查询、监测、统计等功能,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为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的监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沉降监测数据库是安全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基础,应确保数据库具有可靠性和扩展性,本文以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为例,结合数据库的知识,详细阐述了系统数据库设计思路与过程,实现了数据管理的有效、简便、科学。系统数据库主要含有3个部分,包括原始观测数据库、网平差数据库和沉降变形数据库。通过这3个部分数据库,系统能进行原始水准数据处理、平差、变形分析及沉降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库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及地理国情监测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结构,以厦门为例,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试点普查成果的建库和集中管理,为福建省后续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所获取监测成果数据日益丰富,但监测数据的管理手段与展示方式未能及时跟上的现象,研发了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系统。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将数据库技术、数字地图技术、Web电子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空间信息化展示。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产业化,监测数据汇总积累将是海量数据。为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监测成果,将监测成果及时有效的应用于日常的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用GIS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和开发用于有效管理和高效应用监测成果数据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系统,提高相关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本文针对土地利用遥感成果数据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原则,设计和开发了遥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变形监测具有周期性、监测时间长、监测点多等特点,导致监测数据量大,故对海量变形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对海量变形监测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分析,文中采用C#语言,以SQL 2008为数据库,编写变形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系统的高效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测绘生产单位积累了大量的测绘资料,为了更好地查询及再利用这些测绘资料,可利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测绘资料管理系统。本文针对本部门的管线测绘资料的现状,设计了管线测绘资料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基于ArcGIS平台开发了一套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资料查询、资料管理功能,还能用于对既有测绘项目的作业统计及生产进度监控。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一套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快速、准确、全面计算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地表变形的稳定性评价和地球深部动力学预报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系统集成的思想,通过集成MATLAB、MapObjects和Offiece等优秀软件和功能,初步实现了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的数据库管理、监测网优化设计和平差计算等功能,为有效获取和使用适时准确的变形监测信息提供了实用平台。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监测站迫切需要升级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流域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利用ArcGIS Flex API,ArcSDE,ArcGIS Server等ArcGIS技术,ASP.NET及数据库技术集成开发"流域水质监测系统"的方法。对系统技术架构、功能及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提出了基于数据共享、Web Service与网页链接等技术的MIS与GIS的集成方法,利用SQL语句直接访问ArcSDE空间数据来维护数据一致性的方法,以及基于数据库触发器及ArcSDE版本注册的空间数据自动更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系统可以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可视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