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CO2浓度倍增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了CO2浓度倍增对大豆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使大豆成熟期提前,株高增加;根瘤数量、干物重和单个根瘤的重量增加;叶片厚度、干物重及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增加;总生物量、籽粒数量、籽粒产量和百粒重明显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减小;粗蛋白含量减少,粗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增加。  相似文献   

2.
作物生产不仅取决于单位面积产量,而且也依赖收获面积。关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已有广泛的研究,而作物土地利用对设想的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则缺乏直接的考查。为了估算作物面积指数-玉米,大豆,小麦和高粱生产的土地利用百分经,提出作物土地利用回归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增强紫外辐射4种处理的大豆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变矮,干物重减轻,生育期延长;经测定还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蒸腾速率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这些变化还随紫外辐射强度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各地大豆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大豆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气象指标,分析了我省大豆栽培高产稳产的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效益和市场条件,确定了大豆主栽区,分析了适宜发展规模,为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45年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为总产减少,单产提高缓慢,生产形势严峻,单产变化对总产变化的平均相对作用为88%,单产的变化决定了总产的变化;在影响单产变化的因素中,气象因素的作用为91%,决定了单产的变化,提高大豆生产水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增加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从根本上扭转气象条件的左右。  相似文献   

6.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影响的试验资料,详细分析了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对大豆叶片和总生物量的影响情况,并对大豆总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大豆全生育期将缩短,3叶和分枝的DVS值变大,而结荚和鼓粒的DVS值变小;总生物量和绿叶重增加显著,但在同一个DVS值时,绿叶率(GR)、黄叶率(YR)的差异不明显;大豆的总生物量变化均遵循自然增长曲线,且处理和对照有极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总生物量的积温当量提高,并且使大豆总生物量的最大积温当量出现的时间推迟,有利于植株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玉米良种更新换代,大陆的许多育种单位每年冬季都去海南岛搞玉米种子繁育工作。笔者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曾在海南岛三亚地区繁育玉米种子。如何使作物在南繁期间正常生长,趋利避害,避开不利气候影响,使南繁工作顺利进行,是关系到各育种单位南繁成败与否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奈曼农田的微气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分析了内蒙古奈曼麦田、谷田、大豆田和稻田的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生长趋于旺盛,反射率趋于减小;灌溉大豆田的反射率(0.19)比无灌溉大豆田的(0.21)略小;谷田和稻田的反射率分别为0.21和0.19。白天的热量平衡中,绝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潜热交换;夜里的热量平衡中,净辐射主要由潜热交换补给。随着小麦的生长,净辐射与太阳辐射的比值增大;灌溉大豆田净辐射与净辐射的比值高于无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玉米良种更新换代,大陆的许多育种单位每年冬季都去海南岛搞玉米种子繁育工作。笔者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曾在海南岛三亚地区繁育玉米种子。如何使作物在南繁期间正常生长,趋利避害,避开不利气候影响,使南繁工作顺利进行,是关系到各育种单位南繁成败与否的大事。本文拟就海南岛气候条件与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光水等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遵循海南岛气象条件的基本规律,搞好玉米种子的南繁生产。1海南岛气象要素对南繁玉米的适应性1.1海南岛气侯资源海南岛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36'—110°04',北…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为充分利用凌源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以春麦为上茬、大豆为下茬的复种生产形式发展很快,播种面积由1988年的3.86万亩,增加到1991年的13.0万亩。但是,由于麦茬大豆产量不够稳定,有些年度成熟度不好造成产量下降,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近几年大豆(合丰26号,下同)生产情况和本市不同地点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初步确定麦茬大豆的一些农业气象指标,为大面积推广麦茬大豆种植和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柳州地区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尤以春大豆的面积最大,并已发展为我区春大豆主栽区之一。但寒、旱、涝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危害较大,产量低而不稳定。本文以 1985年我站大豆分期播种资料 (北京豆和75-375两个春型品种;播期从二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每旬逢六播种,每品种共20期;每期每品种设两个重复,每亩2万亩,小区面积0.025亩;观测生育期、生长量和产量性状等),通过对大豆不同季节播种产量要素的气象条件分析,鉴定其气候适应性,为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合理利用气候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气候资源潜力实现率及其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91年—1994年东北地区各地大豆的平均产量。采用统计—模拟模式计算了大豆生产的气候资源潜力,并与现实产量相比较得出气候资源潜力实现率。发现该地区大豆单产普遍偏低,气候资源潜力很大,尚待深入开发.最后提出了提高单产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玉亭 《气象》1983,9(2):29-31
研究作物种类、品种及产量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合理布局作物,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优势的基础。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大豆在各地所表现的生产性能,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探讨大豆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对春播生产有利,作物生长良好;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业部在马里兰州的贝尔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的植物病理学家赫格斯特德声称,空气污染正在使美国的大豆减产15%以上。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们在研究臭氧和二氧化硫使产量降低时发现,在试验用最高浓度的臭氧下的大豆(0.14ppm,每天暴露7小时),与经过过滤的空气中的大豆相比,产量下降约40%。低浓度的二氧化硫(0.03ppm)未引起减产,但每天暴露于0.10ppm二氧化硫4小时,使大豆产量减小约15%。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60年(1932—1989)天津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指出天津的增暖与北半球的增暖相当一致,冬季最明显;在80年代全球增暖期,天津夏季降水减少,春季与初夏降水增多;从气温和降水演变的周期性及全球增暖的背景分析,华北未来10年仍将持续温暖而干旱的气候。气候变暖对天津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有利,而干旱使水稻的增产受到限制,夏季的增温与干旱对大豆增产不利。  相似文献   

17.
朱桂林  谢考现 《气象科技》1998,(3):63-64,F003
文章采用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宏观动态模拟模型,对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大豆生产力的变化情况,文章除了考虑温度、降水、CO2等因子之外,还考虑了紫外线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合研究状况表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丰歉年型气象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娄秀荣  杨霏云  王建林 《气象》2001,27(12):47-49
通过回归模型对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1970-1995年大豆产量丰歉年型的气象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大豆产量丰歉年型的气象指标具有较高的指示性,可供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大豆产量预报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未来气候变化对鲁南地区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林  连加胜  谢考现 《气象科技》1998,(3):63-封底,16
文章采用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宏观动态模拟模型,对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大豆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文章除了考虑温度、降水、CO2等因子之外,还考虑了紫外线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合研究状况表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蒋斌  虞志通 《贵州气象》1997,21(3):32-34,22
1前言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科技,只有顺应天时,充分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及其分布规律,才能更合理地确定农。林、牧等各业的发展比例,为促进大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特点,才能提供作物引种,合理布局及建立稳产高产耕作制度的科学依据;只有进行农业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和论证,才能确定调整种植结构,选建生产基地,发展名。优。特产品等。本文通过近十年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统计,与前十年作了比较和分析,提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利用。2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