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解单宁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胁迫24 h后的生理响应,初步探究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0.05%、0.10%、0.15%和0.20%的水解单宁(HTs),饲喂凡纳滨对虾60 d。对对虾注射0.2 mL的副溶血弧菌(2.5×10~8 CFU·mL~(-1)),感染24 h后,分析血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ROS)、一氧化氮含量(NO)、酯酶活性、Toll样受体(TLR)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血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结果】在感染副溶血弧菌24 h后,实验组对虾的血细胞凋亡率,ROS、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的AKP、ACP、SOD活性,T-AOC和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虾血细胞TLR和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结论】饲料中添加水解单宁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功能,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清除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的ROS和NO,增强酯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东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烂尾病主要病原及其药敏特征。【方法】从对虾病灶部位分离纯化细菌,用2株代表菌株对健康虾进行创伤浸浴感染试验,分析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坎氏弧菌(V. campbelli)溶血素基因特异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菌株对17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亲虾和养殖对虾分别分离获得编号2018B22和2018MZ1的代表菌,两株菌16Sr RNA和HSP60基因序列均与哈维氏弧菌最相似,且均可被哈维氏弧菌溶血素基因引物特异扩增,表型特征亦与哈维氏弧菌相近;两株菌均可引起凡纳滨对虾烂尾病,其中菌株2018B22的致病力较2018MZ1更强,而后者的耐药谱更广。【结论】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烂尾病主要病原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3.
从溶藻弧菌中提取肽聚糖,以0.05、0.1、0.15 mg/mL 3种浓度为注射凡纳滨对虾后,测定血淋巴中的血细胞数目、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和虾青素的含量,探讨溶藻弧菌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虾青素含量、免疫指标、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溶藻弧菌肽聚糖都对血清中的血细胞数目、PO、SOD、NOS活性影响显著(p值﹤0.05),对虾青素的含量影响极显著(p值﹤0.01);虾青素的含量与血细胞数目、PO、NOS活性变化趋势无明显的相似性,与SOD活性变化有相似的变化趋势;0.05 mg/mL组的免疫保护率为40%,0.1 mg/mL组为53.33%,0.15 mg/mL组为66.67%。溶藻弧菌肽聚糖可有效地增强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力,提高对溶藻弧菌的抗病力,虾青素含量与SOD活性的高低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蛋白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2.5%、5.0%和7.5%酵母培养物(记为Y0、Y2.5、Y5.0和Y7.5组),分别替代质量分数0、10%、20%和3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0.70±0.03 g)56 d后,测定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酶指标;用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攻毒,测定对虾累计死亡率。【结果】Y2.5和Y5.0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Y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5.0组凡纳滨对虾摄食率显著高于Y0和Y2.5组(P 0.05);Y5.0组凡纳滨对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Y0组(P0.05),Y7.5组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Y0、Y2.5组(P 0.05),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Y0、Y2.5组(P 0.05);酵母培养物替代饲料中20%和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对虾攻毒前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P 0.05),Y7.5组对虾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后显著低于Y0组(P 0.05);攻毒7 d后,Y7.5组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Y0组(P0.05)。【结论】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比例小于20%时,不会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替代比例为30%时,生长受抑制。当替代量比例为30%时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中丁香酚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保障水产品丁香酚麻醉运输安全。【方法】通过低浓度长时(50 mg/L 10 h)麻醉和高浓度短时麻醉(180 mg/L 8 min)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药浴麻醉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丁香酚的残留量。【结果】残留实验中,肌肉中丁香酚的残留量最高,虾头其次,肝胰腺中最低。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后,肌肉、虾头、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分别在1 h、8 h、1 h时达到最高峰,而高浓度短时麻醉的残留量始终低于低浓度长时间麻醉。消除实验中,肝胰腺中丁香酚的消除速率最快,肌肉其次,虾头中最慢。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在4 h内从药峰值Cmax 11.420μg/kg迅速消除,而虾头和肌肉在8 h内消除,最高峰Cmax分别为1.853μg/kg和11.610μg/kg。采用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并重复麻醉,肌肉和肝胰腺中的丁香酚含量从药峰值消除至0.800μg/kg需要4h,而虾头需要12h。【结论】残留实验中,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残留量出现双峰现象,而后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减少;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丁香酚的残留在各组织中从最高残留量急剧下降。消除实验中,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相应条件下建议丁香酚的休药期不少于48 h。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基因序列,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感染野田村病毒的凡纳滨对虾进行RT-PCR检测。【结果】RT-PCR可扩增出与设计相符的413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白斑症病毒(WSSV)阳性虾、对虾杆状病毒(BP)阳性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阳性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阳性虾、黄头病毒(YHV)阳性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阳性虾、桃拉病毒(TSV)阳性虾和健康虾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00 fg/mL的野田村病毒重组质粒DNA;用该方法对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386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共检出野田村病毒阳性样品64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定向培养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的养殖水体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早期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波吉卵囊藻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以消毒海水中接种波吉卵囊藻为实验组,以未接种的为对照组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及对照组养殖桶中,养殖20 d后测定对虾生长性能指标,解剖取肝胰腺和鳃测定抗氧化指标,取肠道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定和分析。【结果】1)定培波吉卵囊藻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提高了对虾的肝体比(P <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虾肝胰腺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 <0.01),鳃中的谷胱甘肽(GS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也有显著升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虾肠道菌群的Shannon和Chao 1指数显著降低(P <0.05),肠道中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 <0.05),有益菌红杆菌科丰度增加,有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豆酶解蛋白对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饲料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1.0%、1.5%、2.0%、2.5%、3.0%、3.5%和4.0%大豆酶解蛋白,配制8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幼虾56 d。【结果】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2.0%—4.0%添加组(P0.05);1.0%和1.5%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1.0%和1.5%组蛋白质沉积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肌肉磷含量(P0.05),3.0%组最大;1.0%、1.5%和2.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活性(P0.05),添加1.0%~3.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酚氧化物酶活性(P0.05),2.5%和3.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1.0%和1.5%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2.5%组最大;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 d后,1.0%组累积死亡率最低。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未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剂量高于3.5%可导致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结论】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不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高于3.5%添加组的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9.
模拟吹填、疏浚等海上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底泥悬浮物浓度下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时间超过12h时,将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产生影响,随着悬浮物实验浓度的递加,仔虾的死亡率从13.33%增至96.67%;超过80mg/L,且持续时间超过48h,将对凡纳滨对虾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全部仔虾的死亡;悬浮物对凡纳滨对虾的12h、24h、36h和48h半致死量(LC50)分别为54.56、40.29、25.8和19.18m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蛋白棉粕(High-protein cottonseed meal,HPCM)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6.25%、9.375%、12.5%、18.75%的HPCM,分别替代饲料中质量分数0%、20%、30%、40%、50%和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0.38±0.01)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HPCM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和40%替代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系数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代水平高于40%替代组时,蛋白质效率降低(P0.05);对凡纳滨对虾全虾体成分含量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替代水平的增加,全虾中的水分、粗脂肪含量有升高趋势,粗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粗灰分有降低趋势(P0.05);HPCM替代鱼粉对血清酚氧化酶(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攻毒试验表明,随着HPCM替代鱼粉比例及攻毒时间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以对虾增重率为判据,在鱼粉质量分数为25%的凡纳滨对虾基础饲料中HPCM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37.44%。  相似文献   

11.
输入蛋白α(importinα)是核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可通过帮助具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蛋白入核而参与免疫过程。克隆并鉴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importinα1基因,命名为Lv IMα1,基因全长c DNA为2 181 bp,包括1 57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10 bp,3′非编码区长496 bp。Smart分析显示,Lv IMα1蛋白包含一个N端的输入蛋白β结合域和一个包含8个串联重复序列的NLS中央结合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 IMα1与原鸡(Gallus gallus)IMα1的相似度最高,为73%;与水蚤(Daphnia magna)IMα1相似度最低,为6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v IMα1和多种无脊椎动物IMα1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Lv IMα1在所测试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神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液中Lv IMα1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感染后4 h外,其余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12 h最低,为对照组的0.22倍,随后逐渐升高。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Lv IMα1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24、48、72 h尤为显著,24 h时最低,为对照组的0.38倍。Lv IMα1基因可能参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免疫应答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大黄0、0.5、1.0、5.0、10.0和20.0g/kg,研究大黄对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为0.34±0.004g)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累积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全虾和尾肌肉的灰分、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全虾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1.0g/kg组最高(P<0.05),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以及血清总蛋白量等的影响显著,溶菌酶活性以1.0g/kg组最高(P<0.05);细菌感染实验中以1.0g/kg组存活率最高(P<0.05)。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指标及感染实验存活率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大黄的适宜添加量为1.0g/kg。  相似文献   

13.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提取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PCR证实WSSV毒性,将病毒粗提液稀释10-2、10-3、10-4和10-5倍,攻毒实验表明,最佳攻毒剂量为10-4倍稀释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0.10、0.15 mg/m L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肽聚糖,免疫24 h后感染WSSV,测定其免疫保护率和肝胰腺的免疫学指标,探讨溶藻弧菌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保护率随着肽聚糖的浓度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0.05、0.10、0.15 mg/m L组的保护率分别为36.67%、46.67%、56.67%;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与对照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藻弧菌肽聚糖可有效增强凡纳滨对虾自身的非特殊性免疫能力,提高抗WSSV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g/kg抗菌肽制剂喂养体重0.10±0.01g、体长2.17±0.11cm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30d,进行10d的水浴攻毒(鳗弧菌10~8/mL),探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凡纳滨虾生长、成活率、免疫保护率,以及肌肉中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相对增重率、成活率和对致病菌的免疫保护率(P<0.05),但对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未受外界微生物刺激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总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P<0.05),受外界微生物刺激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喂养凡纳滨对虾可提高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和总抗氧化能力(P<0.01)。因此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喂养凡纳滨对虾可提高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5.
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和0.10μg/μL的vp28-si RNA,干扰效果实验表明,si RNA最佳浓度为0.10μg/μL。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 24 h时注射0.10μg/μL的vp28-si RNA,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点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在注射vp28-si RNA 6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WSSV病毒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 h时实验组病毒拷贝数急剧下降,对照组则保持较高水平,可较好干扰WSSV病毒复制,干扰效果持续120 h,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率为40%。凡纳滨对虾用0.10 mg/m L肽聚糖(Peptidoglycan)免疫24 h后感染WSSV,检测6、12、24 h注射vp28-si RNA的保护率。结果显示:6 h注射组的保护率为80%,12 h注射组为63.33%,24 h注射组为56.67%。凡纳滨对虾在肽聚糖和vp28-si RNA作用后,可增加其对WSSV抗感染作用,降低死亡率,干扰时间越早,对对虾的保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响应急冷(acute cold,AC)与空气暴露(waterless duration,WD)联合胁迫的生理代谢调节规律。【方法】研究模拟产业运输实际,分析联合胁迫(AC+WD)进程中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肝胰腺典型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C胁迫后,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含量由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的(326.90±4.61)pg/mL显著增加到AC组的(427.16±7.92)pg/mL(P<0.05),AC+WD组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在联合胁迫6 h后达到最大值(26.31±1.05)mg/dL,乳酸在9 h达到峰值(7.90±0.11)mmol/L。AC及AC+WD组中血蓝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较NC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总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胁迫时间依赖性下降。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呈上升趋势,并在9 h达到峰值。以上生化指标在胁迫复苏组有所恢复,表明AC+WD双重胁迫引起凡纳滨对虾物质代谢紊乱,复苏后机体生理应激和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代偿性调节,且胁迫进程中肝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特征进一步解释了凡纳滨对虾响应环境联合胁迫的结构基础。【结论】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双重胁迫时间依赖性改变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水平和物质代谢,在9 h时可明显造成肝胰腺组织结构损伤,进而影响机体存活。  相似文献   

17.
对凡纳滨对虾注射浓度为1×105、1×106、1×107mL-1的溶藻弧菌悬液,在注射后4、12、24、48、72和120 h于腹血窦取血,测定其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注射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最大值出现时间较NO早;而SOD活力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在SOD活力开始下降后逐渐升高,说明一氧化氮系统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的溶藻弧菌有清除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损伤过程中生成的氧自由基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溶藻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溶藻弧菌疫苗饲喂凡纳滨对虾,测定了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 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投喂弧菌疫苗后,溶菌活力在12~20d内迅速增强,在20d时 活力达到最高,VF1组高于VF2和VF3组,但VF2和VF3之间差异不显著;凝集效价在投喂后的 第8天开始升高,在14d时达到最高,实验组的凝集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之间无明显的差 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血活力变化不明显。以每克饲料含疫苗细胞1.0×109、 1.0×108和1.0×107个的浓度投喂,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6.7%、46.7%和13.3%。 可见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性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方法制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Penaeus)vannamei)]眼柄粗提物,用活体注射法研究不同粗提物剂量对去眼柄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大小的影响,以检验其性腺抑制素(Gonadinhibiting hormone,GIH)的生物活性;在凡纳滨对虾仔虾后17、22和27 d,分别以不同浓度眼柄粗提物浸泡24 h,结果显示:除0.001个眼柄/mL的GIH浓度外,0.01、0.1和1个眼柄/mL组均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P﹤0.05);浸泡处理后,仔虾后17 d GIH处理组凡纳滨对虾雌性率达70.1%~80.1%;仔虾后22 d GIH处理组雌性率达65.8%~71.7%,各浓度GIH处理组雌性率比对照组(雌雄比例约为1:1)显著提高(P﹤0.05);仔虾后27 d,0.01和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约58%)略高于对照组,但0.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73.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眼柄粗提物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雌性化,在仔虾后22 d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毒性注射实验,探究微囊藻毒素(MC-LR)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C-LR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组织的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酶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对虾注射MC-LR 4 h后达到峰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5.62%、18.76%和32.86%,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而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活力在对虾注射MC-LR 2 h后即显著增加,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5.02%和37.99%,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溶菌酶在对虾注射MC-LR后8 h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33.57%,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MC-LR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相关酶活力(P0.05),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抑制它们的免疫相关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