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在(28.0±1)℃条件下,5种不同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的生长、体成分及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3、4、5次/d组的相对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次/d组;各组的饲料转化率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胰蛋白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含量显著上升,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分析表明,奥尼罗非鱼仔稚鱼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2、4、6 kg/m3)、投喂频率(1、2、3次/d)和投喂水平(60、80、100%饱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等3生长性能参数的协同影响。【方法】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BBD)和响应曲面(RSM)方法分析。【结果】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一次、二次效应对幼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响应面指标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3 0、0.943 6和0.991 0,拟合方程可信度较高。响应指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81.24%条件下,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最佳,分别为1.291%/d、1.041%和154.322 U/mg,可靠性达94.6%,可信度较高。【结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每天2次的81.24%饱食投喂条件下,幼鱼可健康生长,生产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8±1)℃,以配合饲料及最大摄食量的条件下,研究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在盐度10、15、20、25、30和35下的生长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在盐度25时,湿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指标的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1%、2.06%、4.76%和4.66%;干重、蛋白质和能量指标的摄食率也达最大,分别为20.31%、13.57%和12.21%;干重、蛋白质和能量指标的转化效率也达最大,分别为35.61%、46.60%和52.78%。可见,盐度对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盐度对吸收效率则无显著影响,蛋白质和能量的平均吸收效率分别为94.91%和92.45%;在盐度25,卵形鲳鲹幼鱼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其收支方程为:100.00C=7.30F+10.13U+29.80R+52.77G。  相似文献   

4.
在盐度5、10、15、20、25、30条件下,以全人工配合饵料饲喂龙虎斑[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60 d,研究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5~20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盐度25、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0组的增长率最高,为55.08%,盐度15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30%/d,盐度和龙虎斑生长速率的回归方程为K=0.000 09 S 4-0.006 S 3+0.131 S 2-1.055 S+4.832(R 2=0.984);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5组的摄食率最高,为1.64%/d,其次为盐度10组,为1.60%/d,饵料系数在盐度15组最低,为0.820,其次为盐度10组,为0.827。因此,龙虎斑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比高盐度快,摄食率高,饵料利用率高,最佳生长盐度为10~15。  相似文献   

5.
研究34℃高温环境下吉富品系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SOD、LDH活力与幼鱼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幼鱼特定生长率及SOD、LDH活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LDH活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定生长率及SOD活力随时间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LDH活力增强是高温条件下幼鱼特定生长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水温度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为20℃和32℃,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水温[t(℃)]与孵化率[H(%)]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H=-5.333+2.583 t(R2=0.247,F=7.213,P<0.01);虎斑乌贼幼体对温度的耐受力最低和最高临界温度分别为12和32℃,存活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温度[T(℃)]和处理时间[t(h)]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虎斑乌贼的存活率[S(%)]有显著的影响(P<0.01),其函数关系可表示:S=60.526+1664 T-0.588 t(R2=0.572,F=39.407,P<0.01)。  相似文献   

7.
用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81±0.23)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0周,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的添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不同浓度添加组中,添加质量分数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的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并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质量分数0.3%和0.5%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1);添加质量分数0.10%、0.30%、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同时,各浓度的壳寡糖均能明显提高幼鱼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5),并降低幼鱼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调节血脂水平,添加量以质量分数0.30%~0.50%为宜。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27.0±1)℃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初始体重为(2.49±0.31)g]短暂饥饿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结果显示:在恢复生长时期,饥饿3、6、9和12d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先饥饿再饱食的顺序先下降后上升,而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不明显;恢复投喂后,各组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饥饿3d组的奥尼罗非鱼幼鱼在恢复生长中具有超补偿能力,饥饿6d组幼鱼具有完全补偿能力,饥饿9和12d组幼鱼具有部分补偿能力。奥尼罗非鱼幼鱼短暂饥饿后出现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增加食欲、提高摄食率实现。  相似文献   

9.
水温28±1℃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摄食水平1%、2%、3%、4%、5%(每日投喂量占初始实验鱼湿重的质量百分比)及饱食对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特定生长率、转化效率、摄食率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摄食水平达4%时干重特定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湿重、蛋白质和能量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值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干重、蛋白质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2%时干重、蛋白质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量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代谢能、排粪能及排泄能分配率的变化则相反。建立了6种摄食水平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仔、稚鱼的生长特性及摄食节律。【方法】采用生长测量和摄食节律评估方法,在水温25.5~31.0℃条件下,研究人工培育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及摄食节律。【结果】0~42日龄大刺鳅仔、稚鱼平均全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分别为6.23%和10.08%;全长(L_t/mm)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L_t=0.022 t~2+0.510 t+5.113(R~2=0.991,P<0.01);体质量(m_t/g)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M_t=4.464×10~(-4)t~2-0.007 t+0.027(R~2=0.993,P<0.01);体质量(m_t/g)与全长(L_t/mm)的幂函数回归方程为M_t=3.993×10~(-5)L_t~(2.294)(R~2=1.000,P<0.01),幂指数b<3。在实验条件下,大刺鳅仔、稚鱼摄食强度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摄食强度高峰期分别为8:00-20:00和8:00-18:00,最高峰均出现在16:00;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消化时间分别为12.0~12.5 h和14.0 h。【结论】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属于非均匀生长类型,有较明显的白昼摄食习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个蛋白水平(22%、25%、28%)和五个L-肉碱水平(0、200、400、600、800mg/kg)下尼罗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终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上升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同等蛋白水平下,终体重、WGR和SGR均在L-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时最高,不添加L-肉碱组最小;在添加400mg/kgL-肉碱时FCR最小,而PER最大,与不添加L-肉碱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蛋白含量和L-肉碱添加量能显著影响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而外源性L-肉碱可明显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吉富罗非鱼仔鱼开口率与温度和盐度的量化关系,预实验确定温度范围为20~34℃,盐度为2~10,通过模型优化确定初孵仔鱼从出膜到开口这一阶段最适温度和盐度组合。结果表明,温度对仔鱼的开口率(First feeding rate,FFR)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开口率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开口率的影响较盐度更重要。建立开口率对温度和盐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为0.986 1,矫正决定系数为0.972 1,预测决定系数为0.911 2,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度极高,且可通过温度和盐度预测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对模型方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9℃、盐度为5时,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达到最大值87.97%,可靠性达到0.972。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大珠母贝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5℃时滤水率最小,30℃时最大;大、小规格大珠母贝个体滤水率最大值分别为1.045L/h和0.838L/h,最小值分别为0.126L/h和0.102L/h;相同水温条件下,大规格组的个体滤水率大于小规格组,大规格组的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小于小规格组。温度和个体大小对大珠母贝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5~30℃下,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为大规格组均小于小规格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实验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橄榄蛏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逐渐增加,后随之下降,两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5℃和20℃。耗氧率(O)、排氨率(N)与温度(T)和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0 .651 3+0. 053 2T+0. 107 3W,N=32. 162 6-1. 056 6T+1 .322 2W。二方程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 .964 2和0 .892 1;F检验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乌苏里江唇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规格人工养殖的乌苏里江唇(Hemibarbus labeo)耗氧量(MO2)、耗氧率(WO2)和窒息点(SO2)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水温16~28℃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都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温度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11 g的为WO2=0.0142T-0.0863(R2=0.9617),2龄鱼体重60 g的为WO2=0.0138T-0.1121(R2=0.97);温度和窒息点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8 g的为SO2=0.0298T-0.1891(R2=0.977 8),2龄鱼体重40 g的为SO2=0.048 8T-0.402 5(R2=0.999 7)。体重20~100 g范围内,水温25℃时,随着体重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体重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WO2=0.7825W-0.2898(R2=0.947 4),体重和耗氧量的回归方程为MO2=0.7837W0.7097(R2=0.991 6)。唇鱼的昼夜耗氧率(水温25℃,体重72 g)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早间4~10时耗氧率较高,平均在0.332±0.046 mg/(g.h),午间11~19时中等,在0.287±0.030 mg/(g.h),晚间20~3时较低,在0.251±0.029 mg/(g.h)。  相似文献   

16.
以罗非鱼鱼鳞胶为原料,制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抑制活性的降血压肽。以水解度(DH)及ACE抑制率为指标,筛选水解鱼鳞胶的最适酶种,并对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超滤技术对所制备的降血压肽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组分的ACE抑制率,测定高ACE抑制率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并运用MALDI-TOF-MS法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是水解鱼鳞胶最适酶种,在50℃、pH7.5、料液质量体积比1∶5、酶与底物质量比(mE/mS)1.5%条件下,酶解6 h,酶解液的ACE抑制作用最强,其水解度DH 73%,ACE的抑制率76.15%。酶解液经超滤分离所获得的分子质量小于2 000 u的组分对ACE抑制率最高,达83.15%;该组分的氨基酸主要含有Gly和Pro,含量分别为22.04%和11.40%;该组分分子质量范围为1 300~2 000 u。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温度对尼罗罗非鱼急性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P<0.05),在温度为25、28、31℃时,尼罗罗非鱼的96h半致死盐度(MSL-96)分别为26.2、22.5、16.6,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MSL-96降低的趋势。不同盐度和温度水平的平均成活时间(MST)均差异显著(P<0.05),同时也表现出随温度和盐度升高而MST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温度下各盐度水平的50%死亡时间(ST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Fn)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后等位基因数为3~8个,随引物不同而异,14对引物共扩增60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断大小在102~267 bp之间。微卫星分析表明,奥本尼罗罗非鱼(Fn)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3)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19 6)均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19 5)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2)平均观测杂合度(0.614 2),奥利亚罗非鱼(Fo)的平均期望观测度(0.44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59 2)最低;因此,吉富鱼(GF1)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奥利亚(Fo)和尼罗(Fn)(0.463 4和0.478 9)明显高于吉富的两家系(0.234 1和0.250 0)。Fo与GF2间遗传距离(0.477 0)最大;而GF1和GF2间的遗传距离(0.302 7)最小,遗传相似系数(0.607 3)最大,可推断新一代吉富罗非鱼与本地选育群体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更具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