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可容空间分析法,在野外剖面岩性、岩相厚度和旋回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北地区宣汉县渡口镇羊鼓洞二叠系剖面的旋回层序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类型5种亚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类型,并将剖面中栖霞组、茅口组以及吴家坪组下部划分为118个高频旋回层序。根据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将普光4井的长兴组划分出49个高频旋回层序,据此运用Fischer图解绘制了二叠系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将可容空间变化曲线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进行了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中广泛地保存着124,44.89,35.11,21.16和17.72ka的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地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47—13.74m,3.56—5.21m,1.78—2.41m,其中受偏心率周期的影响最大。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川东北二叠系中,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因素主要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相对海平面的变化主要是三级层序的控制因素,而气候变化则是高频层序旋回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以河北唐山、北京西山和河北曲阳剖面为重点,首次动用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完善了研究程序,建立了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和区内相分布格架。研究中将副层序直接用于野外分层;将副层序归纳为代表6种沉积相的21个模型;识别了三类层序界面,即SB1面、间断型SB2面和相转换型SB2面;进行地层多级沉积旋回或分,包括2个二级旋回,6-7个三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67Ma),22—26个四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15—18Ma)及155—185个五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021-026Ma);取得多项系统成果。区域相分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纪台地环境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藻礁缓坡-台盆阶段,潮滩缓坡-台盆阶段和泻湖潮滩-缓坡阶段。3个沉积模式分别代表这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该区张夏组沉积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的特点,共划分1个三组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14个五级旋回层序和58个六级(米级)旋回层序。各级顺层序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诹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加深-间断面为界。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该时期的海平面具有高频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5.
该区张夏组沉积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的特点,共划分1个三级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14个五级旋回层序和58个六级(米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序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加深—间断面为界。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该时期的海平面具有高频率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呼鲁斯太剖面上石炭统包括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发育有堡岛、堡岛—台地和潮控三角洲三种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16 个海进- 海退层序旋回,每个层序旋回的时限为1 .1 ~3 .3 Ma ,平均1 .9 Ma ,相当于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属高频层序旋回。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高位体系域组成,偶发育有强制海退体系域。晚石炭世早期海侵来自祁连海,太原晚期,祁连海与华北连通。研究区古海平面变化表现为先慢速后快速海侵和快速海退,少数为正常海退,并由此建立了古海岸平原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7.
举世闻名的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地层厚度近万米,分布时限为100Ma左右(1800-600Ma)。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在这套厚度巨大的前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63个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归为22个二级大层序,4个一级超层序。4个一级超层序,不但代表了1800Ma到600Ma的周期为200Ma至400Ma的沉积旋回,加上显生宙和两个一级旋回,表明了全球系统各圈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台地碳酸盐岩中的标准化石和同期盆地层序的几何关系,以及在盆地内沉积的火山碎屑岩层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可以断定,延续时间小于5Ma的中三叠世Latemar台地内部每一旋回层序的时间间隔很短。因而,排除了Latemar地区600个台地旋在部分是受岁差诱导的米兰科维奇频段海平面变化所控制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9.
松科1井南孔钻探是973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松科1井南孔取心段是从嫩二段底部-泉三段顶部,根据颜色、岩性岩相将此套地层划分成862个米级旋回。米级旋回可以识别出正粒序旋回、反粒序旋回和非粒序旋回3种类型,其中正粒序旋回包括6种亚类型,反粒序旋回包括7种亚类型,非粒序旋回包括3种亚类型。根据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更高级的2个级别旋回,分别是5级旋回和4级旋回。同位素年龄的旋回周期估算显示,米级旋回周期在22.9~29.8ka之间,5级旋回周期在75.0~104.7ka之间,4级旋回周期在225.0~460.0ka之间,分别与米兰科维奇岁差周期19~24ka、偏心率短周期85~140ka和偏心率长周期350~400ka存在着对应关系,说明松科1井南孔旋回地层的形成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控制。松科1井沉积旋回的米兰科维奇周期的确定有助于揭示白垩纪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山东沂水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上部地层的分布,受控于沂沭断裂(F4和F3断裂),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各区岩性、岩相雷同,只是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特点。根据岩性、沉积相序变化及界面特点,将该套地层划分成1个三级、4个四级、14~18个五级和60~80余个六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序均由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进积系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间断-加深面为界。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对比,三级、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因受沂沭断裂的影响,区内地层分布并非原始沉积位置所在,由于地方性因素,造成了五级或六级旋回层序数量上的差异。对于三级旋回层序而言,由早期→晚期,随着沉积环境由陆棚盆地→深潮下带→浅潮下带变化,海水由深→浅;沉积速率由小→大;沉积物质由页岩→瘤状灰岩、泥灰岩→鲕粒灰岩→藻灰岩变化。张夏期各地海平面变化趋势相同,均具有高频率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11.
王训练  林善园 《沉积学报》1999,17(3):331-338
层序的空间分布是否具有全球性,地史时期海平面变化是否具有全球等时一致性,是层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层序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和对比范围,虽然形成各种级别层序的海平面变化基本上是全球性的。本文把空间分布,特别是在不同沉积相区的分布作为定义和识别各种级别层序的一个标准。正层序( 三级层序) 的分布可能是全球性的,至少可以在同一大陆边缘的不同相区辨认,并能进行远距离对比,有些甚至可以进行全球对比。一般来说,亚层序( 四级层序,时间间隔0.5 M a~ 1.5 M a) 在不同的沉积相区对比比较困难,虽然有些亚层序的空间分布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亚层序至少应当在一个沉积相带内可以普遍识别和对比。更高级的层序,包括副层序( 五级层序,即Wang 和 Shi 1996 年使用的亚层序) 和小层序( 六级层序) 的分布是区域性的或地区性的,它们可能分别反映米兰柯维奇旋回的长周期和短周期。正层序和亚层序一般可在不同沉积相区识别,而副层序和小层序一般仅能在浅海相区识别,在斜坡和盆地相区则不易辨认。  相似文献   

12.
Sequencestratigraphydealswiththecyclicityinsedi-mentaryrocksandregardsatleastsomeofthecyclicityasglobalinextent.Infact,sedime...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石地层单位略有出入。每个正层序的平均时间延续约为3Ma,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根据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建立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提出各统和阶的界线参考年龄。  相似文献   

14.
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训练  李世隆  王约 《地球学报》1997,18(1):98-105
本文把华南法门阶上部和杜内阶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0、SQ1、SQ2和SQ3。其中SQ0属斯图年阶(Strunian)(泥盆系最顶部),其余3个层序归杜内阶。这4个层序可以与欧美等地同期的层序进行对比,表明当时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沉积层序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apraesulcata-S.sulcata界线一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顶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因此建议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a间隔带中最明显的一个海进面,即SQ1的海进体系域的底界作为华南浅海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这条界线与泥盆-石炭纪之交海退事件层的顶界正好一致,大致相当于Pseudouralina组合带底部。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盆地元古宇-古生界划分为23个三级层序,归并为3个二级超层序,分别命名为偏岭超层序(Qn)、太子河超层序(∈-O)和牛心台超层序(C-P).本文对各层序的特征、界面性质、沉积相和相序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对石炭-二叠纪陆相地层,尝试使用不同于海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术语;对太子河盆地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作了划分和总结.这是首次对太子河盆地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川黔湘交境寒武纪二级层序的划分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世球 《地球科学》1997,22(5):466-470
根据时限、造山幕和水深变化,将研究区寒武纪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即早世中层序Ⅱ1,中世和晚世为正层序组Ⅱ2和Ⅱ3,它们都肯SB1型底界面,二级层序与二级海平面变化对应,从不同块体二级海平面变化比较可看出扬子 块与华北板块、北美板板块极不相同,反映它们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与塔里木地块非常一致,说明两者的距离极近,这些异同与三叶虫生物地理分区吻合。  相似文献   

17.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in the Jixian section of Tianjin is a succession of 3300-m-thick carbonate strata formed in a period of about 100 Ma (1310±20 Ma-1207±10 Ma). In this succession of strata, the carbonate metre-scale cyclic sequences belonging to peritidal type with an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lithofacies-succession are best developed. The wide development of 1:4 stacking patterns shows that these metre-scale cyclic sequence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short-eccentricity cycles, which are called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at could truly represent sedimentary cycles. Generally, massive and thick-bedded calcareous dolomites and dolomitic limestones of stromatolite biostromes and thrombolite bioherms constitut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consist of tidal flat dolostones, sandy-muddy dolostone and the top part is composed of lagoonal facies dolomitic shales with a paleosol cap. Therefore, an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lithofacies-successio  相似文献   

18.
YangtzeplatformofSouthChinawasaplatforminthePaleo-TethysOceanduringthePermianandTriassic.TheMiddleTriassicIndosinianmovementw...  相似文献   

19.
王传尚  李旭兵  白云山  刘安 《地质通报》2011,30(10):1538-1546
以湖南张家界田坪和大坪震旦系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湘西北地区斜坡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陡山沱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ZSQ1~5),灯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ZSQ6~9)。其中,陡山沱组下部的4个三级层序(ZSQ1~4)构成震旦系下部的二级层序,陡山沱组顶部的三级层序ZSQ5和灯影组的4个三级层序(ZSQ6~9)构成震旦系上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斜坡相区与盆地相区震旦系只能实现二级层序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贵州早、中三叠世台地和盆地过渡区2个三级层序7个四级层序和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该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微量元素分布的规律,探讨了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