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进华  刘焕杰 《沉积学报》1999,17(3):397-40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呼鲁斯太剖面上石炭统包括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发育有堡岛、堡岛-台地和潮控三角洲三种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16个海进- 海退层序旋回,每个层序旋回的时限为1.1 ~ 3.3Ma, 平均 1.9Ma,相当于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属高频层序旋回。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高位体系域组成,偶发育有强制海退体系域。晚石炭世早期海侵来自祁连海,太原晚期,祁连海与华北连通。研究区古海平面变化表现为先慢速后快速海侵和快速海退,少数为正常海退,并由此建立了古海岸平原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强制海退形成的沉积体对应层序中体系域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结合Exxon公司建立的层序地层沉积模型,将强制海退沉积体对应于早期低位体系域以及晚期高位体系域,正常海退沉积体对应于晚期低位域前积体、高位域早期前积体。以珠江口盆地坳陷期的珠江组—韩江组为例,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对应7个三级层序。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可容纳空间的外在响应。在陆架坡折之上产生的高位域晚期前积体和陆坡及以下地区发育的低位域早期低位扇体;在陆架坡折带及以下形成的低位前积楔、坡折带及以上形成的高位早期前积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3.
辽宁凌源剖面的常州沟组为大套交错层理粗和含砾砂岩所组成,厚度超过1500m。这套海侵碎屑岩沉积包括潮下坪、潮间坪和潮上坪至局限瀉湖等相带。根据沉积相序列的反复性所代表的旋回性,可以将常州沟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的三分性较明显,由海侵体系域、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其中晚期高水位体系域类似于强迫型海退体系域。辽宁凌源剖面常州沟组沉积相序列的旋回性所表征的层序划分,为探索前寒武纪厚度巨大的海侵碎屑岩系的层序地层划分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4.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Llanos盆地中部始—中新统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发育内陆棚~前三角洲泥质沉积,高位体系域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为主,整体上显示为四套从海进到海退的沉积旋回。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Llanos盆地中部Carbonera组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寻找优质储层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华北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碳酸盐岩与硅质碎屑岩构成的含煤建造,上部为硅质碎屑岩红色建造。根据不整合面及其它识别层序界面的标志,该沉积建造可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DS、DS、DS层序属陆表海型层序,其底界面为Ⅰ型层序界面,层序内仅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DS层序为过渡型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DS层序为湖泊型层序,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盆地充填超层序(DS-DS)的发育受控于全球二级相对海平面变化,而沉积层序的发育则与区域性造山作用引起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分析,认为砂泥岩段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Ⅰ型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沉积地层.砂泥岩段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扇三角洲、潮坪、泻湖、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由扇三角洲、潮坪、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盆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沉积特征不同,各体系域沉积特征揭示了砂泥岩段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盆地马家沟组可划分出3 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所组成,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盆地基底构造对层序地层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盆地中部发育浅水层序,在盆地西部及南部则发育较深水层序。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生储盖组合最佳,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川东黄龙组天然气储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60余口钻井岩芯资料的研究,表明川东黄龙组为碳酸盐岩1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早期沉积体系域组成,各体系域以不同性质的界面为边界,有不同的高频旋回组合特征。本文重点讨论了各类界面的识别标志,海平面升降变化与高频旋回的关系,以及由海平面变化,盆地沉积和沉降速率复合控制的3个沉积体系域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东黄龙组为代表的内部克拉通盆地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华北板块东部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的碳酸盐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学剖析,认为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加积、侧积的碳酸盐层序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所制约,为历时约110Ma的一个海进-海退旋回,是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同步的超周期(二级旋回,P.R.Vail,1978)。而且海面升高与海侵同步,其间被Ⅰ、Ⅱ型层序界面不整合分隔为四个层序。海面升降模式是缓慢的海进,快速的海退,在主体海退过程中层序界面及海面降低控制着蒸  相似文献   

10.
下古生界是塔里木盆地内最有潜力找到大油气田的层位。通过盆地内48口钻至下古生界钻井的沉积层序与沉积相分析、9800km地震剖面的地震相分析、大量Sr、C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开展了寒武纪—奥陶纪的以世或期为单位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定性探讨海平面变迁。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地球化学定量探讨海平面的波动。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塔里木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过程,寒武纪和奥陶纪各经历了一次。每个海侵与海退过程内各包含了两个较高频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即早寒武世早期海侵—早寒武世中期至中寒武世晚期海退、中寒武世末期海侵—晚寒武世晚期海退、早奥陶世早期至中奥陶世中期海侵—中奥陶世晚期海退、晚奥陶世早期海侵—晚奥陶世中至晚期海退。在上述2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以及4个较高频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中,两次大的海侵分别发育于早寒武世早期以及晚奥陶世早中期,三次较大的海退出现于中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末期、晚奥陶世早期。岩溶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